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润色专家|理文编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nbianji 英语母语专家助您成功发表

博文

自然出版集团开放获取调研带给我们的启发

已有 3248 次阅读 2014-11-6 15:58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Week, NPG

过去的一个星期,作为“开放获取周”活动的一部分,自然出版集团公布了一项有关全球作者对于开放获取态度的调研结果。有30466位科研人员参与了这项由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开展的调查,其中23773人来自科学领域,5693人来自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他们都在过去三年中至少发表了一篇开放获取文章。完整和汇总的调查结果均可在figshare免费获取,这样后人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有可能的话会从结果中得到一些有趣的见解。我们与科研作者合作多年,并且之前也针对中国科研作者做过调研,因此,希望借此机会分析一下调查结果并与我们的经验做个对比。第1部分单纯着眼于调查结果本身,第2部分深入研究了一些中国特有的现象及其对开放获取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第1部分:Author Insights – 数据

选择期刊

根据自然出版集团的调查结果,作者在选择目标期刊时,首要考虑的因素仍然是影响因子、期刊声誉以及和文章内容的相关性。但是如果单独看中国作者的选择,他们对是否容易发表以及期刊声誉的重视度要显著高于来自其他地区的作者。可悲的是,开放获取选择排名靠后,只有37%来自科学领域的作者(中国作者的百分比为0%)认为它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


虽然这些结果似乎支持人们对于当前中国作者在文章发表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这一普遍印象,然而自然出版集团的调查结果却与理文编辑此前在丁香园和科学网所做的两项重要调研结果大相径庭。如上图所示,我们的受访者其实很关心他们的文章是否能投给相关的期刊,并且其中12%的人认为开放获取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因素。应当指出的是,我们并没有要求受访者提供他们对于开放获取的意见,只是询问了它是否是在选择期刊过程中的一个考虑因素。此外,我们的样本只包含311位科研人员,而自然出版集团的调查包含了1373个结果,这有可能是导致差异的原因之一。


选择开放获取而不是传统出版模式


尽管全球都在呼吁支持开放获取和数据共享,许多作者也声称他们选择开放获取的出版模式因为他们相信这可以使文章更多地被阅读(NPG调查结果: 40人/36%科学领域/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开放共享研究成果很重要(48人/42%),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作者会只选择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文章(6人/3%)。事实上,根据本次调查显示的结果,在科学和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作者选择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那个期刊只有开放获取这一种出版模式。

有趣的是,调查还问及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文章,受访者的两类回答值得关注。许多作者认为,他们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支付高额的开放获取文章处理费。开放获取文章每篇收费往往高达3000美元,这一现状着实令人吃惊不小。即便对于有科研经费并且包含了论文发表费用的许多科研人员来说,这笔费用也是相当之高。我们从很多作者哪里都听到过这个问题,而且在我们调查的中,有9%的作者都认为这是在期刊选择中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

不选择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的另一个理由是,许多作者,特别是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作者对开放获取期刊的声誉表示担忧,由此会影响人们对自己文章质量的判断。这种推断有些令人失望,许多世界一流的出版商和期刊自创刊以来一直都力挺开放获取出版模式,许多新的期刊如PeerJF1000 Research也都围绕着开放获取推出了创新的出版模式。不幸的是,最近发生的事件,如《科学》杂志揭露的将一篇显而易见的欺诈文章投给开放获取期刊的“圈套门”事件,整个行业对于开放获取期刊的评价有所降低。开放获取的宗旨绝不是降低质量,因此对于这种出版模式声誉的挽救有赖于对科学开放信念的恢复。


对领域的了解

另外一组值得注意的调查结果并不完全和开放获取相关,而是有关作者对合适的目标期刊或选择将文章投到哪里的了解程度。这是理文编辑所特别关注的作者体验问题,许多与我们合作的作者以及参与我们调研的35%的受访者都告诉我们,期刊选择是在论文发表过程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自然出版集团的调查结果也呈现出相似的结果,约有三分之一的作者难以确定目标期刊是否合适甚至是很难找到合适的期刊。有51人 - 64%的作者承认有可能有许多合适的期刊供选择,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

在这篇文章的第2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发现,仔细研究来自中国的调查结果会为开放获取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第二部分:Author Insights – 中国与创新模式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讨论了自然出版集团最近开展的调查Author Insights Survey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与我们此前针对中国科研作者进行的两项调研结果相比,既有一致的又有迥异的结论。以开放获取和期刊选择为主要关注点,这些发现揭示了一些有趣的视角,帮助我们审视开放获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将在这一进化过程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开放获取:终结一切的方法?

从自然出版集团调查中得到的一项最有趣的结果就是在过去三年中,选择开放获取发表模式的中国作者要多于全球其他地区的作者,尤为显著的是,选择只在开放获取期刊中发表文章的中国作者人数是其他地区作者人数的三倍。正如研究所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者看上去要比[来自其他地区的作者]更容易相信开放获取出版模式能有更广泛的受众,从而使文章得到更多的引用、更快的发表。”

调查还指出,中国作者相比来自其他地区的作者,对于开放获取这种出版模式的了解更为不足,并且参与调查的所有作者都不认为开放获取是在选择期刊过程中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些结果十分重要。通过综合考虑这些结果可以看出,这些作者可能希望通过一种新的出版模式帮助自己在英语出版市场上站稳脚跟,尽管开放获取并不是他们的首选。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以及我们与中国作者多年来的合作经验,很显然,中国作者所面临的发表压力 - 尤其是发表在具有影响因子的SCI期刊上 - 是他们愿意尝试尽可能多的途径以使科研成果最终得以发表的原动力。虽然一提及中国的出版压力都会谈到猖狂的学术不断行为,自然出版集团调查结果所显示的中国作者对于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更广泛地应用却揭示出了这个未解之谜的积极的一面。


开放获取模式的进化

总体来看,自然出版集团的这次调查意义非凡,希望能激发编辑、出版商和开放获取的倡导者思考该如何管理开放获取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尽管研究人员的信任感有所下降,但是时候让出版商来看看该如何推出自己的开放获取产品了。降低费用可能会有助于改善投稿量,但对于挽救声誉却于事无补;事实上,如果出版商选择免除费用,可能会适得其反。然而,正如我们在最近发布的白皮书中提到的,采用创新的特别是能够减少英语非母语作者壁垒的出版策略可能会对游戏规则的改变产生重要影响。除了使来自弱势地区的重要研究文章得以发表 - 如果自然出版集团的调查结果可以代表一个大趋势 - 新兴市场可能更愿意采用创新途径,如开放获取,因为通往成功发表道路上以及在国际上赢得影响力的障碍大大减少了。

例如,在中国等国家,人们很容易理解对于某一领域内适合投稿的期刊的了解是有限的,一部分是因为语言障碍,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门槛高。然而,自然出版集团的调查结果表明,这种情形似乎也反映了整个出版行业的现状,揭示出人们对以更清晰的方式阐述期刊的“宗旨和范围”以及改善出版透明度的需求。用创新的方法减少语言或理解方面的障碍,譬如从以视频形式呈现的“宗旨和范围”为开端,提供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的期刊也可以利用这个模型达到类似的效果。例如,在期刊网站首页展示可以准确代表期刊当前聚焦领域的开放获取文章,可能会帮助作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章是否发表在该刊上,仅仅通过阅读最近发表过的文章题目和摘要则无法达到这种效果。如果作者知道自己的文章有可能会以这种形式展现的话,他们会更愿意将文章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上,这会为构建一个积极的开放获取反馈系统打下的基础。


新兴市场中有大量亟待发表的文章,这些地区的作者往往也迫切希望与同行建立联系。因此,通过聚焦这些地区有望大幅提高开放获取文章的数量,进而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为合理的方向发展,并更好地了解开放获取模式的长处和弱点。开放获取可以为出版行业的发展带来许多可能性。显然,我们应借此机会奋起一搏,前景拭目以待。


详情请见:http://www.liwenbianji.cn/news/2014/11/05/58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8924-841579.html

上一篇:北京师范大学论文写作讲座,2014-10-30
下一篇:理文编辑征集软件测试用户--现金酬劳!
收藏 IP: 124.207.23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1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