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海外互联网公司入华面临的现实
如果中国能够赶走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Google),那么这意味着它不会容忍一切形式的讨价还价,不论请求来自何方。
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国家安全——或者说是信息主权——的地位居高不下,如果一款互联网产品拒绝被中国的现行法律管理,或是回避中国执法部门对他提出的任何要求,那么中国就不会对其开放市场,而且与很多西方企业思维不同的是,这不是谈判,而是一刀切式的合同,海外公司只有签与不签的权利。
比如Line和Instagram就不愿接受审查,所以自从今年7月以来,它们就在中国失去了稳定访问的网络环境,而Evernote和LinkedIn则低下了头,它们使用两套原则——中国注册的用户及其产生的内容,都可以被审查及删除处理,“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而海外则不受影响,保持信息自由——随着胡萝卜与大棒的交替授予,越来越多的海外互联网公司可能都会偏向于让步的后者,毕竟,进不来,任何竞争就都说不上。
不过,最头疼的也不是遵守中国法律有多难,而是中国对于互联网的监管有着很大的模糊性,其解释权掌握在政府相关部门,即使内容向的海外互联网公司愿意接受审查,它们也很难通过技术判断来屏蔽非法内容,而是需要组建一支专门用于信息审查的团队来实时运营,由团队成员的基于经验来甄别和判断信息,这种劳动密集型的返祖设计,让海外公司大为头痛。
新浪微博的一名员工就在微博上得意的调侃Facebook入华事件,他说:“有一支团队在技术上准备入华事宜,但是他们也许真的不知道应该删什么,祝福他们能找到好的小秘书队长。”
7、令硅谷惧怕的中国互联网
硅谷一度藐视中国互联网,认为这只是一个如同“Made inChina”那样,依靠抄袭和廉价的策略向本国用户提供劣质服务的行业,毫无对外竞争力。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两大互联网国家的接触增多,中国互联网的某种悖论已经开始在硅谷的社交圈中发酵:非自由市场通常可以利用体制排挤来自自由市场的商业竞争,但是同时,当非自由市场的商品前往自由市场进行流通时,又享受着后者保障的权利。
比如,Facebook、Twitter在中国被禁止访问,但是它们的模仿者人人网和新浪微博却能够坦然的在美国上市从容募资,这种不对称的战争背景使得硅谷通常会选择避免与中国的产品直接竞争。美国的商业社会十分推崇游戏规则,一旦规则制定且所有参与者都承诺遵守,那么竞争就来自纯粹的市场选择,谁输谁赢都无须多言。只是,中国的互联网在本国市场制定一个不公平的游戏规则排挤海外参与者韬光养晦羽翼渐丰,然后又在海外相对公平的游戏规则下展开对抗拉低下限,这种狡黠而机巧的做法,令硅谷生畏。
在Google被迫退出中国时,曾有人半开玩笑的建议Google封杀Android上一切来自中国的应用,但是Google没有这么做,它对于游戏规则的遵守,成就了包括小米和微信在内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兴盛。
美国政治学家、同时也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LucianPye曾经如此描述中国难以走入现代文明的迹象和特征:“获取权力的人,不是那些了解现代世界的人,而经常是那些更熟悉中国传统游戏规则的人……于是,经济问题变成了意识形态问题,货币汇率则是民族大义。迫在眉睫的国内问题,变成了一个国际问题。正常的解决方案,必须要服从国家利益。汇率不再是汇率问题,金融也不仅是经济问题,它是另一种战争,而在战争状态下,政府可以动用一切非常规手段。”
而今,这幅穿着礼服茹毛饮血的图景,正在互联网行业上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98bcc0102v2dw.html?tj=tech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