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常写综述就能写好“讨论” 精选

已有 10060 次阅读 2010-10-15 07:46 |个人分类:教研心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综述, 讨论, 写文章

 
无论是写中文文章还是写英文文章,也无论是写科研论文还是写毕业论文,我见到很多学生都不会写“讨论”(Disscussion)部分,通常是“Introduction照抄、Results拼凑、Discussion留给老师”!
为什么学生都怕写“讨论”呢?
一是因为这部分是基于自己和别人研究结果的“宏论”,如果没有吃透以往研究成果的意义,往往很难下笔,不知道话应该说到几分,把握不好“多一句稍显多,少一句稍显少”的火候。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连自己研究成果的意义也没有吃透,只是老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又怎能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番发挥呢?
二是这部分不仅要来交叉讨论自己与别人的研究结果,还要从以往研究中总结出更深层次的东西。有时是粗略描述一下自己课题组正在做的相关研究,有时是高屋建瓴地指明未来研究的方向。以这样的标准要求做具体工作的人,的确不是那么容易,正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三是这部分的写作难度很大!之所以那么不好写,是因为必须掌握的信息量要足够,小到对自己课题组以往的研究成果一定要了如指掌,大到对国内外其他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必须了然于心,这样才能“下笔如有神”!
那么,年轻学者及学生们怎样写好文章的“讨论”部分呢?我认为常写综述就很有帮助,无论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因为综述与讨论有很多共同点。
一是写综述与写讨论都必须以众多的文献为依据。一般较简洁的学术论文可能要引用20-30篇文献,较冗长的学位论文则引用的文献可能接近100。要将全部文献一一下载并全文通读,本身就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有些学生为了图省事,不仅原封不动地将别人文章中的参考文献黏贴过来,连来自不同文章的参考文献的格式都不愿意统一一下,让人一看就知道他(她)根本没有看过!这种为引用而引用的做法怎能写好讨论部分呢?一个简单的原则:没有亲自读过的文献不引!
二是综述和讨论都不是简单的数据罗列和结果堆砌。如果说在文章的结果部分已经罗列了数据和堆砌了结果,在讨论部分几乎就无话可说了。这里有个绝招,保准你有话可说,而且一说就打不住!那就是将自己的结果与别人的结果进行交叉比较。如何进行比较呢?如果已经掌握了部分文献,就可以对这些文献中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果已有文献中没有提到相应的结果,就要上网一一搜索、查询了。无非得出三种结果:一是别人的结果跟自己相同,引用可以支持自己的理论;二是别人的结果跟自己不同,那要看是否所有人还是部分人的结果跟自己不同,并试图分析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三是别人还没有拿到自己得到的结果,那么恭喜你,你做出了领先世界的学术成果,那就要“大吹”而“特吹”了!
三是综述和讨论需要很强的文字驾驭能力。通常在讨论部分很少照抄别人文章中的词汇或句子,大部分说法或观点都是经过反复思考、多次修改、不断补充而形成的。即使最初的写法可能来自某篇文章,但到后来肯定被改得面目全非了!因为没有两篇文章的出发点和视角是完全相同的,否则你的这篇文章有多少价值就不言自明了。对讨论部分的基本要求是:结论可能相同,写法杜绝照搬;观点可能一致,表述避免雷同!
总之,写文章是一种“软功夫,硬本领”,必须长期磨练才能养成,其中多写综述勤练手笔可能是条捷径!谨供青年学子们参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373455.html

上一篇:写英文综述是最快速逼近学科前沿的捷径
下一篇:写综述如同老师备课而不同于学生读书
收藏 IP: .*| 热度|

32 李天成 秦卓明 周可真 孙学军 朱志敏 马臻 毛培宏 唐小卿 丁甜 陈苏华 刘颖彪 王林 吕喆 苏红 刘再群 李冰 赵宇 年福忠 许培扬 刘鹏 罗广营 周能娟 杨大勇 付洪海 陈健 刘庆丰 吕杰 吴旭干 谢龙 gistian xiexmbs chem001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