|||
参加科学会议,最大的收获往往不在会场上,而在会场外。如果只听在会场上报告的内容,现在网上往往能找到演讲者相似的报告,提问题呢,局限于时间与环境,也很难得到多少东西。场外讨论就深入、自由得多。因此,办好一个科学会议,创造一个好的场外条件很重要(比如吃吃喝喝^_^)。如果大家都是来走过场,报告完就走人,那起不到什么交流作用。
在去会场的路上,跟吕军光老师了解了点碘化铯的知识。我担心不容易找到低本底的PMT来做低本底探测器,日本滨松卖给日本的一个实验的PMT可以做到1mBq,肯定是挑过的,大概就不会这么卖给我们了。BESIII的碘化铯用光电二极管读出,但是阈值大约对应400个光电子。用雪崩管能做到10个光电子,我们探测弱光,需要单光电子,看来还得用PMT。为了跟PMT配合,吕建议我们用碘化铯(钠),不要用碘化铯(铊)。兰州近物所也可以生产碘化铯晶体,从德国进口原料,但不知道能不能生产碘化铯(钠),能不能搞到低本底的原料。正好后来开会时近物所的李占奎报告,我问了这两个问题。感觉近物所快变成我们的探测器上游而不是平行了。后来聊了点地下实验。以前我们所在门头沟做过钙48的无中微子双beta衰变实验,从长春光机所借的氟化钙晶体,从防化所借的铅砖。这倒不错,省了很多经费,一个基金委面上项目就做成了个实验。当然精度跟现在国际上动辄上百M$的没法比。我们做透紫外容器时用过氟化钙,不过我没想到它的光产额也这么高,接近碘化钠的一半。钙48的天然丰度只有0.187%。离心或者激光浓缩同位素的代价都极其高昂。alpha粒子轰击?放到反应堆里去炼?大概都不靠谱。所以现在还找不到低成本的无中微子双beta衰变实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