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 恒 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bwij 醉心科学,匍匐前行。

博文

富二代,应该成为科研的主力军 精选

已有 12669 次阅读 2012-6-15 21:3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 知识, 中国, 研究所

   “博士”,一提起这个字眼,更多人投来了羡慕和崇拜的眼光,它代表了中国最高的知识精英群体。然而,在中国各大高校和研究所存在着这一个特殊的博士群体:他们对知识的获取如饥如渴;他们对未来的憧憬艳阳高照;他们却有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家境,或者成了过去,或者正在当下。

    第一次接触文祥,感觉他与常人无异:积极,活跃,勤奋,大方。文祥现在就读于华中一所重点大学,博士二年级,他本科在西南一所普通高校学习,通过努力保送到这所重点大学的重点专业。一次偶尔的机会,他向我述说了自己艰难的过去:

我家在四川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当地人多数以农业为生,加上交通不便利,缺乏外来投资,当地人生活状况及其恶劣。而我家又是村里屈指可数的困难户:到现在还住着土堆的房子,逢雨必漏,家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这种状态从我记事起没有变化。

    初中以前,我像大多数农村娃一样过着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只是记忆里总是充满着饥饿。父母干完农活,偶尔会到30公里以外的县城批发水果,然后步行一个多小时到乡下走街串巷叫卖,幸运的话可以挣20块钱,代价却是晚上持续的腰酸背痛和脚上不断累起的水泡。

    初中,我学习很差。由于营养不良,比别的同龄人都要弱小。初三时碰到一位负责的班主任,我的学习突飞猛进,考到了一所普通高中。家里人,除了母亲,一致反对我就读高中,原因是太花钱,不如读职高可以早点挣钱养家。不识字的母亲坚定立场把我送到了高中,这是我命运转变的关键的关键。

    正是源于读高中机会的来之不易,我比别的孩子都要努力。学习成绩从入学时倒数第3一下子跃升到前十名,连老师都觉得我是真人不露相。高中住校学习,吃饭是大问题。每周母亲给我五块钱生活费,我能余下4块,这是21世纪开始的前一年。每周我从家里带来自己地里产的大米和母亲做的咸菜,每天的伙食就是把大米加点水放到学校提供的蒸笼里,等米饭熟了就着咸菜就是一日三餐。三年几乎都是这样过来的。周末我们有半天假,我就花以块钱买两个雪糕,步行一个小时,带给在田里干活的母亲,虽然每次雪糕都将要化尽,母亲还是很开心。有时候,手中的钱累计的“有点多”,我就不要母亲给的五块钱,多余的钱的我一般买学习资料,偶尔还可以花五毛钱打一份餐厅卖的水煮菜,很香,很满足。高一下学期,我已经是班里稳定的第一名。父亲在北京建筑工地打工干了一年,包工头跑了,一分钱没有要到,还打进去自己的生活费。高二那年,父亲在老家一家工地打零工,不慎从二楼摔下,尾椎骨折,以后再也不能干重活,除了300块钱的慰问金,包工头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我就是在这时候开始认识到命运的改变对我们这些农村人来说如此的重要。高三那年,面临高考,我学习非常稳定,身体消耗也是最严重的:每天六点前起床,晚上十二点睡觉,中午不睡觉。有时候,课间别人打扫卫生,我还在看书,烟尘缭绕,难以抗拒我读书的热情。晚上10点熄灯,我就蹲在卫生间昏暗的灯光下看到凌晨,中间会有老师提醒去睡觉,我就换个地方看书。也许你会问,学习要讲究方法策略,死读书效果未必好。我就告诉你,在这里师资力量薄弱,学习资料匮乏的环境,你哪什么讲究策略。不出所料,高考结束了,我是班里唯一考上本科的人,比第二名高近100分。考虑到,父母亲身体不好,年龄又大了,我选择了在离家很近的一所农业院校就读,这一年是2004年。

    通知书下来了,当看到最敏感带的学费时,一家人都傻眼了:学费加住宿费将近五千元,对我们这个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母亲就一家家去借,去亲戚家去凑,最后还是差得很远,这段时间是我最能体味人情冷暖的时候,欲哭无泪。我的分数超过了重点线,当时有政策可以到信用社贷款。可是,当你带着材料办手续的时候,一个个的白眼和推诿,就成了挡在眼前的障碍。来回折腾了十几次,终于拿到贷款了,一家人总算松了一口气。报到时才知道贫困生是可以在学校申请助学贷款,信息的闭塞给很多事情带来麻烦。不管怎么说,我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我的眼里开始湿润。

      大学四年,文祥绝对是个典型的好学生,每天按时上课,完成作业,预习功课,参加集体活动,考试当然每次都是名列前茅。大学四年,文祥没有跟家里再要一分钱,通过打工,家教,捡塑料瓶,他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有着落,偶尔还会给家里寄一些钱。大学四年,文祥爱上了自己的专业,并且很早进入状态,阅读外文文献,辅助研究生做实验,积累科研基础知识,并且获得保送外校研究生资格。但是,高中时的不良习惯以及大学时的孤僻,给他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过去学习太用功,现在他晚上老是失眠,睡眠质量很差;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他现在体格弱小,面色枯黄;由于性格孤僻,不爱跟人交往,尤其是害怕跟女孩子说话,更没有在集体活动中讲话,周围人都出双入对了,他没有机会也没有经济基础找女朋友。一晃四年过去了,他保送到一所较好的学校自己喜欢的专业,硕博连读。

       博士阶段,国家补助明显提高,导师也不错,很照顾他,每次都会多给他一些生活补贴,基本上不用考虑生活问题。相处四年,他的科研工作做得非常出色,由于兴趣浓厚,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好学,很早他就做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发表了一系列好文章。竟然半年他能够攒下一万块的积蓄支持家中的哥哥应急,我们的工资每月才1500啊,可见他的生活有多拮据。实验室Seminar的锻炼,学术会议的参加,也让他摆脱了自己惧怕讲话的习惯,开始变得活跃和自信起来。导师说,毕业后推荐他去国外一所大学继续研究。他说,父母还在南方打工,条件很恶劣,父母年龄也很大了,身体也不好,哥哥在家没有工作,收入很不稳定,我要早点工作,到企业挣钱赡养父母,减轻家里负担。

   故事本可以到此结束了,我们也可以以此当做一个普通的励志故事来读。但是,当我把他的故事的原委仔细想了一下后,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大学校园里存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出身贫寒,家庭负担很重;他们学习刻苦,自立性很强,并且有点自卑;他们穿衣从不买名牌,吃饭很不讲究,很少应酬;他们喜欢把自己独处在一个单人世界里,有自己的追求与目标;他们肩负着家庭改观的使命,父母的期待是他们前进的所有动力。他们具有坚韧不拔的人格,在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梦想。然而,现实打碎了他们脆弱的梦想。一天天的求学,知识越来越丰富,却无力托起家里的经济大任;他们喜欢翱翔在知识的天空里,更热爱在科学的大海中游荡,残酷的现实让他们实现的一点点的目标而显得举步维艰。他们不谈恋爱,不谈物质享受,更回避一切敏感的话题。我们总是在谈论中国科研氛围的浮躁,专家教授们忙着拿课题,争项目,拉赞助,却忽略了一个科研工作者最本职的工作:科学探索,技术革新。实际上,很多优秀的人,因为经济原因,永远离开了科研道路。即便继续做科研,也可能是首先解决经济问题,变得越来越功利主义,探索和创新精神荡然无存。一些不爱科研的人,因为种种原因充塞到科研队伍里,让这个氛围变得更加无厘头,离“钱学深之问”越来越远。

 实际上,20世纪的美国顶尖科学家大部分出身于中高产阶级,这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财力保障与资源优势。更重要的是,家庭背景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父母的表率作用与悉心培养为顶尖科学家的事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显然,即使在美国科技界这样一个靠自己本事吃饭、看重实力与个人奋斗的领域,顶尖科学家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家庭背景带来的起步准备与机会。

    所以,为了我们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和良性发展,本人斗胆提议:

1、  关注贫困的知识分子群体,尽量提高他们的待遇以至生活无忧,这样才能专心开展科研工作;

2、  如果没法提高,请尽量让热爱科研的富二代作为科研主力军。

3、或者,你我通过努力,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富二代,参与到神奇博大的科研工作中。

    当然,富二代这个名称,在中国遭人唾弃,无外乎媒体妖魔化个别人的飞扬跋扈,进而丑化了整个群体。在大学校园里,经常能遇到非常用功而且很聪明的孩子,家庭背景的殷实,让他们更无忧无虑的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他们具备更扎实的语言和理论基础,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并且,为自己设定好了长远的人生规划,踏踏实实,谦虚谨慎,所以更容易做出成就。



寒门子弟没有春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5935-582557.html

上一篇:用##换健康,你会换吗?
下一篇:Science:爱丁堡大学科学家发现流感病毒第13个蛋白
收藏 IP: 220.249.99.*| 热度|

51 李学宽 曹聪 柳东阳 史川兴 褚海亮 朱志敏 朱秀榕 孙广东 程万强 郭力争 秦克周 金向阳 张玉秀 姜津 吴兆剑 贺振 吴玉昆 隋立明 何宏 王恪铭 李晓东 杜振亭 黄育和 龚鹏飞 吕向峰 熊伟 张波 徐耀 王吉林 秦雪梅 胡庆东 齐文文 余洪波 肖陆江 徐索文 周素勤 邵巍 郑永军 hao kaicn zhoulong biaomiankeyan kizlz Hosieii qinmingyan ssuutt fansg HQBAOZI meantobe ancheng neilch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