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朱兵教授《系统针灸学——复兴体表医学(精)》简介

已有 1676 次阅读 2024-3-8 21:01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2015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朱兵教授的专著——《系统针灸学——复兴体表医学(精)》,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针灸医学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生息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但对这种疗法特征与生命内在关系的认识尚有差距。由于针灸是中医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学科,随着脱胎予中国针灸的“西方针灸”学派在本土化过程中发生的嬗变和兴起,反过来又对中国针灸产生了凌厉冲击,因而“传统”与“现代”必然会发生碰撞,两者间必然会面对面迎对。以系统的视野阐述生物进化与以针灸为代表的体表刺激疗法的必然联系是我们的一种尝试。可以说,没有体表医学,就不会有生命的健康与生物的进化;反之,没有生物进化也无法形成构成体表医学的生物结构基本要素。这也是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生命与进化的和谐与博弈!

《系统针灸学:复兴“体表医学”》从皮肤进化到具有较为系统的内分泌一免疫功能的“皮一脑轴”(涉及针灸促进皮肤角质细胞分泌号称“万灵药”的糖皮质激素,是对许多疾病发挥非特异广谱效应的共性理论依据,以及皮肤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多种神经一免疫活性物质)、体表存在抑制疼痛的控制“闸门”(体表刺激产生镇痛效应)和体表形成“躯体-内脏”的自主神经联系(体表刺激调节内脏功能)入手,系统论述针灸效应的机制,为复兴体表医学奠定科学基础。

《系统针灸学:复兴“体表医学”》作者在涉及针灸学的诸多领域都有原创。性发现。首次提出针灸等体表刺激疗法与生物进化相关,并呼唤复兴体表医学。率先倡导针灸的主要作用是非特异广谱调控效应的论点;对穴位的本态提出是机体病理生理学过程在体表特定区域微理化环境变化而致敏感的概念,穴位就是能与相应靶器官发生cross-talk的体表位域。对针刺镇痛的局部机制和全身性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创立了经穴与脏腑相关联系的“单元”和“集元”穴位分类的原则。首创耳一迷走反射是耳针发挥特异效应的观点。对经络学说和经脉现象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原创性提出经脉沟通体表上下之间联系与脑可塑性变化有关。这些新颖的资料构成了《系统针灸学:复兴“体表医学”》鲜明的特色。

作者简介

朱兵,巴黎第6大学生命科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先后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科研处长、副所长和所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博士论文被评为巴黎大学1989年“优秀博士论文”,获博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针刺研究》杂志主编。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兼学科和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一直从事针灸效应的机制和临床研究。1993年被卫生部评为“中国首届百名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1995年获得人事部首批重点资助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出版《针灸的科学基础》等专著,在Pain、Neuroscience、BMC Neuroscience、Brain Research、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PLoS One、eCAM、《中国科学》、《中华医学杂志》等发表SCI源刊论文60余篇,是针灸研究领域知名学者。

著作目录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针灸与生物进化

第一节 体表刺激与“皮-脑轴”

第二节 体表抗痛结构的形成是生存进化的必备条件

第三节 体表-内脏的特定联系是动物进化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 世界体表刺激疗法

第一节 刺络和放血疗法

第二节 刺青疗法

第三节 热灼疗法

第四节 药膏贴敷法治疗

第五节 拔罐疗法

第六节 其他体表刺激疗法

一、刮痧疗法

二、按摩疗法

三、电刺激疗法

第二篇 东西方医学的起源、进化和发展

第三章 西方医学发展过程及模式

第一节 本能医学阶段

第二节 经验医学阶段

第三节 朴素理论医学阶段

第四节 实验医学阶段

第五节 现代医学科学

第六节 血液循环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及完善

第四章 中医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 中医学实践和理论的创立

第二节 中西医汇通促进针灸学发展

一、中医理论“脉”与“经”的演变

二、“神经”一词传入中国的演变过程

三、“神经”一词在中日两国奠基与“经络”功能联系

四、”经“和”脉“上古音的汉语和印欧语系考

第三节 针灸研究在中西医结合方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第三篇 针灸效应的传兀系统

第五章 与针灸相关的外周感受系统

第一节 皮肤细胞作为最前沿的感觉系统

第二节 感觉神经的轴突

一、感觉神经纤维的结构

二、感觉神经轴突的感受位置

三、感受器电位

四、感觉传入信息的编码

五、初级感觉传入纤维

第三节 机械感受器

一、机械感受器的形态学特征

二、传递触压觉的机械感受器

三、低阈值机械C-型感受器

四、振动觉

五、机械感受器激活的分子机制

六、触压觉的传递通路

第四节 温度感受器和伤害感受器

一、温度感受器

二、伤害感受器

第五节 关节感受器

第六节 肌肉感受器

一、肌梭和腱器官的结构及反应特性

二、肌肉Ia类传入纤维

三、肌肉Ib类传入纤维

四、肌肉Ⅱ类传入纤维

五、骨骼肌中Ⅲ、Ⅳ类感觉神经的功能

第六章 穴位的本态

第一节 关于穴位的起源与演化

第二节 穴位与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

第四篇 针灸触发的广谱反应系统

第五篇 针灸镇痛的袖经科学基础

第六篇 经脉-脏腑相关论

第七篇 针灸疗法的病理生理学

第八篇 经脉学说的研究

第九篇 体表医学的复兴

后记

著作前言

系统针灸学(systems acu-medicine)试图从生物本能的角度,阐述生物进化所禀的特殊结构与体表刺激所赋效应之间的必然联系,探讨与生俱在、具有医学启明星特征的体表刺激疗法的本源,寻索针灸医学维系生命的真谛。体表针灸(样)疗法是全球同源的,是人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图3)

 

图1 不同国家灸法图

A 为中国唐代敦煌卷子灸疗图;B 为13世纪欧洲灸疗“位点”图;C 为14世纪采用烫灸法治疗象皮病的“位点”图(图B和C收藏于牛津大学Bodleian图书馆)

 

图2  中国唐宋以来通用的经络穴位“明堂图”

 

图3 1893年Head在临床观察到的“海氏带”和“易惹点

它与经脉在四肢的循行及穴位的分布有相似之处吗?Head写道:“Thus,mustard leaves applied to themaximum spots of the affected areas of the chest or back,...... will remove the nausea and(采用芥子叶贴敷在胸背部vomiting in this mild and purely reflex type of gastric disturbance.的“易惹点”上可以治疗因胃部疾病所致的恶心和呕吐)。这和穴位刺激相同吗?(引自Head,Brain.1893:16:1-133,Platel和I)针灸研究应该从系统生理学、系统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医学的高度阐述其科学基础。

系统生理学(systems physiology)强调从系统的角度,整合普通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的程序,研究基础器官的功能、疾病的状态和医学的干预作用。系统生理学的概念由日本学者佐川喜一于1973年在《医用電子と生体工学》发表的《BMEと循環系の生理学-Systems Physiologyのすすめ》论文中提出: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中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与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亚细胞(基因、蛋白质等分子生物学水平)、细胞与器官、系统结构之间的相互活动与调控,较为全面地了解器官系统生理学活动,病理生理学、机体的稳态调整、药理学作用和病变的回归过程。系统生理学与器官系统生理学存在重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系统生理学也发展到细胞与分子系统生理学时期,并孕育着系统生物学的诞生。

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Zieglgǎnsberger和Tölle于1993年发表在 urren Opinion in Neurobiology杂志的一篇评述性论文“ The pharmacology of pain signalling”中。2002年片津大学Denis Noble教授在 Science上发表了评述性文章 Modeling the heart- from genes to cells tothe who/e organ,用心脏的研究进展定义了系统生物学。目前系统生物学还处于创建的初期,主要广泛获得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结构之间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的相互作用。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起人之,美国科学家Leroy Hood也是系统生物学的创始人之一。根据他的定义,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信使核糖核酸、蛋白质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也就是说,系统生物学不同于以往的实验生物学--仅关心个别的基因和蛋白质,它要研究所有的基因、所有的蛋白质、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21世纪初,作为系统生物医学(svstems biomedicine)理念倡导者之一的陈竺为先导,揭示了针灸作用机制的主要环节,其成果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

综观百余年来的中西文化及科学交流史,总体情况是“西学东渐”的多,“东学西渐”的少。中医药学是“东学西渐”的范例,而最具规模率先走向世界的则非针灸莫属。几千年来,针灸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在医疗保健领域发挥着作用,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近几十年来我国对针灸作用机制的大量研究,使针灸学率先在中医学现代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以针刺镇痛机制研究为先导,揭示了针灸作用机制的主要环节,其成果为国际学术界所公认。针灸的调整作用已得到古今大量针灸临床的反复验证,现代实验研究已经初步揭示这种调整作用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实现的。但全面阐明针灸作用的机制还需要更完整、严谨的实验。而这一问题的系统阐明,不仅可从生理功能的角度对针灸学所揭示的人体上下、内外之间联系、反应规律做进一步严格的检验,使现代针灸学在严格的实验科学基础之上得到升华,以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同时也必将对于现代医学诊疗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并在生物医学科学特别是在人体自稳态的平衡和调控方面形成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治疗体系,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医学高水平走向世界。

针灸学是从历史走来的,它首先涉及科学发展要厘清的事实:剔除理论演绎的华丽外衣,精炼出古人发现的临床诊疗规律。“理论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这是流传甚广,语出德国诗人歌德《浮士德》中的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意味在于此。先贤们对科学的贡献永远只体现在其发现的“事实”上,而不是其给出的“理论解释”。然而不幸的是,以“理论”作为“事实”的状况比比皆是,很多研究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寻找古人几千年前解说中的“理论”。

通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人们对针灸的作用机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可以明确地得出结论:离开了神经系统的介导,针灸就不能发挥任何作用:要深入研究、特别是倡导多学科交叉研究针灸的调控机制和针灸理论,神经生物学是一切研究手段的基础。

公元前4世纪,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盛传于世:“自然界选择最短的道路。”14世纪的英国逻辑学家奥卡姆的威廉将其发展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unnecessarily)”的格言,这就是“奥卡姆剃刀(0ccam’s Razor)”原则;即“简单有效原理”。其含义是:对于同一现象有两种不同的假说,选择简单的那种!复杂是成功的最大敌人,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成功必须不断抵制向复杂化发展的自然偏移倾向。

针灸疗法的实质不在于对抗治疗,而在于调控和整合(中医的调和阴阳和西医的维持“内环境稳定”)。因此,系统针灸学研究的重点是机体的调节、整合和反馈性控制过程中的交互作用(cross-talk);阐述体表刺激对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层面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在疾病时的变化和治疗过程中的转归;探讨针灸等体表干预从基因到整体器官功能调控的机制(尽管还有漫长的过程)

愿传统针灸学能搭上系统生物学的快车,希望“系统针灸学”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加快针灸现代化的步伐,创立符合生命本态的体表医学体系!

这就是本书作者的初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24579.html

上一篇:[转载]穴位的由来和故事
下一篇:[转载]浅析经脉学说的早期历史——气、阴阳与数字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5 宁利中 农绍庄 何青 郑永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