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研究述评

已有 706 次阅读 2024-8-21 13:32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马融刘全慧,闫海虹,胡思源,李新民,张喜莲,郑文科. 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研究述评.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8:1455-1466

摘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然而,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本病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此外还存在过度、广泛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长期临床实践已证实中医药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安全有效。笔者检索多个数据库的相关文献,从中成药的临床研究、实验基础研究的角度,初步例证了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优势,并提出了目前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亦常用“感冒”“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名词诊断,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1],是小儿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以病毒为主[2],可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菌较少见,非典型病原体在呼吸道感染中所占比例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中以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多见[3]。虽然病毒所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但由于感染后,上呼吸道粘膜 抵抗力降低,常常合并细菌感染,从而累及邻近器官产生并发症,使病情迁延或加重;感染向下蔓延,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等;甚至还可致心肌损伤。因此,不可忽视本病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危害。

1 目前的问题

针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015 年 11 月 16 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 1 002 名中国受访者中,有61%误认为抗生素可治愈感冒;牛荣华对2010年10月至 2011 年10月去该院就诊的724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使用抗生素情况调查发现85%的患儿应用抗生素治疗[4];Arroll等[5]比较 11 项抗菌药物与安慰剂随机对照研究,荟萃分析结论为不支持使用抗菌药物(2 组间疗效比较 P>0.05)。抗生素在儿童中的广泛使用可以引起细菌耐菌株的增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出现多种过敏及毒副反应,同时还会造成患儿免疫力低下及药物性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广泛、过度应用抗生素对儿童的危害性,已经越来越引起卫生管理部门、临床医生及社会公众的关注。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西医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然而对症治疗方法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缩短病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多无需抗生素治疗,如盲目应用,还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目前,国内市场有众多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然而,患儿家长对中医药治疗儿科疾病优势的认知度低下[6],其中也包括对于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知度低。总言之,虽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以病毒感染为主,然而临床治疗上存在过度、广泛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的误区,这不但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更是增加了过敏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发生几率,且可影响患儿的免疫功能。

2 中医药的价值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归属于中医学的“感冒”,古籍上也记载为“伤风”“伤寒”“外感发热”“外感高热”等。临床一般将感冒分为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两类,普通感冒相当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流行性感冒。中医理论认为,风邪兼夹寒、热、暑、湿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束于肌表,郁于腠理,正邪交争,肺卫失宣而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基本病机为卫表失和、肺气失宣。临床分为风寒、风热、表里俱热、暑湿、气虚等类型。小儿因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异,其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胆怯、肝气未盛,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兼证[7-8]。根据不同证型运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表里双解、清暑解表、益气解表等方法,针对兼证佐以化痰、消导、镇惊之法。中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仅可以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细菌等病原,解热抗炎,并能通过调节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增强抗感染能力,以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增加临床疗效。

3 文献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对于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文献研究工作包括手工及网络检索。以“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热”“急性发热”“高热”“外感”“中医”“中药”“草药”“汤剂”“丸”“散”“胶囊”“颗粒”“口服液”“小儿”“儿童”“婴儿”“幼儿”“患儿”等作为检索词组合,检索范围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检索年限从建库到2017年3月;以common cold,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children,treatment,herb,galenical,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TCM等作为检索词,检索范围为Medline,Cochrane 图书馆,EMBASE,Clinical Trial,美国国立指南库(The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等,各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 2017 年 3 月。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作为评价对象,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报道,则选择其中一篇作为目标文献。手工检索主要检索诊疗指南、标准、规范、药品说明书、专利说明书,以及相关中西医儿科教材、专著,同时注意搜集未公开发表的科研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对文章进行筛选时通过阅读题目与摘要排除无关的文章。随后对检索出的文献制定一套明确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文献以各类规范及治疗性研究为主,遇有影响偏倚或质量者(如只述随机而未具体阐述随机方法者),应与作者联系;排除不足以影响临床的理论探讨或设计不好及写作较差的临床报道。

文献研究以检索系统全面、报道去粗取精为原则,对检索的文献尽可能全面。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文献按“以药为主,以证分层”的方式进行了梳理汇总,将文献按不同品种的药物研究分类,选取其中代表性的治疗性文章进行总结描述。

4 文献分析

4.1 文献概况

该病早在中国古代经典书籍中就有记载,如《伤寒论》中关于服用桂枝汤后的论述:“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中医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间获得了持续发展。通过检索,发现文献数量在近 10 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这是缘于我国医务工作者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 识加深,科研水平提升。发表文献数量沿海和近海区域占多数,发表地区最多的是华东地区,其次是华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发表文献最多的是河南省,其次是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湖北省、山东省、河北省、广西省、四川省、天津市、云南省、黑龙江省等地区。可能这些地区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与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有重要关系,也可能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和传播性有重要联系,另一方面也提示了这些地区拥有一批水平较高、科研临床能力较强的中医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现实的医疗实践也已经从方方面面见证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和疗效。目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治疗性文献中,以中成药治疗的文献占绝大部分。而且中成药相关的文献质量总体上高于其他治疗方法和手段,这缘于中成药的质量标准统一,可重复性较好,便于开展多中心、随机的临床试验。

4.2 治疗情况分析

目前,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手段众多,包括内服中成药、院内制剂、中药汤剂(古代经方、自拟经验方)等,外用推拿、针灸、拔罐、刮痧、药浴等方法。其中,中成药因组方严谨、疗效确切、易于储存携带、服用方便等优点,更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且中成药有严格的制作生产标准,可重复性较好,相对于其他治疗手段更便于开展高质量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更便于临床的推广。

4.2.1 辨证使用中成药

临床上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实证常见风寒证、风热证、暑湿证、表里俱热证等。虚证常见气虚证和阴虚证。

4.2.1.1 风寒证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薄,卫表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风邪兼夹寒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卫,表卫失和,正邪交争,肺卫失宣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其相关治疗中成药见表1。

1 风寒证中成药

1.png

4.2.1.2 风热证  风邪兼夹热邪,客于肺卫,表卫、络脉失和,风热上扰咽喉,肺卫失宣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出,头身疼痛,鼻流浊涕,喷嚏咳嗽,口渴,咽红肿痛,舌红,苔薄黄。其相关治疗中成药见表2。

2 风热证中成药

2.png

3.png

4.2.1.3 风热夹滞证  此外,小儿由于脾常不足,感邪后,脾失健运,稍有饮食不节,易致乳食停滞,阻滞中焦而致外感夹滞。临床表现可兼见食少纳差,腹胀口臭,呕吐酸腐,或腹痛泄泻,大便酸臭或秘结,舌苔厚腻。其相关治疗中成药见表 3。

3 风热夹滞证中成药

4.png

4.2.1.4 表里俱热证  小儿“体禀少阳”,感受风热之邪后,易于迅速入里化热,形成表里俱热之证。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涕浊,咳嗽,咽红肿痛,口渴烦躁,尿黄,便秘,舌红苔黄。其相关治疗中成药见表4。

4 表里俱热证中成药

5.png

4.2.1.5 气虚证  气虚感冒系小儿肺脾不足,外感邪气后,卫外不固所致。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无力,痰稀,热势不高,神疲乏力,纳少,舌淡苔白。其相关治疗中成药见表 5。

5 气虚证中成药

6.png6.png

4.2.2 未辨证使用中成药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疾病是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的,而证则是疾病过程中典型的反应状态。因此,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是既辨病又辨证。然而,在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文献报道中,很大一部分都没有辨证,而是直接用于疾病的治疗。其相关治疗中成药见表6~9。

6 未辨证使用的中成药(口服药)

7.png

8.png

7 未辨证使用的中成药(注射剂)

9.png

10.png

8 未辨证使用的中成药(喷雾剂)

11.png

9 未辨证使用的中成药(栓剂)

12.png

报道的文献中,除中成药之外,尚有部分院内制剂,如抗病毒合剂、抗感合剂、抗病感口服液[53-55]等,以及中药汤剂(颗粒剂)。后者包括经方麻黄汤、柴葛解肌汤、小柴胡汤、银翘散、白虎汤、(荆防)败毒散、麻杏石甘汤、香薷饮[56-64]等经方化裁后使用,以及一些自拟方的运用,其从临床角度填补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一些没有相应中成药的证型的治疗。此外,还有拔罐疗法[65]、针灸疗法[66]、推拿疗法[67]、耳穴贴压[68]、刮痧疗法[69]、药浴疗法[70-71]等中医疗法。这些报道的临床研究设计欠严谨,缺乏多中心的研究。

5 临床优势与证据分析

近年开展了大量的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而且研究水平也显著提高。文献中大部分是“随机”临床试验,然而一部分所谓的“随机”并非正真采用随机的方法,也较少使用盲法,试验设计尚欠严谨,也有少数采用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等设计严谨的临床研究文献,此类高质量的文献多由具有儿童新药临床试验机构资质的单位发表。文献中有数十篇系统评价,部分系统评价用 AMSTAR量表评分显示质量较高。通过文献分析发现,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诸多优势,如较高的安全性,较好的临床疗效,后者主要体现为缩短病程,缩短退热时间,改善鼻塞、流涕、咳嗽、咽红肿痛、头痛、便秘、多汗等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还能调节患儿的整体免疫功能,从而实现标本兼治。

6 基础研究分析

6.1 实验研究

6.1.1 抗病毒作用

6.1.1.1 鼻病毒  冯旰珠等[72]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及 MTT 比色法,观察在热毒宁干预下,人胚胎上皮细胞的病变效应(CPE)及吸收度(A),计算各组细胞的病毒抑制率。比较不同药物剂量及不同给药方式下热毒宁对HRV的抑制作用效果。结果发现热毒宁注射液对人鼻病毒HRV(N36)有直接灭活及抑制增殖作用,对其感染靶细胞有阻断作用,且呈明显量效关系;其对 HRV(N36)的抑制作用,以预防给药更明显。

6.1.1.2 呼吸道合胞病毒  吴璇等[73]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Hep-2 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3(ADV3)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Hep-2 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 776.97 mg·L-1;抑制 RSV和ADV3 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 28.08,28.10 mg·L-1;其治疗指数(TI)分别为 27.67,27.65,安全系数均高于利巴韦林。与病毒对照组比较,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能明显降低 RSV和ADV3 感染细胞所致 CPE 的抑制率,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从而证实在体外,小剂量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 RSV和ADV3 感染的 Hep-2细胞均有明显保护作用,且病毒CPE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此外,双黄连颗粒也具有抑制RSV在 Hep-2 细胞内复制的作用[74]。

6.1.1.3 (副)流感病毒  张建民等[75]实验发现抗病毒口服液对甲1、甲3、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在细胞外有直接中和杀伤作用;对甲1、甲3、乙型流感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降低而减弱。此药对Ad3没有抑制作用;对单纯疱疹病毒(HSV-I)、副流感病毒 I 型在细胞内的繁殖无抑制作用。

6.1.1.4 柯萨奇病毒  曹泽彧等[76]实验研究发现在 Vero 细胞模型上,热毒宁注射液(生药5.0g·L-1)显著抑制75TCID50 和 50TCID50抗A16型柯萨奇病毒(CoxA16)引起的细胞病变;在5日龄ICR乳鼠模型上,热毒宁注射液明显缓解 CoxA16 导致的乳鼠死亡,延长乳鼠生存时间和恢复乳鼠生长抑制;同时热毒宁注射液缓解病毒感染导致的临床症状。从而证实热毒宁注射液在体内外均有抗 CoxA16 作用。

崔清华等[77]实验发现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有较好的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柯萨奇B3型病毒、口唇疱疹病毒1型、甲型流感H1N1病毒作用。

6.1.2 抑菌作用

杨彦军[78]以双黄连注射液为阳性对照品,将双黄连口服 液和阳性对照品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用体外培养的方法,对致病菌株的抑制作用进行试验。结果发现双黄连口服液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A、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小肠炎耶氏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等11种病菌均有抑制作用,有效抑制浓度分别为0.031 2,0.015 6,0.015 6,0.015 6,0.031 2,0.062 5,0.015 6,0.031 2,0.031 2,0.125,0.0312g生药/mL。

颜海燕等[79]运用 K-B 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清开灵口服液及抗生素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清开灵口服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标准菌株的抑菌效果与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的统计学差异。

朱金媛等[80]实验结果表明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体外抗菌效果较好,其中对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3种菌株的 MIC 为 32.34g·L-1 、对金葡菌、大肠埃希菌 MIC为 64.69g·L-1。体内抗菌结果表明,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可使腹腔感染金葡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的小鼠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保护率明显提高,对感染大肠埃希菌和铜绿菌的小鼠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体内外实验均有效的证明了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的抗菌作用。

6.1.3 改善免疫功能

吕旭潇等[81]将 60 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病毒组、双黄连组、小儿双金大、中、小剂量组,给予接种RSV病毒,除空白组、病毒组外,其他各组以相应药物及剂量灌胃,连续 5 d,分离小鼠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比较各组小鼠血清中主要促炎因子和炎症抑制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组,小鼠血清中炎症抑制因子IL-2、干扰素-γ(IFN-γ)含量明显增高,炎症促进因子 TNF-α显著减少;病毒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从而提高抗病毒作用和免 疫调节作用,减轻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崔清华等[82]建立小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检测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模型小鼠的体重,肺指数以及肺病理变化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能明显增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的体重,降低肺指数;增加 T 细胞增殖转化率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从而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减少病毒对机体的免疫损伤。张为民等[83]研究发现抗病毒合剂可促进和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6.1.4 镇咳祛痰作用

孙雪等[84]通过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酚红排泄法及大鼠气管毛细管引流分泌液量测定法研究安儿宁颗粒镇咳、祛痰作用。结果显示安儿宁颗粒能显著减少氨水导致的小鼠咳嗽次数,增加小鼠气管内酚红排泄量及大鼠气管分泌液量,从而起到镇咳、祛痰作用。

6.1.5 解热抗炎

苗明三等[85]将大、小剂量的小儿热速清口服液、生理盐水、阿司匹林、复方氨基比林分别灌服大、小鼠、家兔,以观察热速清口服液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表明热速清口服液对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实验性家兔高热模型有良好的退热作用,而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无毒副作用。

杨玲等[86]在细菌内毒素致热家兔模型上,用抗感合剂低剂量 6 mL·kg-1,高剂量 18 mL·kg-1灌胃,1,2,4,6 h 后测体温。结果发现本品可显著抑制家兔的体温升高。

吕霄峰[87]研究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共纳入患儿 120 例,随机分为 2 组,各60 例。观察组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2 组治疗后血清 TNF-α,IL-6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牟宜双等[88]研究发现小儿解表颗粒具有一定的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细胞因子 IL-1β,IL-6 的水平和上调细胞因子 IL-10 的水平等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各种病毒和细菌等均可引起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80%~90%以上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器官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在发病后短时间内就可合并细菌感染,最常见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亦可引起。众多单味中药,如金银花[89]、贯众等,对病毒、细菌、支原体等不同病原体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上述中成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实验研究中,显示中成药有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的作用,对鼻病毒、呼吸道 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A 等细菌也有很好的抑菌作用;此外,还有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中药复方不是简单的单味药叠加,其药物成分之间有协同增效减毒等作用,目前中成药的实验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应用网络药理等方法和手段,重视中药复方的多靶点多通路的研究。

6.2 既往相关指南

目前检索到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西医相关指南有 2000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90]、美国儿科学会制定的《儿科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处方原则》[91],其内容仅是指导抗生素的使用;此外,2013年陆权教授执笔了由38名西医著名儿科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92],重点介绍了对症治疗时西药的选择使用,对临床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中医相关指南有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93]、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制定的《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指南》[94]、2011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95],其内容主要是指导中药汤剂的使用,中成药虽有涉及,但叙述较为简单,未突出中成药在疾病治疗中所解决的关键点,部分中成药中没有儿童用量,指导临床使用中成药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又有大量新证据产生,因此有必要基于循证,充分深入挖掘中成药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的应用时机、使用疗程、作用靶点以及疗效等方面的优势,制定新的指南。

7 问题与展望

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效、安全,优势突出;近几十年报道的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基础实验及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有数万篇之多,期间,实验/试验设计、研究方法、质量控制等研究水平也显著提高。但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加强研究,主要体现在:①大量的中成药医临床治疗文献中,以小样本的报道占了较大比例;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报告和高质量的系统评价 相对较少。②关于儿童中成药用药超说明书使用的问题。2012 年 6 月第二届合理用药大会,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 陈晓媛的报告指出,全球有 21%已批准药物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其中,在成人用药中占7.5%~40%,在儿科用药中的比例高达50%~90%。报道的文献中,涉及到众多超说明书用药,如金莲花颗粒中并无儿童用法用量,用中药注射剂进行雾化治疗等。因此有必要对儿童超说明用药的情况进行循证评价,指导临床。③既往在中成药治疗中,作者一直认为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然后在文献报道中,很大一部分中成药都是直接用于疾病的治疗,而没有辨证。因此,辨证与不辨证使用中成药是否有疗效差异,这也值得商榷,有必要对此开展相关研究。④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中提到“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文献报道中,有使用中药注射剂肌注或者静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其必要性也值得进一步商榷。⑤目前上市的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多集中于风热证、表里俱热证,而用于风寒证、暑湿证以及虚证的中成药较少,这也提示了在药物研发审批中是否可多考虑一下中成药较少的证型。⑥对于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性文献,基本都是围绕有效性开展的,但对于药物的疗程、量效关系等研究较少;此外,缺乏大样本的上市后再评价中安全性的研究。⑦文献中的疗程多设在3~7d,然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多7d 可自愈,故需进一步开展疗程的探索。⑧缺乏中成药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替代抗生素的相关研究。中医药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因此在疾病初起即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后合并细菌感染的这类患儿中,中医药是否能替代抗生素,这值得在循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研究。

参考文献(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47546.html

上一篇:星言星语与星月(332):古城人流
下一篇:小师妹在讨论中医科学问题时的发言(1)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