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关于中国的教育大概快说烂了,怎么说,都仿佛拾人牙慧。说国外吧,又有崇洋媚外之嫌,不过通过亲身经历,还是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在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比排第二的印度多出1倍。但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大大缺乏。
==========================
如此状况如何通过创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缺乏究竟谁之过呢?
==========================
家长之过?
中国家庭可以说是最重视教育了,可以倾尽一切完成教育。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是要么过于娇宠,要么棍棒管教。比如体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绘画中,很多孩子要家长帮忙削铅笔、挤颜料、打水涮笔……孩子只需要学习技术,能够考证书就好。同时,所有的人都在鼓励孩子成为听话的乖孩子,不能有过多的异议。
中国家长给孩子设定了过多的禁区,而外国人怎样教孩子呢?这次亲眼看到洋人父母带孩子,10个月刚会走路的孩子晃晃悠悠地自己走,家长在傍边看着,任由他们在泥水中“bia-ji、bia-ji”地走;一对踩单脚滑板车的双胞胎女孩,不知怎么摔到泥水中了,妈妈给她脱了裙子,接着玩。我们都在议论这些状况如果发生在中国的父母或祖父母身上会怎样。
以色列也是超级重视家庭教育的,但他们奉行“狮子育子法”,结果是以色列出了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至今仍未零。
是不是可以说中国的传统的家庭教育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基础教育之过?
首先,从幼儿园开始就要求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很多时候是没有原因和理由的。
其次,几乎所有的考试都有唯一的标准答案,难道所有的问题都不可能有第二种可能性吗?
第三,古板的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导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孩子们只需知道正确答案即可,至于为什么则不必知道也没兴趣知道。
第四,具有创造性的教学环节也可变成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手段。还以绘画为例,画出来的作品首先问像不像;还有优美而意境深远的唐诗宋词,为什么一定要有标准的解读呢?
我参观过的两所小学,基本上跟幼儿园大班差不多,教室里都是孩子们的绘画或制作的各种作品,材料很简单,就是纸条、布条、一次性纸盘子等。他们下午3点放学,之后就是自己玩,可以弹琴、唱歌、绘画、做手工、体育活动……只是这是要付费的。
也参观了三所中学。其中一所私立的女校,除了学习科学、艺术外,还要学习厨艺和缝纫等;一所公立的中学,男女生都要学习木工、车工等技艺,还要至少掌握一种乐器、还开设视觉艺术课程,不只是绘画。照片上那几个男生是在学习建房子,也亲见几位拿着铁锹、镐头刨完地的学生走过,请各位猜一下home economics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国内中小学的课程是不是过分强调了科学本身,而忽略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呢?当生活中不能感受科学的乐趣时,还会对科学本身产生兴趣吗?
在这些学校与孩子们说话聊天,他们一点儿不胆怯、很健谈,很主动热情地跟人打招呼;上课时的状况真是千姿百态,坐着、躺着、趴着、站着,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也许有些国际学校允许这样)。我一直在想,这样的自由没有规矩的孩子,长大了怎么就能够是遵守规则的成人呢?而我们从小被教育守规则懂秩序,可为什么长大了却连基本的交通规则都不能遵守呢?
当然说到基础教育就不能不说考试制度,尤其的中考、高考,这些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制度。很多人都在批评或者批判高考制度,但是有谁又能给出一个更好更公平的方式呢?所以家长、学校和老师都没办法。要是厨艺、缝纫也可以作为高考科目的话,估计很多家长和学校也会让孩子们加班学习的,是不是?
是不是可以说中国的基础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社会教育之过?
也许可以说是公共教育,比如我们现在的公共教育设施有哪些呢?连我小时候免费参加的少年宫活动也变成了赚钱机器,更别说其他了。
这次我匆匆参观了一个画廊(gallery)和两个博物馆(museum),都是免费的,画廊不可以拍照,博物馆可以不使用闪光灯拍照。画廊里不只是展览画作,也有科普作品、互动作品、行为艺术等;博物馆不只是历史文物的收藏,也有自然地理的生动呈现和互动体验。比如为了环保意义,除了介绍面包的制作、炊具的发展,还介绍了一次性餐具的作用。而且有两个互动展区,游人特别是孩子绘制自己的作品,包括绘制早餐等,挂在墙上展览。
在画廊中穿行,虽然时间有限,来不及细细品味,不过相当汗颜的是,有的作品确实看不懂,也许跟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有关,但更多的是从小以来接触和学习的本来就少。
当然还有公园之类的地方,悠然自得的与人和谐相处的动植物,以及关于它们的介绍,不都潜移默化地教育着人吗?
我不知道我们为孩子和公众提供了多少这样的学习机会,当然收费的除外。一个世博会,召集了多少中国人,有人说这是中国人自娱自乐的方式,外国人不屑参观,我不知道外国人来了多少,但跟中国人比起来总是微不足道的。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中国人自觉增长见识的一种行动。
是不是可以说中国的公共教育没有为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足够的资源?
==========================
高等教育之过?
从这样的基础教育中走出来的孩子,基本定型了。到了大学,想再培养所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是很难啊?况且很多孩子在中学受够了学习的苦,到了大学潜心学习或创造的学生,真是凤毛麟角啊!
毋庸讳言,我等这些在体制内学习受教育的教师,本事就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怎么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这是我最苦恼的事。
每次在修订培养计划的时候,都煞费脑筋,想要设计一些能够体现培养创造力的课程,也许想法是好的,但是在执行的时候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而使得结果往往跟初衷不同。
自己困惑在创造力的匮乏中,希望学生能够迸发一些出来,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充分的选择的自由,包括自己想做的课题和研究的方法。说实在的,能够真正有些自己想法和思路的孩子还是个别的,而好的想法更是稀有。大多数还是在使用已有的方法或思路。
从内心讲,一直想做些真正与教育有关的事情,为年轻人的成长提供些有益的帮助,可是真的很困惑,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或许这辈子也找不到了。悲剧吧?真的悲哀。
也许从自己的困惑中可以折射一些中国高等教育的通病,是不是可以反省呢?
由没有创造力和不懂创新方法的老师如何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呢?没有创造性的发明和发现怎么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呢?
是不是可以把缺乏创造力归罪于高等教育呢?
=========================
中国文化根源之过?
也许中国2000年或者5000年或者更久远的文化积淀,是创新的包袱?或许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不利于创新?或许还有很多或许,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之源不可能不对民族性产生影响,但实在太深奥,我等肤浅之人实难以论证清楚。
==========================
可以找到“中国青少年想象力世界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的原罪吗?如果可以,那么让中国教育界深思的“钱学森世纪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也就有解了,不是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