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应骅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in 一位IEEE终身Fellow对信息科学及其发展的看法

博文

大小数据和中西医(131216) 精选

已有 7576 次阅读 2013-12-16 08:49 |个人分类:网络|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医, 大数据, 西医, 小数据

大小数据和中西医(131216)

闵应骅

 

   上篇谈“大数据与小数据”,觉得好像意犹未尽,再写一篇,谈大小数据与中西医,说点外行话。请注意,不要把大数据分析与大数据技术混为一谈。大数据技术由IT行业解决,而大数据分析则靠各领域专业人士负责,小数据也类似。中西医也不能混同。有人说中西医结合,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总喜欢把两个不一样的东西“结合”,他们没法结合。中医、西医应该各走各的路。

分析大数据总是宏观地考察这些大数据,用统计方法得出结论。到今天,在科学上,像1+1=2f=ma那样铁打的结论已经越来越少了,大多是以某种概率成立的结论。即使是亲子鉴定也不是100%正确。百度介绍:“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所以,还有小概率事件,谁摊上谁倒霉!何况百度列出的这个结论本身也是以某个概率之下成立的。小数据根据少量历史数据,从个人数据资料室里拿出来分析,也可以得出可信的结论来。有人说,小数据是从大数据里拿出来的,研究大数据自然就包括了研究小数据。其实不然。首先,小数据不是从一个超大数据库里挑出来的,而是要在小数据产生过程中,用APP搜集起来的。其次,个人数据资料室是高度隐私的信息,除了他本人可以存取以外,任何人,甚至是系统管理员都不能存取。如果把一个数据元素允许存取的人数的倒数称为隐私度的话,个人数据资料室的隐私度为1,最高。而电子邮件的隐私度0.5,因为至少发送者和接收者可以存取。一般的公用信息,其隐私度为0,因为大家都可以存取。要做到隐私度为1,技术实现起来是很难的。

我们知道,西医根据化验结果或其他科学仪器测试得到的结果做诊断。例如人们常说白血球计数高于10就是发炎,这是有科学根据的。观察大量试验样本都是如此。这是从大数据里得到的结论。但中医不同,根据望、闻、问、切,推断应该用什么药,缓解病情。根据服药以后的情况,随时调整药方。这是一对一的,不能根据别人的脉搏来诊断病情。这就像启用病人的个人数据资料室一样。

   再说西药,它根据化学试验,得出药物的化学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再分析其可能的副作用,进行实验,以致对大多数这样的病有疗效,而副作用较小。这也是从大数据里得来的结论。中药则不同。神农尝百草,打下基础,根据长期的经验积累,得到某种草药搭配可能治某种病。某病人服了,有效则继续;无效则调整药方。同样的病症对不同的人,用药可能不同,至少剂量会不同。完全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处理之。如果你要他列出药物的结构式、分子式,并给出可能的副作用,那真是勉为其难了。那是从个人健康数据的积累中得来的。当然,这个隐含的推断过程,可能对;也可能不对。对了,你的病可能治好了;不对,可能就治坏了。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医疗经验表明,中医这种个性化服务,治好病的概率还是挺高的。对于有些老人、有些病、在某些条件下,你也许最好,或者不得不采取中医疗法。

有人反对中医,说它不科学。其实,大数据是科学,小数据也是科学。中医根据各人不同情况用药,反复试验,慢慢来,也很科学。我觉得,老人尤其适合中医。西医动不动就做手术,而老人可能经不起手术,术后的恢复能力也差,用中药调理也许更合适。现在一些中医院,走所谓中西医结合的路子,完全变成西医那一套。要我看,中医要是按西医的路子走,中医就死定了。

不管中医、西医,现在都讲究移动医疗,也就是上文所说的mHealth。有一个调查显示,到2010 年止,被调查的医院中有10%使用了移动医疗,其中三级医院占了46%;没有使用移动医疗产品的医院中,有67%计划在2011 年部署应用,16%计划在三年后考虑;在投入资金方面,预计投入10-50万元建设移动医疗的医院占了88%8%的医院计划投入在10-50万之间,只有3%的医院计划投资100-500万建设移动医疗系统。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小数据应用的市场会很大。每人一个个人数据资料室,人一多,市场就会大,虽然他们各人使用的都是小数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0937-750171.html

上一篇:大数据与小数据(131209)
下一篇:知识产权,非保护不可(140113)
收藏 IP: 159.226.43.*| 热度|

32 武夷山 郑小康 张忆文 彭思龙 李健 应行仁 张骥 苏德辰 文克玲 杨正瓴 孙爱军 许培扬 赵凤光 王号 王静 罗良涛 李伟钢 蔡小宁 邱嘉文 俞立 LetPub编辑 周健 王勇 黄河宁 rosejump DXY1234 zhangling ddsers ahmen dulizhi95 zhngshai yzqt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