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与吴味讨论中医问题

已有 248 次阅读 2024-8-19 09:51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按:上午,集普学弟在群里发声:“中西医之争将在海外开打,我同班同学夏志道受邀讲课,对阵同济医大否定中医者”,从而知道了深圳的吴味(见附录)。于是,我联系了他,也看了他的微信公众号系列文章,知道他是一位很有个性的学者。这是我首次与他讨论中医问题:

中医问题不是孤立的,它是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中国文化(主要指思维方式)的现代转型,中医问题就始终会争论不休。但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完成中医经验(技术)部分的现代医学(理论)转型(弃医验药),可能会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发挥先锋作用。

事实上,在千年大变局中,中医科学化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进进退退,是由于沉重的文化包袱让人走不出“中体西用”的思维怪圈,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与中医科学化也处在这样的进退维谷之中。

什么是现代化?思维方式的现代变革才是所有现代化的根基。一个民族,只有整体性地转化为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才可能成长为真正的现代民族。近代以来,尽管人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并没有经历思维方式的转型过程,科学启蒙和普及仍任重而道远。

在中国,中医问题为什么常常成为社会撕裂的焦点问题?本质上是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思维方式变革处在新旧交替的关键期,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阵痛期。现代医学是从古代医学(西方传统医学)的阵痛中走过来的,是与西方促成科学诞生比肩而行的重大事件。但是,中国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阵痛,他们甚至以为现代医学与古代医学(如中医学)是两种不同的医学,是不同的学科,这就缺乏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

我们知道,在现代科学的体系里,绝不包括五花八门的古代医学,因为它们是时代文化的遗迹,是地域文化的标签。现代医学是实证科学的产物,它的诞生不仅是医学知识的更新过程,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过程。现代医学最重要的创举是锻造了一种分门别类的基础医学体系,即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是与整个现代科学接轨并随着其日新月异处于自我更新的过程中。因此,要想真正地理解中医问题,不仅需要了解中医的历史和现实,了解中医的发生学和动力学,了解现代医学的基本常识和运作方式,还要借助科学史(包括医学史)、科学哲学、逻辑学等,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集普学弟的一句话,对中医药的国际化现状描述颇值得深思:在国内中医开西药,日本西医开中药,美国中医只能开中药还不能叫做药叫补充剂。

附: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学术讲座2024(8)

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TJMCOAA)很荣幸地邀请到英国斯旺西大学医学院再生医学高级讲师夏志道教授来校友会进行学术讲座。夏教授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在基层中医院从事内科及骨科一线住院医师四年。

讲座内容:1.自我介绍;2. 撕掉标签和脸谱-谁是中医?3.临床医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4.科学与循证医学;5.个性化和产业化的冲突;6.回归阴阳五行和中国文化的根基;7.从中药,针灸及推拿谈起;8.彻底否定中医中药意味着什么?9.未来是否有中医?讲座时间是在美国东部时间8/24,周六晚上8:00 pm,国内北京时间8/25周日早上8:00 am。欢迎国内外校友朋友们光临,请注意辩论时注意依据实际实验尊重别人,讨论理性和思辨,只对事实和观点,不对人。

tjmcoaa is inviting you to a scheduled Zoom meeting.

Topic: tjmcoaa's Zoom Meeting。

Time: July 13, 2024 08:00 PM Eastern Time (US and Canada)

Join Zoom Meeting

https://us02web.zoom.us/j/6419997177pwd=eHIvbHZFcEdHeWFIQm83NlVrckN3QT09&omn=81446342124

Meeting ID: 641 999 7177

Passcode: 2021

夏志道,英国斯旺西大学医学院再生医学高级讲师夏志道,主要研究方向为骨组织再生,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和可降解骨移植材料。并擅长应用手法治疗运动系统疼痛性疾病。1984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在基层中医院从事内科及骨科一线住院医师四年。1988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攻读中西医结合医学硕士。1991年起在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及骨科实验室工作,担任主治医师,并于1995年破格晋升为骨科副教授。1998年到牛津丘吉尔医院做访问学者。1999年10月在牛津大学骨科系从事研究。2002年在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博士毕业后在牛津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2010年起在英国斯旺西大学医学院受聘终身教职,担任讲师和高级讲师。

微信图片_20240819083524.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47171.html

上一篇:夏日的鄂西:黄鹤峰林(老海)
下一篇:[转载]《中医思维·内科专刊》创刊词:凝聚专家力量,推动中医内科高质量发展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19 2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