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从语言学的角度浅析中医“气”概念的生成

已有 707 次阅读 2024-9-18 16:20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张文昊. 从语言学的角度浅析中医“气”概念的生成.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3):7-8+12

摘要:在中医庞大复杂的概念群之中,“气”概念是最为重要的元概念之一。希望以认知语言学的经典理论为基础,通过梳理汉语单音节词“气”的意义演变来分析中医“气”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 研究概述

气”在中医学领域是一个基本概念,具有极为庞杂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气”的相关研究也非常丰富,但是综观整个中医理论研究领域,目前还并没有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中医“气”概念的生成作出的研究。中医理论是中华民族对人体与疾病独特认识的经验总结,体现了本民族独特的认知自然、认知人体、认知疾病的思维。这种经由独特认知总结出来的知识成果以语言的书面形式保存在大量的中医文献中。在中医庞大复杂的概念群之中,“气”概念是最为重要的元概念之一。本文希望以认知语言学的经典理论为基础,通过梳理汉语单音节词“气”的意义演变来分析中医“气”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气”概念系统的产生是中华民族以隐喻认知的方式对世界进行范畴化思考的智慧结晶。范畴,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常说的“类”。从人类的认知规律来说,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进行类思考的过程,而作为认知成果的概念或意义常常是以类为单位存放的。范畴化指的就是对认知对象进行彻底思考、类储存和类表达。认知,指的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活动,是人对整体注意、感知、记忆,产生表象、形成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推理以获取知识的一种信息处理过程。隐喻则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从广义上来说,隐喻就是把一个事物理解、表达为另一个事物的认知过程[1]。

气”作为中医学最为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从中医学的发端开始,其概念就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的发展之中,成为构建中医学宏大理论体系的主要基石。在中医学悠久的发展过程中,“气”的概念不断丰富、演化、拓展,形成了中医学独具特色的气学理论,同时也衍生出大量和气相关的词汇。下面我们就从“气”意义的发展与演变来考察中医“气”概念的产生。

2 “气”的意义分析

气,甲骨文写作4.png,是个象形字,以词汇学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单音节词,其本义依照《说文解字》的说法,指的是“云气”。[2]汉语“气”属于基本词汇的范畴,其本义所指的“云气”也属于基本范畴的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气”的意义不断发展,引申出许多义项。本文参考了多部字、辞典把“气”的主要义项归纳如下:1)气体的通称,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2)气象,节气,节候;3)气味;4)呼吸,气息;5)特指空气;6)声气,语气;7)景象,气氛;8)指社会风气和习俗;9)指人、物的属性;10)指人的精神状态以及情绪,气概;11)指作品的风格,气势;12)中医药学术语。

由于与中医药学有着极为特殊而深厚的渊源,“气”在中医药学领域里衍生出非常丰富的意义,形成了该领域特有的“气”的意义范畴:①泛指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②运行于人体并养护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基本物质;③脏腑组织的功能;④引发导致疾病的因素;⑤药物的性能功效;⑥温病辨证的病位或阶段;⑦针灸学中指“针感”等。通过对“气”的语义系统进行考察分析,可以看到“气”的语义系统是一个内在联系密切的复杂而有序的意义网络,在“气”的意义引申路径及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认知视角和认知模式。

3 “气”概念的哲学化及其与中医“气”概念产生的关系

气”的本义是“云气”,其具有无处不在、有质无形、变化莫测、模糊混沌、神秘飘忽等特性,而这与人类社会早期人们对世界生成之前的混沌景象的想象是较为吻合的,这一点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丰富的资料可以提供佐证。因此,在古人对世界本源的探求历程中,“气”被引入到这一认知过程中,并且被赋予了“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的意义,而“气”的意义空间由此具有了近乎无限的拓展可能。

由“气”的“世界的本原”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知道“气”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地位。而“气”作为中华民族认知世界特殊的概念模本和理想认知模型,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流变,被历代学者不断阐释、演绎、补充、矫正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元概念和基本概念之一。梳理“气”的这一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清晰的历史脉络。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可知“气”最早是“中国先民们对于自然界云烟等的直接观察,或对人自身的嘘吸等直接经验,是象形的直觉思维。”[3]这种直觉的具象思维是人类社会早期共同的思维方式,而之后“气”的这一直觉思维成果经由先秦哲学比类取象的方式逐渐演化吸纳到哲学领域,由此失去了其具象的形质,变得抽象起来,成为形而上的概念。这一变化在先秦的诸多文献中都可见其痕迹。从《国语》《左传》《孟子》《管子》《庄子》《荀子》等典籍中关于气的论述中可以看到虽然具体论述有所差异,但有一个共同观点,即“气”是运动变化的,是世界万物的物质根源和根本推动力。到了汉代,“董仲舒在《国语》《左传》和《管子》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元气为本体的泛生命哲学体系。”[4]西汉后期,《广雅·释天篇》以及张衡的《灵宪》等文献对“气”的相关论述设定了“元”的概念,即把“元”作为气之始,把元气设定为具象世界阴阳二气的根源,可以看到这一时期对于宇宙生成论已经有了较系统的认识。到了宋代,“气”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张载对气有了较为详细和深入的论述,之后又有王廷相、方以智、王夫之、戴震等人对其学说进行发挥。这些理论在“气”的一元论基础上更加强调了“气”的运动和变化。至此,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气”的理论已基本成型。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期,关于“气”的哲学探讨与研究仍在延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由上述可见,“气”的内涵由具象的“云气”不断升华,最终成为表示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的元概念,而“气”也因其概念哲学化而成为汉民族认知抽象事物的重要基础概念和表达工具并由此生成了大量新的抽象概念和词语。

按照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关于隐喻的理论,“气”概念的哲学化属于本体性隐喻中的实体和物质隐喻。这种由具象到抽象的隐喻路径同样是可以梳理出一定认知线索的。“气”的本义“云气”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泛指“气体”都具有整体性、弥散性、模糊性、神秘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也是人们对超载其智慧之 上的宏观到整个“世界的本原”、微观到“物质的基本构成”等概念的主观的、感性的、隐约的心理印象。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在人的意识层面就可能通过对“云气”“气体”的“互动体验”将其提升为一种“意象图式”,从而借助这一“意象图式”比对“世界的本原”“物质的基本构成”等概念所形成的心理印象,然后发现其中的可联接点,最终将两个概念相对接,匹配,生成新的概念。“气”概念的这一隐喻路径可以表示为:

云气气体气体的形态具有气体形态相似性的事体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气”的相关学说无疑是其理论体系的概念内核,其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和思维模式当中,并且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等具体理论中有着详细完整的论述。由上述分析可见,中医学中的“气”,其渊源无疑来自于传统哲学中“气”的概念。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是汉民族认知世界的思维工具和基础概念。中医学是汉民族在漫长的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创造出来的独特的医学体系,其体现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不可避免地具有汉民族的共同特点。因此,中医学在构建其理论体系的过程当中通过隐喻的方式引入了气的概念来表达人体组成、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并且千百年来,经由无数医家的传承、修正、充实、完善,构建了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六气学说等以“气”为核心概念的理论模型,最终形成了区别于西医学的非常独特的医学体系。

气”概念及其相关理论是打开中医药知识宝库的钥匙。通过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对“气”概念的分析与梳理,可以使我们更清晰的看到中医“气”概念的意义流变以及背后隐藏的本民族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模式,从而得以在认知的高度上把握“气”的概念,对其概念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更为深入和透彻。

参考文献(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51631.html

上一篇:[转载]从文字学角度解析中医“气”的含义来源
下一篇:[转载]科学语言的形成、特征和意义
收藏 IP: 120.229.6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7: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