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这样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不错了!同样,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一辈子能在一个研究领域做出一项有价值的成果就很了不起了!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个人的精力和生命有限,做科研必须踏踏实实地沿着一个方向追寻下去,而不能蜻蜓点水般经常变换方向,否则将一事无成!
什么才是一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内涵有大有小,大到可以是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小到可以是某种技术或某种成分。我在芬兰留学时,我所在Group的Harri Savilahti先生只做Mu噬菌体,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而且不断深入。以前只在微生物里面做,现在已经扩展到哺乳动物细胞,再往前走就可以应用于人类基因治疗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还把专利技术卖给了芬兰著名的Finnzyme公司,做成的试剂盒等高技术产品已销售到世界各地。由此可见,瞄准一个有潜力的研究方向一直做下去,往往容易做出别人无法超越的研究成果!
什么时候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大学和研究生阶段都是学知识、打基础的时期,无所谓固定的研究方向,只有到了博士后阶段、担任专职科研人员或成为大学教师后,尤其是成立了自己的研究小组及申请到一定的研究经费后,才有可能逐步确立自己独立的研究方向。我博士毕业分配到中医药院校后的第二年,就幸运地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且建立了一个由几个教师组成的小型研究团队。我从硕士阶段开始就从事植物转基因研究,我的研究方向就自然而然地向转基因靠拢,只是将转基因目标瞄准中草药。经过几年的探索后,我又将转基因对象进一步缩小到一种唯一生产抗疟药青蒿素的传统中草药——青蒿上,通过代谢途径调整使青蒿素产量成倍提高,先后在国外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选好的研究方向是否需要改变?我国著名病毒学家曾毅院士以前曾长期从事EB病毒与鼻咽癌相关性研究,后来又从事艾滋病研究。如果从病种来看,一个是肿瘤,一个是病毒病,算是不同的研究方向,但从病原体的角度来说,似乎研究的还是病毒学。我从事青蒿素研究后,先是把重点放在青蒿素的微生物生产上,当研究已经取得突破后,现在又将研究方向扩展到青蒿素的药理学及新药开发方面。应该说,就青蒿素而言,我们的研究方向并没有变,但从研究领域来看,的确有了较大变化。可贵的是,研究方向调整后,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新的生长点!
综上所述,做研究持之以恒固然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与时俱进也是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不可或缺的!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发现更大的“闪光点”,以此为契机追踪下去应该无可厚非,这不等于“好高骛远”!只要不是毫无章法地随意改变研究方向,就不会影响研究工作的成绩,反而会促进研究向纵深方向不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