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溪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卫军英 博客原名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博文

数据崇拜是一种创意的贫乏 精选

已有 5976 次阅读 2010-8-17 09:58 |个人分类:校园内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接着前天的话题继续说数据。当我们开始对数据迷信和崇拜的时候,我们正在堕入一个科学的陷阱。比如现今营销广告中普遍运用的数据分析,被当作是具有科学性的决策方式,其实这些数据最多只不过是决策的参考理由之一。引一段张五常教授的话,以他在经济学上的建树,其评说经济学应该称为经典。张五常在1992年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对经济学的发展失望》,他写到:

我感到失望,是因为觉得十多年来,经济学的发展虽然五花八门,有不少标奇立异之“论”,但一般而言,都内容空洞,使我学不到什么。术语层出不穷,数学方程式满纸皆是,骤眼看来是高深的学问,但术语和方程式又有什么内容呢?

先谈术语吧。学术无疑是需要术语的,因为术语可以把一思想内容概括而简洁地表达出来。创造术语是必要的;但如果一个新的术语没有新的内容,或者作者只希望以新的术语而成名,就显得造作而“混水摸鱼”了。

转谈数学方程式吧。数学对科学极为重要,因为那是最简洁、最严谨、最客观的语言。但数学本身是没有内容的。当我们说A的平方是C,该方程式本身可没有说AC是什么。就算我们以数字带之,数字本身也空空如也。假如我们说A是温度,C是重量,方程式就有了内容;但“温度”和“重量”究竟是什么,要有正确的阐释才算是发挥了数学的功能。

张五常在同期所作的另一篇《学术文章》中认为:“数学方程式大有用场,但数学本身是没有内容的。电脑快如闪电,但电脑本身却没有思想。数学与电脑是工具,可以为役,但很不幸,近今好些年轻学者都似乎被方程式与电脑所役了。”其实在营销广告领域,迷惑于这种手段的现象也很多。有一个常被引用的例子是,某鞋业公司派了两位不同的调查人员前往非洲调查,在对市场进行了充分数据调研以后,发回来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营销建议。一个说:“这里没有人穿鞋所以毫无市场”;另一个则说:“这里的人都没有穿鞋所以市场前景广阔”。这还是对一个确定数据的不同认识,糟糕的是很多情况下,消费者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们纯粹是在一种集体有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中做出行为决策的。也许一个看上去很周详的调查结果,似乎已经说明了问题,但是由于很多内心的愿望在调查中要么被掩盖了,要么是自己也无法说清楚,所以调查结果根本不能真正代表最后决策的依据。我们可以用一个世界品牌翘楚的案例来说明。

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经典大战中,曾经有一次因为迷信调查数据而差点招致灭顶之灾。事情起因于1975年开始百事可乐展开的一次大规模的广告战,百事可乐公开采取不看商标的品尝试验,它在广告中表现可口可乐的忠实顾主选择标有M字母的百事可乐,而由字母Q代表的可口可乐却无人问津。虽然可口可乐指责这种挑战不道德,并且怀疑实验的可靠性,他们认为与字母Q相比,人们对字母M有种天生的偏爱。这种吹毛求疵并没有妨碍百事可乐销量大增,这时它对可口可乐的份额是二比三,每售出两瓶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只有三瓶!此后三年,《商业周刊》已经开始怀疑可口可乐是否有能力防卫自百事可乐的进攻。这种实验令可口可乐也开始怀疑自己的配方到底是不是真的不行。19853月可口可乐少壮派继承人罗伯特·戈伊祖艾塔做出了其任期里最重大的决定,他加速了可口可乐改变传统配方的工作,希望在盛夏到来之际,新产品在全国范围之内取代“老的”可口可乐。这种“新可口可乐”出笼耗资 400万美元进行了大规模的品尝试验和市场调查。大约1.5亿的美国人品尝了新可口可乐。调查表明,有75%的人打算继续购买。只有少数人对可口可乐放弃有99年历史的秘方愤慨不已。为此可口可乐还把包装罐增加了10%,希望这种柔和的可乐人们一口气可以喝得更多。

现在要说的是结果。不到2个月又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回答说不喜欢新可口可乐,而不到半年新可乐发货量下降了15%。形势急转直下,最后可口可乐被迫恢复原来的可乐。在这次几乎酿成灾难的市场危机中,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先前耗资那么大调研的市场数据,竟然成了一个营销的陷阱。道理很简单,就是数据无法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乔治·盖洛普便把市场调查的方法引入到策划之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后,这种方法在拥挤的营销广告市场上受到了广泛运用,很多营销广告专家们十分相信这种科学方法的确切性,从罗斯·瑞夫斯到大卫·奥格威,都迷信过这些并且非常强调科学调查,但是科学调查并没有给营销广告带来最终的答案,于是他们自己又对此产生了怀疑。随后在60年代的创意革命中,以比尔·伯恩巴赫为代表的创意天才们,一反那种貌似科学的枯燥做法,运用一种更加感性的方式调理营销和广告策划。有趣的是,伯恩巴克认为研究性广告毫无必要,它只能使竞争者之间的广告大同小异。因为人们都做同样的研究,用同样的方式解释它,并从中产生同样的对策。他说:

通过研究,然后按照数学的方式做每一件事情,一个不利之处在于:一段时间后,人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如果你认为你的工作仅仅是要找出说什么,那么你的态度就和别人毫无二致,你就完全丧失了元气。

我们发现很多大规模运用数据的人,自己本身并不是直接营销和广告决策的人。虽然他们运用数据,但是却从来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市场悟性和知识体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数据方式的运用本身并不一定科学。科学来自于对自然的信仰,按照伯特兰·罗素,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对科学所下的定义:“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在很大意义上科学所告诉我们的是已经知道的事物,或者经过探测和研究我们可以确切知道它,然而“我们所能够知道的是很少的;而我们如果竟忘记了我们所不能知道的是何其之多,那么我们会对许多极重要的事物变成麻木不仁。”科学的目的是在于发现共性,而创意则是创造个性。试图用科学的幌子掩盖创意的欠缺,这是创造性的贫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418-353771.html

上一篇:《鹊桥仙》用秦观韵叹七夕
下一篇:一个诗人的路有多远
收藏 IP: .*| 热度|

21 武夷山 李小文 王桂颖 孙学军 吴飞鹏 钟炳 陈苏华 盖鑫磊 王启云 耿文叶 陈湘明 马光文 侯成亚 鲍海飞 李泳 唐常杰 黄锦芳 juscojack zhaowanfu nm rg9981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