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都是从大学生、研究生过来的,在读书做学问上,老师跟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是身份,一个教,一个学。
当过老师的人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当学生时,遇到书上看不懂的东西一偷懒就过去了,结果不求甚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当老师后,备课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总是千方百计要彻底弄明白,过去是去图书馆查资料,现在则是上网寻找答案,总之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
这并不是说老师比学生更勤奋、更好学,而是因为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使他们在求学上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绝大多数学生读书的目的当然是学习知识,但有些知识今天不懂,明天还可以继续学,因此没有紧迫性,也不会有危机感。还有个别学生看书的目的无非是应付考试,遇到不懂的问题可能存有侥幸心理:不会那么巧吧,偏考我不会的?做老师就不同,如果一个问题自己站在讲台上说不清楚,又如何能让学生听得明明白白呢?老师在掌握知识时应该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在传授知识时必须做到深入浅出、有问必答!退一万步说,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那让老师的面子往哪里搁呢?因此,老师在知识的获取上没有退路,非弄懂不可!
我有个深刻的体会,学生时代一个概念不知看多少遍都记不住,但当老师后只讲解一遍就记住了,而且终生难忘!记得1985年我同时参加了复旦大学遗传学助教进修班和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因为我是教生物化学的(包括带实验),所以我的生物化学完全不用复习,考试便轻松过关!后来我收到两张入学通知书,最后还是选择了中山大学细胞遗传学专业。虽然现在我已多年不教生物化学课了,但它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概念还是没有忘记!
说到文章的主题,写综述如同老师备课而不同于学生读书,就是基于同样的道理。只有像老师备课那样对任何问题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树立“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认真态度,不懂的要请教,不明白的要查文献,这样才能写好一篇综述文章。相反,如果写综述像学生看书那样“蜻蜓点水”,那么这样的综述必然“缺胳膊少腿”,没有人看得懂。
写综述要像备课那样,不应该存在问题的“盲点”。当遇到一个不能解释的问题时,首先要从别人的研究结论中寻找答案。如果没有现成的答案,也要试着利用假说进行推理和解释,要做到“自圆其说”,决不能以一句unknown或unclear的说法敷衍了事!
写综述还要像讲课那样,应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如果你写好了一篇综述,可以自导自演、自言自语复述一遍,最好能拿到Semina上试讲,然后根据听众提出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写完综述不要急于发表,最好有段“沉淀期”!在这段“反思”时间里,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掂量后,有些思想和观点可以不断升华而趋于尽善尽美,有些模糊概念可以得到澄清,有些错误说法也可以得到修正。
总之,希望还没有当过老师的青年学子以老师的心态写综述文章,这样你们的成功就指日可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