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水博
2012年6月,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学者萨比娜·约翰逊—赖泽曾在其网站发表文一篇题为《中国水电建设存在误判》的文章(下称萨文)。由于其美国学者的身份,该文章还曾被我国的《参考消息》转载,然而,萨文所论述的内容却是反智的典型。非常需要澄清。
一、关于水库释放温室气体问题
萨文说“研究已经显示,水电可能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昔日草木丛生但现在已被洪水淹没的土地中的有机物质在大坝水库里积累和分解,释放出大量甲烷——一种威力强大的温室气体。这个问题对热带地区水电站项目的影响尤其大,因为热带地区植被通常更浓密,会有更多的有机物质在水库中积累。”
这种说法不能说是什么研究显示,而是一些反水坝组织编造的谎言。遗憾的是咱们美国的学者,居然对此一无所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始终都存在,任何湿地都会有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有人说湿地是碳源,也有人说湿地是碳汇。而从总体上看,湿地的作用既不是碳源、也不是碳汇,而是一种碳平衡。水库作为一种人工湿地,其碳排放量是极其有限的,因为,被水库所淹没的植物量,毕竟是非常有限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将那些植物全部转化为含碳的温室气体。这种自然界循环的碳排放,与火电厂需要不断的从地下挖崛出煤炭,燃烧之后排放到空气中去作用,有本质的不同。
所以,在某些热带地区新建的水库蓄水的初期(如果没有进行清库),短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确实会增加,但是,随后必将会逐年减少。若干年后水库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其发电替代化石能源的作用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根据瑞士某研究机构的测定,瑞士水电的平均碳排放量大约相当于火电的300分之一。中国的薪柴资源非常紧张,几乎所有的新建水库,蓄水前都会进行严格的清库处理。所以,根据我国在三峡等水库的检测,即使在水库蓄水初期中国也没有过更多排放温室气体。若干年前,反水坝组织所编造的这种谎言,曾经欺骗了很多的国家,以至于1996年联合国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也曾经把大型水电排除在可再生能源之外。后来,联合国有关机构在很多国家都对水库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进行了检测,这个谎言早已经被大量的监测数据所经揭穿。
二、关于水库的调蓄作用
为了否定水库的水资源调蓄作用,萨文说“首先,大型水坝对湿地和人类居住模式的影响限制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了尽可能地多发电,大坝在雨季储水,在旱季放水,这种对天然河水流量模式的改变会影响天然蓄洪系统,例如下游湿地、湖泊和沼泽,经常导致后者不复存在。因此,水坝会降低小型洪灾的发生频率,但也让湿地蓄水、从而减轻重大洪灾的天然能力减弱甚至消失。第二,大型水电站的运营加剧了下游地区的干旱。2011年,中国政府不得不下令三峡公司从水库放水来缓解下游地区的严重干旱,这个事实表明水电站运营者很可能认为发电比减轻旱灾更重要。”
这是一种诬蔑性的解释。“大坝在雨季储水,在旱季放水”决不是为了尽可能的多发电,而是为了调节水资源。如果仅仅是为了要多发电的话,与蓄水和放水的时间有何关系呢?水库的作用就是要改变天然的水资源分布,从而把洪水季节带来灾害的洪水,储存起来,留到枯水季节再放出来,成为宝贵的水资源。对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目前人类还么有别的办法解决,只能通过建大型水库调蓄。水库的这种调节水资源的作用不仅是全世界公认的,而且,目前全球的现实也是,水库蓄水能力越高的国家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就越强。美国目前的水库蓄水总量,已经达到了1.35万亿立方米,高出中国一倍多,所以,同样的暴雨在美国不会形成洪涝,遭遇同样的干旱,美国的水库也能提供更长时间的供水。
关于“中国政府不得不下令三峡公司从水库放水来缓解下游地区的严重干旱”的实际情况并不是美国学者说的“水电站运营者很可能认为发电比减轻旱灾更重要”的事实,而是我们国家根据需要发挥三峡作用的成功典范。在没有建设三峡之前,我国长江的枯水期最枯的流量,经常会降低到4千立方米/秒,而建成了三峡之后,国家对三峡的要求是保证最低流量不低于6千。在2011年,由于长江遭遇到了全流域的特大干旱,尽管三峡的放水量已经达到了每秒9千多,但是,下游的干旱仍然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正是由于有了三峡,所以,国家才可以要求三峡加大放水量,进一步缓解下游的旱情。因此,三峡曾经一度把下泄的流量加大到了一万二。这个事实分明是表明了,有了三峡之后,我们才能和今天的美国一样,受益于它的大水库和调蓄能力。
三、关于海平面的上升矛盾
萨文说“第三,大坝令沿海城市更难适应海平面的上升。由于上游的水库蓄积了淡水,河流三角洲地区的天然水流减少,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这个因素与海平面的上升结合在一起,令沿海三角洲地区更容易受海水入侵的影响。海水入侵会污染地下淡水层,令其变得不适于人类饮用。”
美国学者的这种逻辑非常荒谬。其实,根据全球的资料统计,由于全球的水库大坝的蓄水总量超过4万亿立方米,为此,有学者估算全球的海平面可降低约35mm。因此,增加陆地上的水库的蓄水是人类减少海平面上涨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此外,这位美国学者关于“河流三角洲地区的天然水流减少,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判断也完全是错误的。水库蓄水导致流量减少和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都仅仅是在洪水季节,而在旱季由于水库的调节,河流的水量要加大,下游河流的流量和地下水位都是要上升的。所以,全球的现实是:有了大水库的调蓄之后,无论是对于防止海平面的上涨还是河口地区的海水倒灌都是极其有益的。
四、关于水电建设的社会作用和所引发的国际关系
萨文说“水电基础设施的昂贵性和持久性令人们很难或无法对它们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农业和经济活动以及人类居住模式未来的改变。另外,中国的大坝建设热潮将对它与邻国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无论在任何国家,大型水电建设的作用决不仅是发电,而一定首先是调节水资源。因此,反应一个国家水电建设程度的水库蓄水能力,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2007年联合国对59个国家的调查显示,除个别特例外,每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都是与这个国家的人均水库蓄水量成正比。为此,2012年5月,国际大坝委员会、国际水资源协会和国际水电协会等国际组织,曾联合发布《东京宣言》呼吁发展中国家加强储水设施(水库)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在跨境河流上的水坝建设引发的国际关系矛盾,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不过,产生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水库大坝建设本身,而是某种国家关系上的博弈。本来上游国家建设水库大坝调蓄水资源,只要不把调水走,减少水资源的总量,绝对是对下游国家有利的。当年,美国为了让上游的加拿大在哥伦比亚河上修建大水库,帮助调蓄水资源的丰枯矛盾,还曾经向加拿大支付三分之一的建设费用。同样,在中国国内,各省之间在某一条河流上修建水库电站的矛盾,也几乎都无一例外的表现为,下游更希望建设,而上游省份可能因为需要淹没土地而反对。而今天中国在上游建设了水库电站之后,某些下游国家一方面受益,一方面却还要表示反对。这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难道还不清楚吗?
五、关于能源的替代方案
萨文说“除了修建大坝之外,还有一系列替代选项。提高对能源效率的重视可以帮助中国节约大量能源。例如,仅中国水泥业一个行业,通过实行国际最佳做法便可节约23%的初级能源。”
我们当然知道,工业节能的潜力巨大。节能是重要的,但是,我们也决不能用数字游戏自欺欺人。中国水能的资源总量约合30亿吨原煤/每年。技术可开发的量大约为13亿吨原煤,而到2011年底,中国只开发利用了3亿多吨。也就说中国水能的资源量大约还有十亿吨煤炭可开发利用。而这个能源的量几乎可以抵销中国除了发电和炼钢之外的全部的煤炭。别说节约水泥能耗的23%,即便就是节约水泥能耗的100%,与中国的水能资源利用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解决风电入网,重视小机组的改造不仅都是增加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举措,而且也是我们正在积极实行的措施。然而,如果有人把这些措施作为反对最可行最大量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理由,则未免也太迂腐了些。更何况中国的水电开发和水库建设,绝不仅仅是能源的需求,更是调控水资源的需要。
因此,萨文最后的挑拨说法“就规模而言,这些替代选择没有巨型水坝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可以缓解预期的能源短缺,帮助中国实现目标,同时又不会像巨型水坝那样带来负面后果和未来的风险。”简直是恶毒之极。对于像中国这样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矛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即使,所建设的水库不能发电,他们也必须建设足够的水库。这位美国学者的先是通过编造谎言,诬蔑水库的水资源调控作用,接着再用能源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节能解决的诱饵,欺骗公众。然而,他就是不肯给大家解释一下,既然水库大坝有这么多坏处,为什么美国的人口比重更少4倍,他们的水库蓄水量却要比中国高一倍?既然水电能源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替代,为什么美国的水电开发程度,还比中国高出一倍呢?
总之,如果美国学者说“中国的水电建设存在着误判”,那么,请解释一下为何美国对自己“误判”的情况,比中国还要严重一倍呢?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美国学者的判断,完全是双重标准。也不知道是这位美国学者更爱中国,还是故意“反智”的说胡话。
附:参考文章《中国水电建设存在 “误判”》
2012年06月4日 来源:《参考消息》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近日刊发题为《中国在水电方面的误判》的署名文章,作者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萨比娜·约翰逊—赖泽在文中指出,修建更多的大坝将减弱中国应对极端天气现象的能力,预计这些极端天气现象将包括更加频繁也更加严重的洪灾和旱灾。
图:三峡大坝
文章称,中国是全球头号二氧化碳排放国,它面临越来越大的国内和国际压力,要求其遏制国内排放。中国发电业之所以碳排放高,是因为严重依赖煤炭:约80%的电力来自煤炭,水电占16%,其余为核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水电的倡导者说,减少煤炭发电、增加水力发电有助中国实现减排目标。
然而研究已经显示,水电可能成为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昔日草木丛生但现在已被洪水淹没的土地中的有机物质在大坝水库里积累和分解,释放出大量甲烷——一种威力强大的温室气体。这个问题对热带地区水电站项目的影响尤其大,因为热带地区植被通常更浓密,会有更多的有机物质在水库中积累。
首先,大型水坝对湿地和人类居住模式的影响限制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了尽可能地多发电,大坝在雨季储水,在旱季放水,这种对天然河水流量模式的改变会影响天然蓄洪系统,例如下游湿地、湖泊和沼泽,经常导致后者不复存在。因此,水坝会降低小型洪灾的发生频率,但也让湿地蓄水、从而减轻重大洪灾的天然能力减弱甚至消失。第二,大型水电站的运营加剧了下游地区的干旱。2011年,中国政府不得不下令三峡公司从水库放水来缓解下游地区的严重干旱,这个事实表明水电站运营者很可能认为发电比减轻旱灾更重要。
第三,大坝令沿海城市更难适应海平面的上升。由于上游的水库蓄积了淡水,河流三角洲地区的天然水流减少,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这个因素与海平面的上升结合在一起,令沿海三角洲地区更容易受海水入侵的影响。海水入侵会污染地下淡水层,令其变得不适于人类饮用。
最后一点,水电基础设施的昂贵性和持久性令人们很难或无法对它们进行调整,以适应环境、农业和经济活动以及人类居住模式未来的改变。另外,中国的大坝建设热潮将对它与邻国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文章指出,除了修建大坝之外,还有一系列替代选项。提高对能源效率的重视可以帮助中国节约大量能源。例如,仅中国水泥业一个行业,通过实行国际最佳做法便可节约23%的初级能源。
另外,应该把所有现有的替代能源基础设施都接入电网。举例来说,截至2011年,中国30%的风力发电能力尚未接入电网。在2008年底,中国共有5万个小型水电厂,其中许多建于数十年前,装备的是过时、低效的技术。在建设新项目之前,应该对现有的基础设施展开调查,必要时用新技术加以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
就规模而言,这些替代选择没有巨型水坝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可以缓解预期的能源短缺,帮助中国实现目标,同时又不会像巨型水坝那样带来负面后果和未来的风险。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