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董国锋,图娅等:再探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已有 193 次阅读 2024-6-28 09:46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董国锋,图娅,武晓冬,刘理想,阿英格. 再探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6):441-444

1 问题的由来

中医药学(简称中医学)具有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

目前人口与健康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最重大问题,我国也提出了“2020 年人人享有健康”的宏伟目标。尽览中国各行各业可以这么认为,最具有原创性、最有优势、最有潜力的行业恐怕就是中医药行业了。因此,作为中医药发源地的中医药大国,为顺应和领略这一世界文明潮流,中国已重新确立了中医药的重大战略地位,制定了振兴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体系,正在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中西医并重的中国新型合作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谋福祉。然而,中医药事业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按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在这里,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是核心,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是关键。既然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这么重要,那么经久不衰且日益发展的中医学特色和优势到底是什么呢?这正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2 界定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2.1 特色和优势

所谓“特色”就是区别于参照物或参照对象的特点。“特色”是相对而言的,即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特色、特点都是指“特有”而言,强调其“异”,表述不同,没有质的区别。所谓“优势”,是指在一定的前提下,较之参照物或参照对象更为优越和领先的特点。邝日建说“特长”的长是指特点中的长处,后来衍变为“优势”,即优于一般,长于众者,且其势盛,故称“优势”。上述学人关于“特色”和“优势”的定义清楚、明确地说明了特色不等同于优势,“特色”强调特有本色、独特的地方,“优势”强调优越于对方、能压倒对方的对己有利的地方和情势。“特色”和“优势”都是相对而言的,都是在比较中存在的。

2.2 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中医药特色”和“中医药优势”都是相对而言的,也都是在比较中存在的,中医特色和优势主要是相对于西医的冲击而提出来的。中医药特色是指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主要是指西医)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是中医独特本质的地方。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其特色是多方面的,囊括所有的中医药特色是不太现实的。笔者认为,中医药优势是指体现了中医学特色,经临床实践证明疗效优于其他医学(主要是指西医)的有利于中医发展的地方和情势,中医药优势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医学实践等方面都有体现。

2.3 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关系

中医药特色是中医药的本质特征,是中医药的灵魂。是否具有中医药特色关系到中医药的生死存亡,中医药特色的实质就是中医药的生存问题,谈中医药特色就是谈中医药的生存问题;中医药优势是中医药优越、胜出的地方,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否具有中医药优势关乎中医药是否能发展,中医药优势的实质就是中医药的发展问题,谈中医药优势就是谈中医药的发展问题。佘靖认为,“如果中医药发展中不能保持自身的特色,就丢失了精髓,失去了自我,也就谈不上是中医药了,更谈不上中医药的发展了。如果不在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优势,并且把这些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就失去了中医药作为医学科学的应用价值。”中医药无论是丢了特色还是丢了优势,最终结果都是要消亡,但中医药特色不等于中医药优势。具有中医药特色并不一定具有中医药优势,但具有了中医药优势就一定具有中医药特色,中医药优势天然地包含着中医药特色,就是说中医药优势是在中医药特色的基础上显出的优势。中医药特色是中医药优势的基础,中医药优势是对中医药特色的发展。

3 中医药特色的表述

中医学是传统医学的杰出代表,西医是现代医学,中医和西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共存于医学这一矛盾共同体中。中医药之所以称之为中医药,是由中医学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中医药特色决定于并反映着中医学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因此说中医药特色是中医药的本质特征,是中医药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基础。

关于中医药特色是什么或中医药特色有哪些,可谓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流观点认为,中医学的特色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王炜、严火其从东方文化角度阐述中医学特色,认为中医学特色表现为:天人相应的自然观、形神统一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治疗观、治未病的预防观、阴阳自和的调理观、司外揣内的功能观、取类比象的思维观和哲学意蕴的语言观。王琦认为,中医学的特质主要体现于中医理论的特质,而中医理论的特质主要是理论思维。他创立“体质学说”,指出辨体论治丰富了中医学的特色,开创了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王海东认为中医特色体现在 3 个方面:特殊的医学模式(指出中医的医学模式把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活体条件下认识人体,思维模式以思维过程不脱离客观事物形象为主 导)、特殊的理论体系(指出中医的理论体系是以观念为单位对事物进行界定、以临床效果作为立论依据、以事物的动态联系为逻辑的理论体系)和特殊的临床技艺(指出中医临床技艺注重机体抗病能力的保护、利用和扶持,注重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保健措施独特)。

干祖望认为中医有两个特色,一个是辨证论治,半个是五行学说,半个是天人合一学说。马传礼认为,中医特色在于中医是绿色医学,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无创伤检查和无毒副作用治疗。张其成认为,中医学的特色在于中医学具有独特的模型论思维方式。他认为中医“模型”思维方式遵从中国的“元气论”和“天人合一”的哲学传统,从功能模型、关系虚体出发,建构人体生命系统,在象数模型支配下,采用横向、有机整合的方法认知生命。彭支莲、黄剑认为,中医学的特色表现在3个方面,即中医理论方面(指出中医学从《内经》《伤寒论》到《温病条辨》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诊断方面(指出中医采用整体观和辨证观,以抽象思维来认识疾病,重视“形能”“主气化”,重视四时五行等自然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和中医临床治疗方面(指出中药、针灸疗效独特,中医对有些病的疗效用现代医学理论无法作出明确解释)。刘明认为中医强调人体的内在因素,以河图、洛书、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甲子等学说为哲学思想,以系统运动功能态来描述生理,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系统动态病理和药理作用,具有鲜明的模糊性,其认为这些就是中医的基本特点。张大年认为,以哲学方法和形象思维方法为主的方法论体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实质的核心,是中医学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中医方法论的灵魂是阴阳对立统一方法。邝日建认为,中医特色一般是指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论治、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去指导中医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所表现出的特殊性,指出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在方法学上具有实践论、整体论、辨证论和系统论的特点。魏睦新、刘栋、赵国平认为,中医学的特点表现在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具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特点,医学模式具有整体性,像诸如食疗、药膳、吐纳、导引、针灸、推拿、五禽戏、太极拳等养生保健措施体现了中医具有独特的养生保健体系。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中医药特色的观点:(1)中医学特色表现在理、法、方、药的一致性上;(2)中医特色主要指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脏象、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理论、中医传统技法以及中医数千年来的独特治病经验3个方面;(3)中医特色应包括如下内容:①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坚持整体、恒动、天人相应的观点,有其自身的生命观、疾病观、预防观、整体观、自然观、治疗观和辩证观等;②辨证论治的原则:具有一整套理、法、方、药的规律,充分体现了辨证思维;③有效的传统综合疗法,如针灸、按摩、气功、正骨、汤药、食疗、熏洗等疗法;④基础理论以阴阳五行为指导思想,以脏象经络为核心,包括运气学说等内容的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4)中医学理论的特色就本体论而言是元气论;从方法论而言是以《周易》为代表的象论,长于形象思维与直觉领悟;(5)中医学的特色表现在:“辨证求本”的诊断要求和“辨证论治”的实践方法;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疾病诊治规律的整体、宏观认识;中医学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高度融合和统一;(6) 中医学的特点体现在包括整体观、恒动观和阴阳稳态观的有机论人体观上,体现在包括藏象学说、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学说、五运六气学说等启蕴于东方智慧的理论体系上,体现在包括中药、方剂、针灸、气功、推拿等的特有的治疗手段上,体现在民族医学多元一体、学脉传承上和辨证论治上5个方面。还有专门论述中药特色的,如原思通认为中药的特色在于中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比如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理论)和中药使用特色突出,指出中药使用以复方为主,多成分入药发挥综合作用,用量灵活多变,饮片入药生熟异治。张正和认为,中药特色应包括来源于天然动物、植物、矿物;多成分入药、纯度低;使用依据是辨证施治,对证用药;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理论用药;复方用药,有严格的组方原则;整体用药,作用呈现多靶点;选药依据是患病个体的体质偏性;用药剂量强调个体差异;药物不良反应少、慢、轻;用药安全性大;药效起效缓,但作用持久,停药后反跳现象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对于关乎中医药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中医药特色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佘靖在 2005年12月召开的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做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在特色方面,中医药不仅具有医学性质和自然科学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和哲学性质及人文社会科学属性,体现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体现东方文化的底蕴和思维。这是中医药作为一门科学所具有的总体特色。而中医药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在理论上有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其本质特征是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运动变化的角度来把握生命的规律和疾病的演变;在实践中体现为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等。”

上述关于中医药特色各种观点的表述可归纳为,中医药特色主要体现在中医学在理论体系、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医学实践等方面的特色,印证了我们的观点:中医药特色主要是指中医学在理论体系、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医学实践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医学独特本质的地方。

综合上述关于中医药特色的各种观点,我们对“中医药特色”的表述是:中医学是以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指导思想,以脏象经络为核心,以包括运气学说、气血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辨证(包含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治则治法、养生康复等为内容的一整套完整的启蕴于东方文化、智慧的,具有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和养生观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体现自然科学属性与人文社会科学属性高度统一的医学理论体系。其采用实践的、辩证的、系统的、功能的、整体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和辨体论治-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有机结合论思维方法,以重整体性、全息性、功能性、关系性、时序性以及重直觉、体悟、程式、循环为特点的模型论思维方式,观察、解释、感悟人体生理病理现象,揭示和把握人体生命运动和疾病演变的规律,具有复杂性科学和后现代科学的特点。医学实践中体现为个性化的理、法、方、药高度统一的辨体论治-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诊疗模式,体现为注重机体自身的综合调节功能和机体抗病能力的保护、利用与扶持的求衡性防治原则,体现为如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正骨、气功、食疗、熏洗等人性化的简便廉验、无创伤和毒副作用很小的安全自然绿色诊疗方法,体现为诸如食疗、药膳、吐纳、导引、针灸、推拿、五禽戏、太极拳等多样化的、提高生存质量的养生手段和体现为始终立足于活体条件下对待人体生命的生物-心理-社会-环保的医学模式。

4 中医药优势的表述

作为科学,医学如同文化也应是多元的,这样人类的医学宝库才丰富多彩。如多元文化之间存在互补、融合与竞争一样,多元医学之间也存在互补、融合与竞争。中医学优势是在同其他医学(主要是西医学)的竞争中显现的,中医药优势是有一定范围、条件和前提的,因此是相对的。在一定范围、条件和前提下,中医学在多元化医学竞争中起主导作用,占据支配和领先地位,成为医学矛盾体系中的主要矛盾时,中医药优势就显现了。

关于中医药优势是什么或中医药特色有哪些,也是众说纷纭,仁智各见。有人认为中医学的优势在于:中医学具有丰富的预防保健理论和方法;具有整体观念下的个体化诊疗模式;具有天然药物和“针灸”“推拿”等自然绿色疗法,中医治疗方法的整体调节优势明显;在提高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机体恢复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尤有所长。大多数人认为,中医学的优势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马玉宝、朱新宁、杨惠萍认为中医的特色与优势是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张延群认为,中医在思维方式和疾病观方面显示了自己占优势的地方:中医思维方式重宏观,擅长综合判断;对疾病的认识则属于“生物-社会-心理”综合型医学模式。邝日建认为中医学在理论上、方法上和方药使用上都有显现优势之处:中医学在理论上的优势为: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把“人”“病”“症”统一起来,把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统一起来,认为大宇宙(大自然)和小宇宙(生命)恒动不息,把整体观与恒动观统一起来,形成朴素的系统观;中医学在方法上的优势是: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提出整体性病理概念“证”,运用对立统一思想的矛盾分析方法对“证”进行辨识。

中医学还采用了系统分析方法,如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对疾病进行多水平、多因素、多变量的立体网络式分析;中医方药在使用上的优势为:方药使用以系统调节为背景,强调“食药同源”,强调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与归经,强调扶正祛邪,调动人体的正气,调动自我修复的能力。邱咏薇、杨怀瑾认为,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在于中医具有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独特的临床诊疗经验。张其成认为中医优势在思维方式上也有体现:在生命观上,中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生命的精神层面、功能层面、整体层面、动态层面,体现在对生命复杂现象的直觉观测、灵性感悟、整体把握上;在疾病观上,中医的优势体现在未病养生的预防观念,辨“证”求“本”的诊断方法,发掘正气潜能、自稳自组自调节的治疗原则上;在医学模式上,中医是一种综合性的、大生态、大生命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五行-五脏模型而言,它既包含有文化社会的因素,又包含有自然科学的因素;既反映了人体五脏之间不可分割的复杂关系,又反映了人体内“藏”与自然万物外“象”的对应关系)。他还指出,中医在治病、养生、长寿方面也有优势,认为中医在代谢性、免疫性、功能性疾病以及多组织、多系统、多靶点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在调整亚健康状态、养生摄生、防老抗衰等方面有着优势,应当“有所为”。[14]

吴邦惠、马烈光认为中医的生理、病理、医理的基础都是“气”,将中医学中人体的“气”视为“人体场”。他们还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把人体看成“形体-气(或人体场)-功能”三位一体的系统,认为在人体的“形体-气”这个超复杂的巨系统中,“气”支配着“形体”,起着“序参量”的作 用。进而他们指出,紧紧抓住人体的“序参量”——“气”或“人体场”是中医的最基本的特点,也是中医的基本优势所在。贾谦、傅俊英、杜艳艳等认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有以下几方面:①中医从整体考虑,从根本上治疗,具有宏观准确性;②中医药简便廉验,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病、老年病和某些疑难病方面尤有所长;③中医药追求的是高层次的医疗保健,即保持健康,不生病;④中药源于自然,多采用复方,讲究君、臣、佐、使和药物归经,中药复方按中医药理论配伍使用可以增效、减毒;⑤中医是辨证论治,即使是同一种病,也因证而异,属个性化诊治;⑥根据中医药理论开发新药,有规律可循,而且要简单、有效、便捷得多。傅景华、解达、洪梦浒认为中医学立足于自然过程和生命过程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阴阳五行、藏象经络、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等理论和中药、针灸、气功、按摩、养生等防治手段,都在医学科学研究和临证实践中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魏睦新、刘栋、赵国平认为中医学优势的突出表现在于:诊查疾病具有无创伤、简单、经济的特点;中医治疗安全、有效;中药具有整体调节功能,多效而毒副作用小;中医非药物治疗使用器械或手法,发挥着整体综合调节功能和协助人体自然康复的作用,强调因人施用、辩证施用,注重医患双方的互动性和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

对于关乎中医药发展根本的重大问题——中医药优势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佘靖也曾做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其指出:“对于中医药所具有的优势,从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在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和发展空间广阔。”

综合分析上述关于中医药优势的各种观点,我们对“中医药优势”作了如下表述,欢迎各位同仁指正,以利中医药事业的顺利发展。我们认为,中医学是具有崇尚“天然”“求衡”“防患于未然”“注重机体自身调护”等理念的疾病防治观和养生观的医学理论体系,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统一的、具有整体恒动观和辨证论治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其采用实践的、辩证的、系统的、功能的、整体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和辨体论治-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有机结合论思维方法,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对疾病进行多水平、多因素、多变量的立体网络式考察和感悟,在揭示和把握人体生命运动和疾病演变规律上具有宏观准确性。其以重宏观、整体、全息、综合、功能、关系、时序等为特点的模型论思维方式,在生命观方面,对生命复杂现象的直觉观测、灵性感悟、整体把握上具有优势;疾病观方面,在“治未病”观 念上、辨“证”求“本”的诊断方法上和发掘机体自身潜能以实现自我调护的治疗原则上具有优势;在医学模式方面,始终注重综合性的、大生态、大生命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环保医学模式,更能体现“科学”与“人文”的精神。医学实践中体现为个性化的理、法、方、药高度统一的辨体论治-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相结合的防诊疗模式,体现为注重机体自身的综合调节功能和机体抗病能力的保护、利用与扶持的求衡性防治原则,体现为如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正骨、气功、食疗、熏洗等人性化的简便廉验、无创伤和毒副作用很小的安全自然绿色诊疗方法,体现为诸如食疗、药膳、吐纳、导引、针灸、推拿、五禽戏、太极拳等多样化的、提高生存质量的养生手段,体现为始终立足于活体条件下对待人体生命的生物-心理-社会-环保的医学模式,体现为疗效确定、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的中医药的创新开发相对简便快捷、投低产高。

5 保持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5.1 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意义

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佘靖同志指出: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服务国计民生的需要。正因为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我们才需努力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5.2 努力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为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佘靖同志强调指出:“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以认真继承为基础,不断创新为动力,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不断提高中医医疗、科研、教育、管理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谈及如何具体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她提出了几项指导性的建议:“第一,要鼓励多模式发展,建立完善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服务网络;第二,探索多模式的人才培养途径,大力提高中医药人员的中医药技术能力;第三,调整思路方向,突出为临床服务,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研模式;第四,加强法制建设,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只要我们按上述精神去努力,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保持发挥就有保证,人类健康福祉就会多一些保障,中医药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就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40065.html

上一篇:[转载]郭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新释
下一篇:[转载]诗性语言与中医理论的话语方式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