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师(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过,“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意思是要多拜老师才能鉴别优劣。多拜老师的捷径就是多读书,而且有时候还需要读不同老师写的相同内容的书——特别是在校学习期间。
我学数学分析时,把图书馆里所有的分析教程和参考书都借来看过,有的是为了补充(像前苏联的高等数学和数学分析的教程,讲了大量我们的课本没有的东西),有的只看其他书没写明白(应该说是我没看明白)的地方。我发现,在一本书里艰涩的定理,在另一本书里却很浅显——不同的讲述方式会带来不同的阅读效果。有时候这个老师讲的好,有时候另一个老师讲的好。
学相对论时,我看遍了图书馆里有关相对论的书(不是很多),一本书的模糊同样可以在另一本书得到澄清;一个概念可能在一本书里只露半边脸,而另外的半边,要在其他书去找,而且准能找到。
多看一点儿同样内容的书,就像听不同的老师讲同一门课,其印象当然深刻,而那过程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下面是我旧笔记本里的一段话,大概可以拿来做一个“多听”的例子:
Weyl张量在入门的广义相对论课本里大都不提,偶尔见到它,也是匆匆掠过,因为它的模样不太好看,名字也特别(“共形”,当时还模糊),就更不想多看了。后来发现,它具有曲率张量的所有性质,而且对任意两个指标的缩并等于零,因而是“无迹”的。这才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数学玩意儿。Hawking说它是“曲率张量里所有缩并为零的那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满足类似于Maxwell那样的方程。Penrose更直截了当地将曲率写成:Riemann = Weyl + Ricci,一个度量潮汐畸变,一个度量体积变化。Einstein方程本来没有Weyl张量,但在虚空感觉的潮汐,就纯粹来自Weyl。Einstein方程意味着,存在将Weyl与能量联系起来的方程,就像Maxwell方程。经过这几位老师的讲解,Weyl张量的意义就清楚了。Weinberg还说过,弯曲空间的不变量需要Riemann张量和度规张量构造的标量来描述,“曲率不变量是由Weyl张量的全部分量加上N个R(μ, ν)的特征值所构成。”
回过头来看,从任何一个老师讲的Weyl,都能导出其他老师讲的东西。但对我这样的愚钝同学来说,初见Weyl时,根本没把它当回事儿,当然也不会多想。多听老师讲几回,不单从数学熟悉了它,也从物理认识了它。一个概念的技术部分是容易学会的,而概念的多方面意义,却不容易凭空联想,它需要好老师来引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992-273432.html
上一篇:
大师的笔记下一篇:
宇宙是一条没有尾巴的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