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li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nglie

博文

读书碎语

已有 3689 次阅读 2012-7-18 08:36 |个人分类:随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书, office, style, xml

 

 

昨天看到戴老师给理工科青年学子开一个暑期读书清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592491.html),心有戚戚——我本来是一个“卖书”的(前些年我常去的图书市场,有家老板就以为我是卖书的,我笑说生意还行。可惜他的生意似乎不怎么好,早就撤了)。戴老师以学者的眼光推荐书,我是以书商的角度说书,所以有些书,不论多好,我也不会为它吆喝。

 

贝弗里奇的那两本小书,我是在中学读过一点儿,后来给了作者的同行同学。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我没兴趣,也就连累生物学家写的研究的艺术了;还是数学物理的更像麦当劳对我口味。我经常说,影响我最大的是量子论还是初生的太阳时候的那段历史,感想颇多的一本是小书是海森堡同学的《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原书好像叫Physics and Beyond,中译名像海老师在党校做报告)。里面的很多回忆片段,真令人向往。

 

不看点儿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小插曲,可能体会不到现代科学与经典科学的差别。我感觉,有些学科的技术很现代,21世纪的,但它的思想传统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如果硬说那是学科特色,我当然无法反驳。换一个例子吧:绝大多数理工科同学的数学还是100-200年前的,是不是可以说有些学科就是不需要20世纪以来的数学呢?

 

    我读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感觉最深的是看着数学分析是怎么一步步严密起来的。可遗憾的是,它的“今”还是有些陈旧。一直想找一本现代数学的历史,至今也没见过好的。苏联数学家集体编纂的《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中译本三卷)勉强能填补一点儿“空虚”。前些年有本The honors class : Hilbert's problems and their solvers,讲希尔伯特问题的解决的历史,等于部分当代数学的历史了(不知中译本是不是已经出来)——当然,老希的23个问题的报告,也值得一读。  
 
    现代物理学的历史书可能比数学的多一些——至少研究量子论和它的逻辑和它的哲学的东西,就多如敕勒川的草。我眼前就有Quantum Generations, A history of physic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Helge Kragh, 1999, Princeton Univ. Pre.)Constructing Quarks, A sociological history of particle physics (Andrew Pickering, 1984, Univ. Chicago Pre.),还有宇宙学的,不说了……很多学者写的普及读物,其实就是在报告他所在学科的“未来的”科学史,正可以填补“正史”的不足。  
 
    与这些“科学野史”对应的,是中国古代大量的笔记小说,这儿顺便提出几本来(我以前也忘了推荐):《唐才子传》(辛文房)、《容斋随笔》(洪迈)、《鹤林玉露》(罗大经)、《梦溪笔谈》(这本书的“笔记”本色被它的“科学”名头淹没了)——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出版了胡道静先生的校正和补正,读者有福了。  
 
    科学家的传记,我喜欢曾经是粒子物理学家的Abraham Pais为老爱写的Subtle is the Lord……这个传记,据说是树立了一个科学家传记的榜样——我的感觉是,它几乎“无一字无来处”,凡涉及的人物、事件、对话,都有文献和档案的来历。相比之下,有些科学家传记只是将真真假假的传说编在一起,写成一个励志的故事,那样的传记和小朋友在语文课上写的作文一样。  
 
    我读传记,不仅看书是不是写得好,还看传主或者传主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我喜欢的。读传记就像找老师找朋友,当然要投机才好。例如,曾经流行的《傅译传记五种》,我喜欢《贝多芬传》和《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就差一点儿,还有一个是夏洛克(卓别林),还有个谁呢?连名字都忘了。  
 
    以前读过高阳写的《梅丘生死摩耶梦》,是张大千的传记,当时赞它为“写意传记”的杰作(如果我出名了,这个评价也会跟着出名的)。后来见一个老乡,写了一系列大千传记,我看了前言就想“周公吐哺”了(刚开博文时,我还表扬过“震荡环宇的张大千”呢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247741.html)——如果作者以奴才的姿态来为别人作传,读者也只好拿那传记当哈巴狗叫了。  
 
 
 
  


读书荐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593240.html

上一篇:满洲里乱想
下一篇:引驾行 空中看云
收藏 IP: 210.75.233.*| 热度|

10 吉宗祥 柏舟 武夷山 赵宇 陈湘明 钟炳 刘旭霞 张玉秀 anran123 luxiaobing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2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