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老Never too old to learn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ngchangjie

博文

带个相机去上课—巡课笔记之九 精选

已有 15576 次阅读 2013-12-12 14:29 |个人分类:教学科研|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质量, 听课, 监考, 录像, 考勤

带个相机去上课—巡课笔记之九


  督之初,性本善  教学督导听课计划一般由教管部门分配,安排时,综合考虑了课程改进需求、专业内容、讲课和听教师的时间等等因素。

  近两个学期都有年轻教师主动请督导组老师去听他们的课程。可能是他们感觉到了督导组的“督之初,性本善”。我们督导组强调了作教管的“视听传感器”和“辅助”属性,督导目的是协助教师提效而加分,而不是扣分。考察听课后的意见表,有批有励,有正有负,总的还是理解多于抱怨,支招多于批评;与学生评教的意见相比,更容易被接受。

  教师们改进教学的积极性难却,对主动请听课的盛情,督导组中总有时间合适的老师响应。最近,笔者应邀听了刚从美国学习回来的Yn老师的课。

   

  带个记录设备去上课 上课前一天,建议Yn带个录像(或录音)的设备。讲课时,他把手机放在讲台旁录像,由于用高画质格式,不到一节课时间,就把2G的剩余内存用完了。所幸,我带的平板电脑上还有8G剩余空间应急,把这次课程的主要环节都录下来了。

  

  好效果来自充分准备 主动请督导组听课,自然预先做了充分准备,Yn对教材相当熟悉,全英文的PPT,双语讲解,清晰准确。课堂调度活跃,既抽了学生上台表述,又有群问群答;三节课下来,学生还保持专注且充满兴趣;只是在提问时,对个别学生,还不能叫出姓名(本文最后一段有建议对策)。

  这次课讲得不错,有录像作证,自然,我对这一次课程的评语也很好。只要每次都这么认真,每次都会讲得这么好。同意许多老师说的,教学只要认真,就能做得好;这一点和科研稍有不同,做科研项目时,有时认真了、拼搏了,也不一定成功。

  

  不录不知道,一看自己笑 课后用视频转换软件(这类软件很多),把录像压缩了10倍,用我们的凡眼看,画质似乎和压缩之前差不多。

  以下的体会来源于多位老师,包括我自己。很多老师在观察自己的课堂录像时,都会发笑:

  “这是我的声音吗?

  “我会傻傻地那么挥手吗?

  “这个肢体语言不太好,那个无意间的Pose帅呆了…..

  “我会有那么多口禅吗?居然会每隔两句话就重复一个“然后” …

  “我会每三句话都会重复半句吗?

  “我怎么会有矛盾的口头禅?英语一口一个“You know”, 而说方言就一口一个“你不晓得….“

  “真傻,下一页PPT中有那项内容,我为什么傻傻地在黑板上画?

  

  上述事实说明,最容易请到、既善良而又私密,又最令人心服口服,且人人都有的私家督导,不是某位老师,而是自己的录像录音设备(包括手机)。

  每学期自己录像或录音三五次,自看自查自矫正,很快就可以把教学效果提高一个档次。

  

  其实,好多老师几年前就开始用照相机、手机或平板电脑自录讲课、自查自纠了。十年前,笔者跟潮,用过联想的ET-180,那是基于Win CE系统的早期智能手机,不能录像,录音还不错,对改进教学起过作用。

  校方在教室中装有录像设备,但申请录像要惊动多方,即使真要录个示范课,也要先自录几次作为排练,以免贻笑大方。所以,老师们还是自录自查多。

  在科学网上,曹广福教授也写博文介绍过通过录像来改进教学质量方法。

  

  口头禅问题 口头禅源于佛家禅宗,我们俗人,则用来指代那些无心而出的惯语;电视剧上的少林主持,一口一个“善哉”,这比我们俗人的“好”更雅致。如果请宗教研究所的老师做报告,间或一个 “阿弥托佛”,是可以接受的,太多了就会烦。

  从心理学角度看,口头禅并非纯粹的下意识,它混有心理活动,或可掩盖思维延迟,使发音连续,或可推敲措辞。很多人在讲(太熟悉的)方言时带有口头禅,讲普通话则不带,说明口头禅是可以矫正的。

  

  教师的亲和性  学校像铁打的营盘,学生是流水的兵。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是“多对一”关系。学生认老师易,老师认学生稍难。在听课中,偶尔听见老师提问:

  ”请那位女同学来回答,怎样实现….

  “请那位黑衫帅哥来回答,为什么….

如果那天穿黑衫的男生比较多,学生会环顾左右,不知谁中了“彩票”。

   如果老师能叫出学生的姓名,或更亲切地仅呼其名,气氛立刻就亲切了许多;如果还能对好的答案,给以鼓励,甚至把鼓励分数记在学生名下,学生一定会很高兴:为什么?老师认识我,记住了我,这位老师不错,这就拉近了师生距离。

   亲和度是相互的,是可积累的,高亲和度会引导好的学习气氛和效果,说不定在期末学生评教时,在亲和性相关的栏目中,学生会给教师高分。(国内外学校都有学生评教,有些学校,学生评教的分数很重要,如低于某个阈值,还会影响晋职)。


  照张合影, 就是熟人 笔者不太善于认人记人,采用了一个笨方法,开学第一次上课的课间或课后,与同学合影,然后请班长标注姓名,复印后放在教案中。下图是几张我过去用的照片,因为肖像权的原因,故意做得较模糊,有点变形。彩色照片是留学生班的,他们的肤色分布较广,白,浅黑,深黑都有,不用彩色照片,则不易区分(参见博文 我用全英语方式讲过课)。




   为了检索方便,一张照片上不超过 20人,一个班三五张就够了。

   照片也分发给同学, 在还没有数码相机的年代,就按人头洗印彩色照片,一人一张。师生一场,也是缘分。每次照相时,同学们都很兴奋。觉得这位老师很随和、亲近,

   照张合影, 就是熟人,有了照片的辅助,几周后就能叫出多数学生姓名,提问就不那么尴尬了。当年没有固定的期末学生评教,但有不定期征求学生意见,估计学生议论我,也会是正多负少。

   

   More …..  此外,带个相机(现在都用手机)去上课,对考勤、监考也有用,上课开始时照,可检查迟到;下课时照,可检查缺席;偶尔为之,学生不会太反感。

   曾经有学生缺考后,反说是老师丢失了试卷,所以,监考时照一张,可以作为出考或缺考的证据;当发现不自觉的考生有舞弊的预兆时,举相机,就是威慑,可以制止舞弊于未遂,或可胜造“一”级浮屠,不必等人家作弊成功,铸成大错,再去抓弊。


相关博

让PPT灵动而又吸引眼球—巡课笔记之一

课件内容之处理:思路、方法、深浅和详略(原名《照念PPT陋习之分析与解决》)---巡课笔记之二

互动是课堂的活化剂和清新剂 ---巡课笔记之三

享受学习,享受实践---喜看学生“玩”电脑,----巡课笔记之四)

享受听课和享受讲课—巡课程笔记之五

谁是“那位同学 ”---巡课笔记之六

记一次带”民意调查的课堂讨论(图&文)---巡课笔记之七

秀秀我们学生的实习作品 ---巡课笔记之八

带个相机去上课—巡课笔记之九

展现教师魅力的开学第一课----巡课笔记之

半期考察:种瓜见瓜,种豆见豆--- 巡课训科笔记之十一

让学生看到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而不只看练成了的钢铁---巡课笔记之十二(唐常杰)

讲话重尾习惯的数学模型及其矫正 ----巡课笔记之13

反木桶效应 与 985/211本科资历--巡课笔记之14

马航MH17的辩论 兼 反思一次课堂辩论的组织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7179-749185.html

上一篇:实验室里的成长故事
下一篇:假日聚会,戏说云物人海
收藏 IP: 182.150.135.*| 热度|

53 张南希 庄世宇 刘洋 杨宁 周少祥 蔣勁松 苏德辰 曹建军 李学宽 董云伟 彭思龙 杨正瓴 陆俊茜 毛宁 王善勇 武夷山 邹远川 魏骁勇 吕喆 蒋永华 文双春 王国强 张钫 张骥 孔梅 张利华 罗帆 刘淼 段庆伟 王德华 鲍海飞 张忆文 刘全慧 赵凤光 刘广明 周金元 赵美娣 李本先 强涛 李归华 王利国 赵君渝 ncepuztf yunmu crossludo chenzhehongz maxiangqianx boxiangdongx libinyab zhuminkaim liuhuapeih zhanghongmin79 wnagjih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