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几回仿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光阴易逝,岂容我待。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回顾盘点即将过去的2019,以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同时鞭策自己继续砥砺前行;展望牵手即将到来的2020,以规划未来目标和愿景,同时鼓励自己继续保持初心。
回顾2019,2019是特殊的一年,2019年注定也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和我的祖国”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来新中国70周年华诞。有太多的情景事件和精彩瞬间,值得记忆、留念和总结。大学的四大职能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一所好的大学需能够在这四个方面齐头并进。同理,一个好的大学老师需能够在这四个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实践和突破,方能称得上为一个合格的大学老师。因此,从大学职能的视角,展开回顾2019年的年终盘点,以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同时鞭策自己继续砥砺前行。
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牢记“两个信念”,即: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为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学为人师,勇担使命。
2019年,立德树人,师德为先。2019年时刻反思自己,并给自己树立了“两个标准”,即:力求做“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大学教师”,力求做“社会服务型、学术声望型和人格魅力型的学术导师”,力求做一位教育研究的“拓荒者”、一位教育理论的“建构者”、一位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一位教育梦想的“追梦者”。
坚持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新理论、新技术、新标准和新模式不断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认真、严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2019年,先后讲授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前沿》《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学术规范与写作》《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微课设计与制作》《教育专题研究》《教育技术专题讲座》《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教学工作,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2019,完成教学工作总量为412学时,超额完成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180学时。
2019年,继续聚焦“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混合教学”,以“网络探究学习”为研究方向进行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的创新研究,从探究社区理论模型视角,以网络学习空间中在线学习和混合教学为研究主线,探析了探究社区理论模型,开发了探究社区量表工具,探究了探究社区影响因素等在线学习和混合教学的理论、实践和研究三大层面问题。
先后主持完成了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7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项目等相关课题项目2项。先后以独著身份在国家重点出版社出版了《“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服务》(科学出版社,2019)、《21世纪在线学习:理论、实践与研究的框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等相关学术著作2部。先后以独著或第一作者在《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等专业领域CSSCI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篇。先后以第一作者获奖人身份分别获得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河南省第五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三等奖、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相关教学科研学术奖励4项。
2019年,积极开展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法创新研究。牵头主持建设完成了在线开放课程3门,其中《教师信息化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精品开放课程,获批入选河南大学2019年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信息化教学与科研能力提升》MOOC课程,2019年成功上线“超星泛雅网络MOOC教学平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积极申报2019年河南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先后独著身份在国家重点出版社出版了《21世纪在线学习——理论、实践与研究的框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千字,2019/08)、《“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服务》(科学出版社,258千字,2019/01)等教改教材和学术著作2本。
先后指导2018级学术研究生郭倩(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河南大学侯镜如专项奖学金)等学生分别获得“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侯镜如专项奖学金、河南大学优秀毕业生等奖励荣誉多次;
指导2016级专业硕士研究生赵怀河同学顺利毕业,并成功入职中国航空博物馆;指导2017级专业硕士研究生吕彩杰同学顺利毕业,并成功入职郑州高新区朗悦慧外国语中学;指导2017级专业硕士研究生杨喜玲同学顺利毕业,并成功入职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先后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第34届学术年会、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学术交流研讨、第五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华东师大)、重庆大学90年校庆外语学院学术专题报告(重庆大学)、2019年首届河南大学教育硕士培养研讨会(河南大学)、重庆大学第10届“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短训班(重庆大学)、2019年全球华人计算机应用大会(2019GCCCE)(华中师大)、国际期刊发表暨学习科学与技术前瞻工作坊(华南师大)、2019年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许昌学院)、第十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广西师大)、2019年第十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北师大)、2019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宁夏大学)、首届师范类专业认证与教师教育课程建设高峰论坛(华东师大)等专业领域学术会议13场,且宣读论文均在2019年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第十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2019年第十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2019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等会议获得一、二、三等奖多次,扩大了学校和学院的影响,为学校和学院赢得了荣誉。
先后以第一作者获奖人身份分别获得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河南省第五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三等奖、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河南大学科研优秀奖、河南大学2018年度“我为河南大学建言”征文比赛二等奖等相关教学科研学术奖励6项。
2019年,作为指导教师,先后指导学生分别获得了2019年河南省第五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三等奖、2019年第三届“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 “一等奖”等学科领域专业竞赛获奖2次,扩大了学校和学院的影响,为学校和学院赢得了荣誉。
2019年,作为学业导师,先后指导2017级专业硕士研究生杨喜玲(入职周口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卓越班教育硕士(全日制)研究生吕彩杰(考入郑州高新区朗悦慧外国语中学)、2015级教育硕士研究生赵怀河(考入中国航空博物馆)等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
2019年,在教学中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瞄准网络学习空间中的混合教学,持续聚焦于网络学习空间中混合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方面的创新研究。
2019年,先后主持了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6批面上资助项目、202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19年河南省社科联和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2017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项目、2017年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教育学)建设年度课题、河南大学2019年度校级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等课题项目8项,其中省部级项目3项,地市级项目2项,院级项目3项,并优秀结项1项教育部项目;参研2016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7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6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17年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9年河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资助等省部级项目8项,并以第二参与人优秀结项省级项目3项。
2019年,以独著或第一作者先后在《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等专业学科领域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篇,其中CSSCI 4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多篇。并完成了国外期刊《Journal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国际中文期刊《教育理论与应用》、国内CSSCI核心期刊《开放教育研究》《外语电化教学》等多本国内外核心期刊的审稿工作。
2019年,以独著身份先后在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国家重点出版社出版了学术专著2部,其中科学出版社1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服务》(科学出版社,25.8万字,2019年1月份)(获得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部:《21世纪在线学习:理论、实践与研究的框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千字,2019年3月份)。
1) 兰国帅,《21世纪在线学习——理论、实践与研究的框架》(专著),ISBN:978752034446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千字,2019/08/01
2) 兰国帅,《“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与服务》(专著),ISBN:9787030593580,科学出版社,258千字,2019/01/01。((获得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3) 兰国帅,《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编著),ISBN:9787030560094,科学出版社,456千字,2018/03/01。(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
2019年,以第一作者获奖人身份先后获得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河南省第五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优质课大赛三等奖、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河南大学科研优秀奖、河南大学2018年度“我为河南大学建言”征文比赛二等奖等相关教学科研学术奖励6项。
2019年,先后受华东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中央电教馆、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税务干部学校、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登封市嵩阳高级中学、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德州市陵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高校、教育局、企业邀请做主旨学术报告和专题培训36场,扩大了学校和学院的影响,为学校和学院赢得了荣誉。
如,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总决赛共斩获32个大奖,喜获大丰收。热烈恭喜各位获奖的老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此外,2019年7月23-27号兰博士领衔的TEL技术促进学习创新研究团队策划并成功举办了“2019年第2届全国人文社科实证研究与论文写作研讨会”,并进行关于“知识可视化研究方法及其论文写作”的专题培训,部分参会培训学员对此次实证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培训的评价如下:
我曾参加过好多全国性专业会议如语用学,话语分析,语篇分析等,其中也有关于写作与投稿的讲座,真没有如同兰(博士)老师搭建的学习平台,所邀请的讲座专家们,真情奉献,把专家们若干年研习沉淀的宝贝全盘托出。真让我感动!用多元回归析,因为有了兰老师的丰厚的学术成就和普度众学术青椒的人格魅力,才有了四天的学术盛宴。再次感谢,兰老师、其他所有讲座专家,以及会务组的所有助教老师!
第二个参会学员的评价如下:
感谢这些天来兰博士及其团队的精心筹备和安排,感谢每位专家老师的辛勤付出,带给我们满满的收获与感悟!兰博士及其团队用实力证明:有料才是王道、其他皆是浮云!相信我们的实证研究和写作研讨会越办越好!越办越火爆!再次感谢专家和现场每一位老师对我的帮助,期待再相聚!
作为学习者,每个人的目标定位不同,认知和收获也自然有差异。这是一场基于多元软件的实证研究方法快餐式速训,其目的旨在开拓每一位学习者的研究视野,打开研究方法的眼界,交结跨界学者。但是,若要想达到诸多实用工具软件的应用技能,还需要每位学习者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适宜自己的研究方法,通过自主学习,通达应用的境界。感谢兰博士组织的这场精神盛宴,感谢每一位大咖和主编们的真诚有料实用的报告!虽然起初因酒店方面的原因,住宿出了点小问题,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学习热情,换位思考一下,向兰博士说一声:谢谢您,辛苦了!另,每天一组的随机轮换 ,给大家创建了更多相识交流的机会,谢谢兰博士的精心安排。祝大家收获满满,旅途愉快![微笑]
此次研讨会,不仅学习到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投稿技巧,更感受到兰博团队和讲座专家的敬业和奋斗前行的精神,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回家就是消化研讨会学习材料,起而行之最重要。感谢兰博团队搭建这样一个与专家团队以及同行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感谢你们的辛勤负出!来日方长,我们一起在奋斗的路上,有了众多的朋友,我不再感觉孤单,也获得了相互支持的力量!
感谢兰博士及其科研团队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作为一名“科研小虫”,希望借此机会表达一下我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第一位主讲的嘉宾张伟豪博士,从另一个视角解读了统计学及其软件的应用,讲课风格诙谐幽默,讲课方式深入浅出。因此,更有利于一些有基础的学员进行深度思考和知识迁移,同时也促使未曾接触过统计学知识的学员在量化研究方面产生兴趣。
第二位主讲嘉宾兰国帅博士,针对如何做好文献综述以及Citespace的使用进行了讲解。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重要性。通过对Citespace软件的学习,帮助我快速处理以百篇或千篇为单位的目标文献,定位优质和有效的文献进行分析,这也对我的硕士论文开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第三位主讲嘉宾李琳琳博士,为我们讲授了质化研究以及Nvivo软件的操作,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质性研究的魅力。同时,也希望作为一个“科研小虫”的自己能够灵活掌握质性和量化研究方法,我也会为此更加努力。
研讨会第四天的主讲嘉宾陶侃主编和魏志慧博士,为我们的论文写作以及投稿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了解了写作和投稿的注意事项,为我后期论文的写作和发表指明了方向,真的是满满的干货。
以上是我在参加此次研讨会的真实感受,若有表述不当的地方恳请各位前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兰博士科研团队及其幕后的工作者,辛苦了!
第五、六、七···个参会学员的评价如下:
非常感谢兰博士为我们提供的学习平台,给我们培训的各位老师科研实力都是杠杠的。通过这次培训,我们的科研水平有望实现跨越式提升。谢谢兰博士!谢谢会务组的所有成员!谢谢给我们讲课的每一位老师。[玫瑰][玫瑰][玫瑰]
谢谢兰博士在学术之路上为大家指点迷津,如此毫无保留的分享!也欣慰认识群里的各位优秀学者!未来希望这个群能成为大家交流互鉴的学术家园,互相帮助,学术之路不再孤单[愉快]。
特别感谢兰博士提供这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感谢诸位老师的倾囊相授,如醍醐灌顶般。另外感谢组委会几位助教老师的辛勤付出。酒店虽然不给力,但是会议的干货很给力。感谢学友们的鼓励和陪伴。希望以后多多交流[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我们TEL团队每年暑假举办人文社科领域研究方法研讨会(培训班)的目的如下:
(1)向各位老师和同学引介最新的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方法,以便紧跟国际研究前沿潮流,来快速、高效地发表学术论文,申请课题项目,教材专著发表和做好社会服务等;
(2)结交有共同研究志向的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友人和志同道合之人,以便日后我们可以进行科研合作,无论是论文发表、课题项目申请,专著教材出版,还是社会服务培训等。因为我始终认为: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方法都是相通的,研究方法是研究工具,学科领域知识是研究内容,二者缺一不可,走学科交叉研究更具有生命力和生长点,更有研究性和前瞻性,所以如果您相信我或者我们TEL团队,我们可以在论文发表、课题项目申请、专著教材出版、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3)我们TEL团队以后“每年暑假”(大约7月中上旬)都会请不同的“学术大咖”和“学术青年才俊”在“不同城市”举行“人文社科质性与实证研究方法研讨会(培训班)”,我们的口号是“我们不是一锤子买卖,我们做立志做学术研究领域的拓荒者”,如果您感觉有用,请您随时关注我们TEL团队的微信公众号:学术拓荒者(zgxsq2017),到时候欢迎您的参与,如果您感觉没用,请忽略此条信息,打扰了,谢谢!
TEL团队以“学术拓荒者”微信公众号为依托,以践行TEL的目标和愿景为宗旨,以服务全国广大哲学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为目标,力求发出我们TEL独具特色的研究声音和学术精神。
(1)“学术拓荒者”微信公众号将继续秉持“以技术在工作和教学场所中的应用为中心,创建多元创新支持系统,助力于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的目标与愿景。继续为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广大学友服务,继续推送高品质、高档次的学术资源,力求为广大学友提供干货满满的“学术精神大餐”,力求打造:传播学术资源、探究学术问题、结交学术友人、共建共享学术资源,以期构建国内最大的学历层次最高,学术实力最强,学术影响力最大,融合学者大咖、博导、硕导、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与一线教师为一体的最具有活力的免费在线虚拟学术交流生态圈。“学术拓荒者”运营团队将会再接再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谢谢你的关注!如果感觉“学术拓荒者”微信公众号所推内容都是满满干货。欢迎将具有万人粉丝的微信公众号:学术拓荒者(zgsxq2017)转发给你的同学和朋友,让更多人受益,谢谢!
(3)“学术拓荒者”公众号全体助教老师成员将继续保持初心,砥砺前行!为广大学友推送更加优质的精品文献资源,为广大学友的学习与科研成长贡献我们的微薄力量。希望广大学友能够继续支持和鼓励“学术拓荒者”,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总之,我们TEL力求在:人才培养(团队例会,专业比赛,毕业去向/就业情况),科学研究(项目,论文,著作/教材,学术会议,获奖),社会服务(专题培训,研究社会实践活动)和文化传承(团队建设经验积累)等方面有所创新实践和突破。
综上,回顾2019,可以简单用如下数字进行概括:8项课题项目,2本学术专著,5篇学术论文,3门在线课程,13场学术会议,6项教研奖励,2个竞赛获奖,30多个职教信息化大赛大奖,3个专业技能大赛大奖,36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展望202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有太多的目标和愿景需要去实现和完成。具体而言,主要有:学术论文方面,力求在SSCI方面有所突破;课题项目方面,力求继续在国家社科方面有所突破;网络课程建设方面,力求逐步完善三门教师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作;译著方面,力求完成一本译著出版;力求完成两本学术专著的出版工作。总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回顾总结2019,展望牵手2020!辞旧岁,贺新春!庚子鼠年元旦来临之际,兰博士及其研究团队携“学术拓荒者”微信公众号,在这里向全国各地的广大学友以及同仁拜年啦!!感谢广大学友多年来对兰博士及其TEL研究团队的支持和鼓励!我们一直在努力!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兰博士及其研究团队携“学术拓荒者”微信公众号,将继续秉持“以技术在工作和教学场所中的应用为中心,创建多元创新支持系统,助力于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的目标与愿景。继续为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广大学友和同仁服务,继续推送高品质、高档次的学术资源,力求为广大学友提供干货满满的“学术精神大餐”,力求打造:传播学术资源、探究学术问题、结交学术友人、共建共享学术资源,以期构建国内最大的学历层次最高,学术实力最强,学术影响力最大,融合学者大咖、博导、硕导、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与一线教师为一体的最具有活力的在线虚拟学术交流生态圈。“学术拓荒者”运营团队将会再接再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展望牵手2020!庚子鼠年,“学术拓荒者”微信公众号全体助教老师将继续保持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广大学友提供干货满满的“学术精神大餐”,为广大学友推送更加优质的精品学术资源,为广大学友的学习与科研成长贡献我们的微薄力量。希望广大学友能够继续支持和鼓励“学术拓荒者”,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最后,兰博士携其TEL研究团队全体成员再次恭祝全国各地的广大学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业有成、阖家欢乐、万事安康!2020我们来啦!加油!加油!加油!
兰博士
2019年12月31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9 0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