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蜀之路”青铜特展有两件“四十三年逨鼎”(丙和壬),器物造型很普通,名头也不如何尊那么响亮,引出的问题却比“宅兹中国”有趣得多。2003年1月,宝鸡眉县杨家村发现一个窖藏,出土27件青铜器,其中有鼎12件,两件“42年”,10件“43年”。43年的十件形制和铭文均同,只是大小不同,高度分别为58、53.6、49、45.6、36、32.6、27.4、27、24.4、22.6cm,大致线性递减;重量分别为44.5、33.5、29.5、22、12、10、7.3、6.5、4.3、3.9kg,大致指数递减。我猜原先可能是按等比高差设计的,假如基准20cm,则高度呈比为1.11的等比数列,误差可能是金属锈蚀造成的(另外似乎也说明那会儿有一个大约等于20cm的长度单位)。真令我惊讶的是,质量与高度之间存在几乎完美的幂函数关系(指数约0.39),这确实“莫名”奇妙——质量本非由高度唯一决定,却与高度“极其高度密切地”关联着,这说明铸鼎工艺遵循着一些精妙的法则。
四十三年逨鼎(丙)
四十三年逨鼎质量-高度关系
铭文316字,记述“逨”因“司四方虞林”(大概是管理农林渔业之类)有功,加上祖先功德,被周王爷任命为“历人”。历人是什么官儿,专家没有定论,但位高权重是肯定的,甚至敢(或被允许)家铸十鼎(天子才用九鼎)。铭文的核心在于王爷告诫逨的 “四毋”:“毋敢荒宁,虔夙夕惠雍我邦小大猷。雩乃旉政事,毋敢不规不井,雩乃询庶又瞵,毋敢不中不井。毋龔橐,龔橐唯又宥从,乃侮鳏寡。”文字的考证不说了,大概意思是,不要放纵,不要滥权,不要破坏公平,不要中饱私囊。最后王爷说,“用作余我一人咎,不雀死。”后三字等于“不惟尸”,即不作为。王爷说,你若做不到 “四毋”,没有四个意识,那就是寡人的错,没尽到责任。
内壁铭文
王爷是哪位?有穆王、厉王、宣王等说,多数认为是宣王,也有疑问。文中的其他内容可以别解,联系不同的历史事件,因而不容易作为判定依据,但开头的一句话,“唯卌又三年六月既生霸丁亥”,完整包含了年月日干支和月相,原则上是可以通过天文历法确定公元某年某月某日的。然而,这个确定的东西却没有给出确定的结果。同时同地出土的那两件“42年”鼎开头说,“唯卌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这也是非常确定的,然而与前一句对比,却存在天文历法的矛盾。问题首先在于对“既生霸”的理解。这是金文里常见的词儿,大概意思也清楚,指上弦月后到满月的那几天,或特指其中的某一天。但具体到这里,从干支序列看,五月既生霸乙卯之后,两年内不会出现六月既生霸丁亥,这就尴尬了。我刚才翻检《中华通史大历典》,发现宣王43年(前785年)六月初一(阳历5月20日)为乙卯,当月不可能有丁亥。同样,42年五月也没有乙卯日。《大历典》当然可能有误,但也是众多史料集大成的结果。这至少说明,从我们今天的认识看,两鼎的文字与很多史料是不相容的,那么我们现在“公认”的历史结论肯定存在重大错误。也因为这一点,逨鼎这群青铜小宝贝给浩大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使它成了一座烂尾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