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课与教育
文/蓝莲花瓣
———我的教学日志———
No.1 一切都始料未及,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我们居然是以上网课为主。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近三十年的“老江湖”,我依然遇到了新问题,有了非常新鲜的体验。这个特别的体验让我对网课有了独特的感受。
我给三个班上网课,物理专业三年级的《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物理专业二年级的《光学》,能源专业二年级的《大学物理2》。我和这三个班学生的熟悉情况都各不相同。上学期我给物理211班上《热学》课,线下,每周都见面,属于认识且熟悉的,这学期又该我给他们讲《光学》了。2020年也是疫情,物理191班的《热学》课是我给他们线上讲的,后来到五月份他们返校,在教室里上了几节课,属于见过面且认识,但还比较陌生的情况,这学期我给他们上《热力学 ·统计物理学》。而能源211班的同学们和我虽然在一个学院,却是陌生和素未谋面的。
隔着屏幕,我和学生们一起开启了本学期的教学活动。物理两个班的学生和我认识,不存在陌生感的问题。但是能源211班,我只是在建立班级群的过程中认识了班长和学委,其他的同学都是百分百的陌生。可我觉得他们对网课这种上课方式已经很熟悉了,再加上课程内容难且多,我想尽量把时间用在把课程内容讲明白、讲透彻点,因为网课的效果绝不会比线下教学的效果更好。
是的,网课的效果在我们做老师的心里,是值得商榷的,这种网上教学也该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的方法。我对着电脑💻侃侃而谈,网线那端的同学们只能听见我的声音,看见屏幕上的课件和我的“笔迹”。当然我可以放我的头像“视频”出来,但那会占用屏幕空间,并且在网络不是超好的情况下,这总是要占用资源,比起陌生感,我更害怕的是网络卡顿。
所以,在蓝莲花瓣的网课上,网络那头的学生们,压根没法知道,这个老师应该曾经可以靠脸吃饭。然鹅,她却靠辛苦吃饭了。当然,他们完全可以认为蓝莲花瓣是一个丑八怪,网课要拼的当然是硬功夫,所以我更注重讲的内容和效果。
No.2 课上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有了一种特别崩溃的感觉。每天忍受着独自讲演没有回音的孤独、看不到表情的寂寞也就罢了。有时候还会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况。为了保持和同学们的互动,网课时一般电脑和手机同时开,有些时候又会收到骚扰电话,每次掐掉电话都想骂人,这些人真是富有敬业精神,疫情这么严重也不消停。
有一次,给物理191讲热统,我讲到情绪激昂处,电话响了,我立即掐掉它,接着讲。然后微信,然后钉钉信息,终于又一会了,钉钉电话来了,我接起来一听:老师,你的网卡了。学生的声音,郁闷得要滴水了。再一看手机上,各种蓝屏图片都发过好几轮了。于是,重新联网,一通折腾,满头大汗,再也找不到刚才讲课讲到嗨的感觉了。
在我的心里,在好多人的心里,我们总以为在线网课是暂时的。每个老师一方面上好每一堂网课,一方面等待着线下教学。学院更是要大家尽量加课,把理论课先上完,留出课时来,等学生返校线下时进行实验课和工程实训课教学。这让我们总会觉得网课的暂时性。
对于陌生的能源211班的同学们,我在开学时并没有时间和机会与同学们见面,偶尔上课会提问,问而没有回音时就会怀疑此人是否在听课,虽然他的确“在”场。但有一次我连续提问了三个同学,就有一位至始至终都没有回复我消息,其他两个同学虽不是实时,却也是在几分钟后给了我回复的。课下给那个没有回音的同学拨钉钉电话,无人接听。联系生活班主任,和他取得了联系。才了解到这个同学几乎所有的课程都不太喜欢上,他也不给我交作业。
这个事件让我的脑海里突然警铃大作,那么每次上课都“进来”的同学们,当真在电脑或手机屏幕前面认真听课吗?物理211和物理191因为熟悉和认识,每次下课之后学生都会实时地敲出“老师再见”,但能源211不是这样,每次说了下课,立马寂静无声,我很怀疑很多人早早离开了,根本没在听课。根据他们班级群里的消息,我发现能源211的班长和学委各方面素质都不错,我决定从班长那里了解情况并做出决定。由于了解到他班是一个需要督促的班级,第二次网课时,课前我进行了一次挨个点名活动,并告诉同学们,以后下课没有回音视为没有听课,若我随机提问没有实时回音也视为没有听课。并且,我每次课前都要清点人数,下课时也要清点人数,看视频统计数据,尤其是要看听课时长。从那以后,能源211班的下课时分再也不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了。
为了响应学院号召,也为了能够让学生到实验室做“真的实验”,周三的课我都加成了周四,三个班加起来每周上十二节课,工作量也蛮大的。起初总以为作业可以线下带来,后来线上交了。其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线下希望也都一一破灭,全都在线上进行了。有的学生有电脑,有的学生没有,作业和期中考试的收交,很大一部分是图片格式的,而这部分的批改,破费心思,不同的同学不同的图片,大小横斜,相当丰富。当然,相较于“见字如面”,这都不是个事。
No.3 我突然觉得,教育其实是一种人际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越近越好,是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的双重接近。虽然这学期并不是我第一次给学生上网课,疫情三年以来,上网课已经成了一种新常态,但这学期我的感受最深刻,这种感受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和无法把握的张惶失措。我觉得这样不能见面、不能全身心投入和有效交流的网课,不能叫做教育教学,严格地说,网课就只能是网课本身,并不是互联网的存在就缩短了物理距离,它只是可以互送消息罢了。
教育本身要让被教育者获得的,不只是知识,它还应该包括观念、认识、情感、态度、深层次的反思等等。更进一步说,作为教育者这种获得其实是双向的,而教师从中获得的观念和认识更加深刻和珍贵,会逐步形成他们个人独特的教育体验和经验。但通过互联网传递的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它所包含的后一部分内容太少了,几乎为零。对于活生生的人来说,这种被传递的信号太过受限。而学生获得的后一部分内容,才是教育教学的精髓,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最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打开学生自己,开启智慧的认识和情感,才能够发展学生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包括他们热爱生活的能力。同样的,这种教育活动也应该是教师打开自己的一个契机,教师也会因此而热爱或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去热爱学生,之后才可能热爱教育事业。
那么,教育,说到底,是人的教育。它最基础和最基本的,是人与人的交流。而不是人与机器、终端与人的交互和信息传递。
多少年来,无论是对于我们这一代在传统观念下成长起来的人,还是那些新新人类,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都存在着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家长和孩子的关系越好(亲子关系),孩子越成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越好,或者说学生越喜欢教师,学生的那一门课程就会学得越好。尤其是很多开始厌学或者对课程并不感兴趣的学生,大多都是因为喜欢了教师或者在情感上接受了某位教师或者他的表达,才转变为好学生,因而功课变好的。
同样的,对于教师来说,这种关系是相互的。近年来我常常会给平行班上课,很明显那个气氛活跃、态度阳光的班级让人觉得轻松,互动良好,对学生的喜爱就会不自觉产生,课堂讲述的过程中不但效率高、效果好,教师发挥得也会更好。而关系不是很舒朗的班级,就难以有良好的发挥。教师获得的教育教学体验和经验也会减少或者降低。
No.4 机器不是人,机器人也不是人。虽然现在智能化如火如荼,但从基本事实上说再智能的“机器”都不是人,他们可以是材料、算法和传感器的综合,就算最终科学和技术解密了人的大脑的秘密、感情的秘密,把它们都用程序来代替了,整成“人”形的皮肤和形状,把它的产生叫做“孵化”,那种智能的机器也不是人,还得叫它机器人。
如果教育的本质是人和人的关系,首先要把人当人看。机器人会把人当人看吗?在机器人和人的伦理关系里,从根本上说不存在一种平等。人不可能把机器人当“人”看,机器人也完全没有可能把人当“人”看。如果这样,怎么去预期没有“教师”的教育?就算程序和算法是由完全精准的逻辑关系来进行工作的,但他们天生不具有人的情感,怎么发挥出恰当、合理的同理心、同情心?更有甚者,他们完全没有“心”,怎么将心比心?
当然很多人是非常聪明的,抛开我们的教育行业不说,就是针对成人的书法、美术和音乐教学,现在虽然网课满天飞,也在收了银子之后提供一定学时的视频教学和线下见面教学。然后,我们把网络上的那些东西叫做“教学资源”。
直到学期末,学生们都没能回到久违的教室,所以,这学期我的网课是“一网到底”。有一天做核酸的路上遇到一个前辈,和她一交流,才发现她在开学的时候把自己的照片给学生共享了一回,这倒也是个办法。在课程结束之前,我特意留了一点时间,与每一位学生视频了一次,虽然说是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但更加重要的是为了尽量消弭我和学生之间的,这种说重不重说轻不轻的孤独感。
最为奇怪的是,在视频中我发现,我居然喜欢了每一个学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