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金栋:我是如何撰写《正说内经》的?

已有 1855 次阅读 2024-8-29 11:06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1.png

1  《正说内经》是一部什么书?

《正说内经》(《<内经时代>补注》)是由中医古籍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的一部书。本书责任编辑说:

《正说内经》是一本科学、恰如其分地评价《内经》的书;一本帮助读者更快、更好地读懂《内经》的书;一本客观、公正地对待《内经》的书!

金栋按:本书仅对赵洪钧先生所著的《<内经>时代》学术内容做补注。目的是帮助读者更迅速、全面、深透地理解《<内经>时代》,从而真正读懂《内经》。

《<内经>时代》是一本旷世之作。赵先生在此书中提出了很多划时代的创见。如:《内经》何时成书?《内经》为什么托名黄帝?黄帝六臣子是何来历?如何看《内经》的体系和方法?五脏为什么以及怎样和五行发生了关系?如何评价《内经》运用的阴阳五行说?怎样看《内经》中的天人相应思想?三阴三阳是怎么来的?如何评价运气学说?儒道两家和《内经》有何关系?《内经》涉及的天文学有何时代特点?《内经》和《周易》的关系如何?《内经》中有哪些迷信术数内容?为什么会五脏六腑?《内经》中有什么自相矛盾的地方?《内经》反映的古代音乐、军事、地理和度量衡制度等有何时代特色?《内经》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等等。赵先生对这些问题都提出了超人的见解,于是揭开了《内经》的神秘面纱,让《内经》走下了神坛,科学地还《内经》本来面目。

然而,由于当年赵先生的不利处境等原因,《<内经>时代》有点太浓缩因而简略,不少读者读起来还会有些难解之处。赵先生在学苑版《<内经》时代》中,加了一些自注,但还是不够细致、全面。

为此,本书对《<内经>时代》学术内容做了全面补注,重点是对赵先生的学术创见提供充分的文献依据,力求做到读过本书后不但真正读懂《内经》,对全面认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也提高一大步。

提供充分的文献依据之外,本书又在《<内经>时代》每节前加了比较详细的按语。这些按语都曾经赵先生寓目,对把握《<内经》时代》和《内经》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赵先生又写了两篇附文,这两篇附文对理解有关问题有重要意义。赵先生还在补注中加了一些精辟的按语,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供《内经》科研人员、高等中医院校师生、中国古代医史和古代文献研究工作者、临床中医师、民间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中医爱好者及爱好中国传统文化者阅读使用。

又,本书为何名之《正说内经》?

《正说内经》亦名《<内经时代>补注》。

时贤赵洪钧先生《<内经>时代》一书,通过与《内经》同时代和之前的相关文献横向比较,以及对两汉的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脉络背景等梳理,对《内经》的成书年代,赵先生已了然于胸。《<内经>时代》明确指出:“《内经》成书的基本条件到西汉初才具备,灵素骨干内容成型不会早于两汉,一些篇章可粗定成文于东汉。‘七篇大论’出现更晚”。“只有到汉初,《内经》理论框架才具备,并且是汉代的统治哲学”。赵先生且旁征博引近现代学者如梁启超、顾颉刚、杨向奎、范文澜、冯友兰、任继愈、张岱年等人的观点,说明“阴阳五行哲学在汉代占统治地位,最盛行。《内经》的成书时代不应提前到汉代以前去”。

《<内经>时代》还提出不少考证依据。如《灵枢·肠胃》只可能是王莽之后成文;马王堆医书早于今《内经》,而且是当时流传的医书;扁鹊、仓公早于今《内经》;九卷和八十一篇是典型的汉代思想烙印;汉初尚黄老是《内经》的另一个政治和哲学思想背景;今本《内经》带有董仲舒思想的明显烙印;天文历法方面的汉代特点等等。总之,《<内经>时代》虽然不限于考证《内经》成书时代,对成书时代这个大问题,还是做出了回答。实际上,本书各节对这个问题都有或明言或暗含的回答。

读过《<内经>时代》,会认为此书乃解读《内经》成书年代的一把钥匙,但不是只限于考证成书年代。赵先生搜求古训,博采众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穷其所以然,目的是求得《内经》之正解。《<内经>时代》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即用阴阳五行说通释《内经》,把《内经》放回盛行阴阳五行思想的时代去,将和它有关的政治思想背景,及各种同时代的学术进行比较研究。

赵先生研究《内经》的最后见解是:“《内经》的体系是天人相应体系,《内经》的方法是比类取象方法”,“阴阳五行学说为《内经》最高理论”。赵先生说:“阴阳五行是《内经》的统帅、灵魂。有了它,尽管各篇错乱重复,矛盾之处举不胜举,仍不失为一个整体。没有它,《内经》只剩下一堆零碎的臆测和经验知识。”

所谓“正说”,乃与“戏说”相对而言。即本书原著《<内经>时代》旁征博引古今名家之说,以唯物的指导思想、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的治学精神、史家的睿智头脑,解说自己的心得和撰写过程,以求《内经》学术体系之真、之实、之是!《<内经>时代》除考证翔实外,其方法之严谨,视角之新颖,独具匠心,与以往考证大不同,字里行间无不与考证有关,故结论非常可信。且《<内经时代>补注》又仿古代贤哲考注体例,博采众家,择善而从,拾遗补缺,即“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以知其所以然。此即系本书名为《正说内经》之故!

2  我是如何撰写《正说内经》的?

不知道看了多少遍赵洪钧先生《〈内经〉时代》(简称《时代》)原文,有了给赵先生作补注的念头。然而,犹豫再三又想放弃。这是因为,赵先生目前虽未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那种能出学术大家的圈子里工作,但是,他的几本大作(《中西医结合二十讲》《近代中西医论争史》《内经时代》《伤寒论新解》《医学中西结合录》等)无不是顶级佳作,绝非某些所谓专家、教授可以企及。赵先生无愧于出类拔萃的大家。我读过的书不算很少,从来没有一本书像《时代》这样,给我如此之大的震撼和启迪。不知道《时代》参考了多少古籍和文献,加之赵先生的神来之笔,还有过人的胆识和才气,成就了这一划时代的著作。赵先生必然为此长时间呕心沥血,字里行间充满着自信,对历来的权威,都有点不屑一顾。所以,为《时代》作补注,不但要查考足够的参考书,还必须有一定的资格和能力。自己既不是先生的弟子,也不是先生的同学和朋友,只是一位最普通不过的基层大夫,而主业是临床,写作纯粹是业余兴趣或爱好。对一个既没有资格又没有写作能力的平凡之辈、普通之人,赵先生能认可这样的人为《时代》作注吗?!

总之,是自卑和畏难情绪在作怪。可是总有些不甘心放弃,因为非常喜欢先生的《时代》,欲罢不能。想来想去,也罢!终于下了决心!心想,虽然既没能力也没资格,却有这个兴趣或嗜好,练练笔,敲打敲打键盘也不错。于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先从自己感兴趣,而且自觉有能力补注的地方开始写起。自然要再次反复阅读每节原文,将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名词术语、历史人物及其著作、学术思想、后人的评论标出。需要提出自己的见解时,加上一句话、几句话或一段话的按语补充说明,然后逐条补写。

这当中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先从网上搜索,自己认为满意后予以转引,再根据自己手头上有的文献查找。最后查不到的,再网购必要的文献资料。大多在亚马逊网购买,也有京东和当当网的,间或有孔夫子旧书网的。如《时代》第一节提到的,刘长林著《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这本书,就是从孔夫子旧书网高价购来的。书籍是有了,还必须反复阅读原文中提到的相关内容,自己再提炼、整理、加工,最后编辑成通顺合理的一句话、几句话或一段话,作为补注。这样试着写了一部分,就时不时地发到与中医相关的论坛上,看看有什么反应。一边补写,一边购买书籍,仔细查阅资料,精心编辑成文。

大约写了四、五节之后,有了与先生沟通交流的愿望。于是给先生的传心堂博客发《时代》补注文稿并留言。谁知联系不上。我初以为,很可能是先生不屑与一位普通网友交流。后来得知,那时先生大病一场,正在静养,不能上网,没有看到留言。无奈,只有自己慢慢揣摩,反复思考、阅读、查书、找资料。每天下班后,面对一大堆故纸翻来覆去地查阅、构思,对着电脑敲打键盘堆汉字,头晕脑胀,视力大受影响。这样写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些不耐烦了,写不下去了,于是大约停歇了半年多。

正在一筹莫展、痛苦煎熬之时,我的博客上一个留言顿时使我振奋不已。2015年4月22日,先生的弟子胡小忠,主动与我联系,在我的博客上留言。他说:

您好,我叫胡小忠,是赵洪钧老师的学生。赵老师无意中看到了您的《<内经时代>补注》,认为您的补注非常认真,不但全面准确,且“颇获我心”,很可惜不认识您。他希望能够读到全部文章,不知道您能否把全文发给我。先生在河北威县故乡行医,只能手机上网,我收到后转给他。谢谢!

当时,我怀疑他是否冒名顶替者。但最终还是相信了他,第二天就在博客里作了回复。原文如下:

胡小忠先生您好!

我相信您是赵洪钧先生的学生,非冒名顶替者。今将我的文章《<内经时代>补注》第一节传给您,真心希望赵先生能收到。非常感谢您的代转。

金栋

同时,我写了一段对先生敬仰的话,由胡小忠代转。原文如下:

赵先生您好!

心仪已久,仰慕之至。倘得先生赐教,乃我之幸事。

曾拜读先生之大作,如《内经时代》《中西医结合二十讲》《近代中西医论争史》《伤寒论新解》及《医学中西结合录》等。其中特别喜读《内经时代》,读后获益匪浅。正如先生所言:“翻开书就会看到一些别开生面的内容”,确有耳目一新之感。先生国学功底深厚,言之有物,堪称中西医结合之大家。《时代》不但大气磅礴,文雅辞畅,而且细节上毫无瑕疵,旷世之作。欲使之发扬光大,启迪后学,故有了补注该书之愿望。然自觉才疏学浅,遂购买经、史、子、集等相关书籍,充电学习,奋读研磨。工作之余,予以梳爬打理,敲打键盘,仿前贤考注之体例,不揣浅陋予以补注,名为《<内经时代>补注》,并以此为乐事。

先生接到我的短信,立即通过电子信箱回复如下:

接到小忠转来你的短信,很高兴。《补注》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国人中读过拙作的不少,说好的也不少,但像你这样懂得透彻,功夫下得大的,则只有一个。我原想大部分同行能基本上读懂《时代》。现在看来,还需要像你这样再做些补注工作。这给很多人提供了方便,对我也有帮助。你参考了那么多文献才能做到补注,就知道我当初也必须看这些东西,而读者也必须对有关文献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基本上读懂《时代》。当然,真正的,比较深刻的学术著作,是给学者看的,给真正对学术有兴趣的人看的。即不可想象,一本学术著作成为大众喜欢的流行书。但无论如何,你的工作是对《内经》研究的一大贡献,当然也是对我的支持。我首先是一个临床医生,很长时期内是以西医为主,并且以开刀为主。现在老了,又住在乡下,以中医为主了。不知道你在医院里的具体工作是什么?……总之,很高兴认识你,随时欢迎你当面交流。

小忠是难得的好学青年,愿意多和我交流,故辱列门墙。我就好为人师了。他长于电脑,故最先接触你。

河北威县赵洪钧2015年04月06日

我马上将我写《补注》的情况,通过电子信箱告诉了先生。原文如下:

赵先生您好!

首先谢谢您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给予短信回复。

喜欢您的著作,是从《中西医结合二十讲》开始的,主要是喜读与《内经》有关的内容。这与临床关系不大,主要是兴趣而已。后来在网上又搜集到《内经时代》一书,读后收获颇丰。此书与众不同,视野开阔,文如泉涌、睿智大胆。从书中内容来看,可以说某些观点能颠覆传统权威的非是之说。感触良多,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原因之一。

《内经》早应该走下神坛了,但并非欲撼动其经典地位。这是因为,其中许多内容早已有些过时,糟粕与精华并存,不正确的内容与观点亦非常多。愚见以为,既不要过分夸大其价值,更不能全盘否定,所谓“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是。即当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之。目前看来,谁要是否定经典理论的正确性与科学性,肯定遭人唾骂,拍砖随之而来。殊不知,《内经》的理论知识,正如先生所言:“要是学《内经》为了做医生,现在的《中医学基础》教材已经很好。它用现代语言比较系统、精炼地叙述了《内经》的主要内容,在大部分概念和理论上都比《内经》更全面、系统、准确。它避免了大量重复,统一了《内经》中自相矛盾的地方,适当补充了一些后世学说,因而使中医理论更完善”,此说非常公允、客观。

近读时贤廖育群先生所著《重构秦汉医学图像》时发现,他对《内经》理论的认识与论断也是正确的,与先生的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妙。廖氏说:“借助较早以类书形式将《内经》各篇内容归纳在19个主题下重新编排的《黄帝内经太素》,观察《内经》的理论与技术在当代医疗实践中的价值如何。据此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真正重要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如果将其提炼出来、系统编排,并用现代语言加以表述,实际上就是《中医学概论》的构成形式,与‘阴阳五行’‘脏腑学说’‘经络腧穴’‘病因病机’‘诊断与治则’等几大章节的主要内容。而且必须注意到:从系统性、完整性等任何一个方面看,《概论》都几乎超越了《内经》。这是因为中医学在《内经》之后,始终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如果认为中医是一门科学与实用技艺,学习的目的在于治疗疾病,自然可以脱离开《内经》的原始文字;而如果想要明其源流、知其所以,则必需研读经典。”

目前新世纪第二版高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的编排就非常好,客观性、公允性、权威性与正确性,都要超过以往的《中医学基础》与《中医学概论》了。

读过先生的《内经时代》后,感悟很多,萌动了为之作补注的念头。故不揣浅陋,欲补璧以臻完美。目的就是要达到“明其源流、知其所以”,于是动手撰写《<内经>时代》补注。或让先生见笑了!

现在基本完成了四节的补注,即第一节、第二节、第十四节与第十五节。写作的顺序是随机的,并未按照先生原书中的顺序。第十节也基本完成,现正在写第三节,内容非常多。目前看来,《补注》全书的字数要超过百万。计划三年完成,估计又要错后了。

河间金栋敬呈2015-4-7

先生看了我通过电子信箱传过去的《补注》,过了几日,回复意见如下:

金大夫:

看过《补注》第一节,第十节、第十四节、第十五节。总的来说都很好。第二节则待修改处较多。由于现在没有条件和精力帮助你全面修改,我在原稿上标出了几点意见供你参考。现在把标有意见的文稿再发给你。

洪钧 2015年04月17日

与先生取得了联系后,使我激动不已,精神马上振作了起来。能得到原书作者的亲笔褒奖,我非常知足,又有了写作的劲头。先生在看了我写的第二节《补注》后,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原文如下:

金大夫:你好!

关于第二节的修改,再提几点参考意见。

1、凡不是很专业的名词,如占卜,列举一家辞书的解释即可。包括其它几节的同类补注,你往往要举《汉语词典》和《辞海》至少两家的解释。一般来说这是不必要的。建议你最好都用《汉典》的解释。这是因为《汉典》不但涵盖面最广——也可以说最权威,而且因为《汉典》最容易从网上查考。这不但对你、即作者方便,也方便读者查考。总之,辞书的解释出入不大,一般不必列举两家或更多的辞书解释。当然,你如果觉得《辞海》等最权威而且方便,也可以选《辞海》等,但一般选一家即可。

2、像“三皇”之类的问题,尽量优先选用近现代人的专门研究结论。比如顾颉刚的“三皇考”要优先参考。即先扼要介绍顾氏的结论。至于他参考过的古代文献,摘要列举两三种即可。因为如果搞得很冗长而且头绪纷乱,不但非专业读者会失去读下去的兴趣,专业读者也会感到太繁琐。注疏不是把古今一切有关见解都罗列在那里,而是作者先看过有关见解之后的择优选择,并且尽量有条理地列举主要见解,最好加上自己的超过前人又符合时代要求的见解。

3、补注一般不宜附上整篇文章。即便有关文章很好,而且不长,也不宜全文附上。把该文的主要见解扼要写出,或者再加上文章的出处,让有兴趣的读者去查考即可。十分必要时,可以摘出原文的核心片段。我的自注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好!我会时常考虑有关问题,想起什么可供你参考的意见,就写下来发给你。但愿这不会使你感到不快。

洪钧 2015年04月18日

我马上做了回复如下:

谢谢先生指教。这个问题我本想请教您,您先于我给说了,谢了!我罗列的内容是有点冗长,引证繁琐,会让读者失去阅读的兴趣,我会修改的。

2015年04月18日

这以后,我便按照先生的意见,写了第五节(儒家思想和《内经》)、第九节(道家、道教和《内经》)、第四节(《内经》和《内经》时代的阴阳五行说)及以后的各节内容。并随时与先生交流,向先生请教。

有时候,在补写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如第五节先生原文中有这么一句话:“《玄应书》是汉代的一种谶纬书”。但据我所知,汉代的谶纬书主要指《七纬》,没有听说过有《玄应书》,于是在网上搜索,但一无所获。经请教先生、与先生交流,正如先生在序文中所说“这是自己的臆测,没有看到原作”。无奈,只有自己琢磨了。后经分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玄应书》是玄应和尚撰写之书,经查阅《辞海》,证明了我的思路正确,即这是玄应和尚撰写的《一切经音义》。但到底是不是呢?还需要证据。于是就此问题专门网购了一套《一切经音义》这部著作。段注《说文》说:“《玄应书》两引《说文》”,经查阅确实如此,于是《补注》为:“一见《一切经音义·玄应音义·卷第四·观佛三昧海经第二卷》‘肺腴’条下,一见《玄应音义·卷第二十·禅秘要法第二卷》‘肺腴’条下”。为了搞清这一欠缺之处,我网购了一套精装修订本《一切经音义三种校本合刊》(四册,原价658元,网购打折)予以补写完善。

虽然就为了证实这两句话而花费了不少钱,自己觉得非常值得,至今不悔。实际上网购的许多书籍,也基本上如此,就是为了证实原文中的一两句话而已。如第五节原文中说:“中正、州都之官始自曹魏,可知《素问·灵兰秘典论》不会定型于汉末之前”。就此官职问题,为了搞清楚其中的演变过程,网购了宋·马端临一套《文献通考》(精装本,共十四册,中华书局。原价2400元,网购打折)及《简明中国历代职官词典》等书籍。实际上前贤如龙伯坚《黄帝内经概论》中已有了结论,即认为“中正和州都是曹魏以后才有的官名”,与《时代》的说法一致,可是被胡天雄《素问补识》和第二届国医大师李今庸《古医书研究》否定。龙先生自注中引用了《文献通考》,为了搞清其中的缘由,顺藤摸瓜就瞄上了这本书。另外,就《灵兰秘典论》中的十二官职称谓,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漫谈中医十二官”,发表在中医相关论坛。原计划以附文的形式补注在“第三节《内经》讲些什么”里,因为考证太冗长,只好忍痛割爱接受先生的建议删除了。

至此想到,当年先生写《内经时代》时,还没有互联网,个人也没有微机,不可能如此省力地搜索并下载需要的文献。即一切都要从书籍或期刊上动手摘抄。他参考的文献可能比我还多,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加之,那时经济条件有限,也不可能从网上购书,怎样才能查考那么多资料,真是难以想象。

再如,关于五脏与五行的配法问题,先生第一节原文中说:“古代文献中还有与《内经》不同的配法。”到底是什么配法呢?先生原文中没有交代。《补注》是必须交代的吧!如果不交代,还叫什么《补注》?!为此我必须查阅相关文献。怎么查?古代医籍中是没有的。考虑到五行说是汉代的统治哲学,必须从汉代儒经中去寻找,而汉代儒经又有今、古文经之分。我决心查找,只有网购相关书籍以释疑解惑。通过细查《尚书》的《注》(汉孔安国)、《疏》(唐孔颖达)及清儒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等古籍,发现原来与《五经异义》有关。最后从网购的许慎《五经异义》这本书中,找到最原始的说法。有关《补注》摘要如下:

五脏配五行的另一套说法,则是据人体五脏的解剖位置而来。即肺在上,肾在下,心居中央,左是脾,右为肝。面南而立,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则五脏配五行为,左脾即东方配木,上肺即南方配火,心居中央以配土,右肝即西方配金,下肾即北方配水。此源于古文《尚书》之说,与《礼记·月令》四时祭脏有关。《内经》没有此说。

《五经异义·五脏所属》:“古《尚书》说:‘脾,木也;肺,火也;心,土也;肝,金也;肾,水也。’许慎案:《月令》‘春祭脾,夏祭肺,季夏祭心,秋祭肝,冬祭肾’,与古《尚书》同。”

郑玄驳之曰:“《月令》祭四时之位,乃其五脏之上下次之耳。冬位在后而肾在下,夏位在前而肺在上,春位小前故祭先脾,秋位小却故祭先肝。肾也、脾也俱在鬲下。肺也、心也、肝也俱在鬲上。祭者必三,故有先后焉。不得同五行之义。今医病之法,以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则有瘳也。若反其术,不死为剧。”

宋·司马光《太玄集注·玄数》:“肺极上以覆,肾极下以潜,心居中央以象君德,而左脾右肝承之,以位五行。《月令》春祭先脾,夏祭先肺,中央祭先心,秋祭先肝,冬祭先肾,此玄符也。是故肺藏气者火也,肾藏精者水也,心藏神者土也,脾藏思者木也,肝藏血者金也。其为体(性)也,则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

郑玄注“《月令》祭四时之位,乃其五脏之上下次之耳”。

郑注“五脏之上下次之耳”,指五脏解剖部位的上下次序。上肺下肾,左脾右肝中间心,亦即古文《尚书》五脏附五行的具体所指。但亦认同今文《尚书》说,并举医家来说之。

但是,由于中医不重解剖重关系,才保留了目前的配法。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因为需要网购的书太多了,急用时不好找。如找这本《太玄经》就买了三本(买重了)——两本新编诸子集成司马光《太玄集注》(中华书局)和一本钦定四库全书《太玄经》(中国书店出版发行)。再如原来有一套《后汉书》,记得在购买“二十四史”时,好像不全。查了半天,也忘了是哪一史了,好像就是《后汉书》。于是网购时又买了一套。有时我自己都觉得好笑,都成书虫、书痴了!

通过与先生的交流、请教,感觉先生越来越亲近,越来越亲切。先生诲人不倦、一丝不苟、皓首穷经、治学求真的科学精神,值得我敬重,是我辈的楷模。说这样的话,实非有意奉承。如先生在给我审阅、修改《补注》第一、二节之时,那真是认真负责。一字一句地审查、阅读、修改,反复修改,再三推敲,就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直到满意为止。与“六十自述”完全相符。先生确实是一个认真负责的、无一己之私的、真正的学者。

还有先生的高效率让我惊叹。我的几万、十来万的粗糙的稿子发过去,常常数小时之后就得到回复,而且稿子的质量大大提高。特别是先生常在凌晨两三点给我发邮件(有一次是凌晨四点),以他七十一岁的高龄,而且是带病之身,这样忘我地工作,我的感动无以言表。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补注中的技术问题,即如何具体做补注。首先,在每节前写一个总按语,以说明各该节的大概内容及扼要评价。其次对每节原文需要补注的辞条,用简明通俗的词语给予解释,或引用《汉典》《辞海》及百度等工具书给予解释,然后再引证古籍文献,择善而从。对于引用文献的不当之处,有时用按语指出或评论。再次就是用按语给予总结或发挥。另外,不当之处或需要进一步说明的,先生又加了按语给予补充完善。对有的引文,先生做了个别文字改动,因为不改动就不贴切或不通顺,不流畅,不简明。先生说倘原作者不同意,欢迎交流。没有改动过的引文也不是都满意,只是有的引文需要改动的地方太多了,只要没有大误,就迁就了。

由于《补注》涉及面很广,资料量很大,虽有赵先生等指导帮助,还是会有不少粗疏或不当之处,欢迎读者不吝赐教。

2016-9-30 于河间寓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48681.html

上一篇:[转载]《医经钩考》曹东义序
下一篇:[转载]谭春雨:中医发生学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思考——《中医发生学探微》写作心路
收藏 IP: 223.74.153.*| 热度|

3 郑永军 杨正瓴 朱爱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