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入富阳白龙禅寺,此地山名白龙山,村亦因寺而名白龙寺村。眼前古寺始建于宋乾德二年(964),算来也是千年古刹。其时北方的赵匡胤已黄袍加身四年,正发兵伐蜀谋一统江山,而江南的吴越王钱弘俶则奉宋为正朔。吴越初建之际寺名法云院,据说明朝景泰年间,地方百姓前来求雨,得真龙显影,方改寺名为今额。其后历经数百年,曾经几番毁建,总有信众往来,明镜如台,痴心不改,因缘不绝。
现今新寺系三十年前重建,得中国佛教协会两任会长题词。赵朴老题:白龙禅寺。传印长老题:大雄宝殿。还有书画家黄苗子的题匾,书法家刘江的题壁。
寺虽在山深幽静之处,然有平坦洁净道路驱车可至。偶然行车到寺前,已是傍晚时分。进入寺中参拜之际,老僧正在关闭大殿正门,相与言语,但指边门说可由此出去。
参拜出来,绕大殿外瞻仰,却见老僧走向僧寮那远去的背影。其时寺中别无人迹,山深风声竹影,更显得阒寂空幽。随之在心中想象,莫非这老僧便是住持?而寺中寻常就孤僧一人?尽管知道这可能性不大,但还是为这种独孤幽绝的想象而神驰。
归时已是夜色初上,从寺院出来路经野山钓湖,驻车仰看天空,恰是一钩新月。昨日疲倦,未及有作,今日早餐后坐在沙发上,犹自想到昨日白龙禅寺景象。因前曾提及苏轼《定风波》词中“竹杖芒鞋轻似马”句,遂取此调以苏轼原韵相次。
《定风波》
寺远云深松竹声。简从闲适偶然行。
方外少人稀车马。憺怕。清幽禅静度凡生。
寄迹红尘谁觉醒。秋冷。老僧无语送还迎。
但许此心安置处。来去。山头宿雨任阴晴。
苏轼原作: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吾词随韵相步,是心有感触,率然即就,惟苏轼“谁怕”短韵稍有斟酌。用“憺怕”:即澹泊、恬静之意。《妙法莲华经》有云: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其心常憺怕,未曾有散乱。用在此处,也可谓是一举两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3 2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