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丽,吴莲英,邓曼. 近20年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研究回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808-809
摘 要:随着海外“中医热”的掀起,中医英译研究逐渐发展起来。中医英译的研究中,对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研究较全面。回顾近20年来,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医术语英译法、中医术语分类标准化、音译的问题、创造新词、具体名词术语等,使读者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及进度,以期更多的同道加入这一领域的研究,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自上世纪90年代始,随着海外“中医热”现象的日趋升温,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来华学习中医。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中医英译研究逐渐发展起来,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其中对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研究是中医英译研究的基础,也是研究得较全面的。本文主要回顾了近20年来,国内外中医英译学者对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研究的主要内容。
1 中医术语英译法
1.1 仿造法 在翻译原语无等值词汇时,用目标语中直接对应词替换无等值词汇的组成部分[1],例“风热”“活血化瘀”译为 wind-heat 和 activating blood to resolve stasis 等。
1.2 定义法 中医术语浓缩性很强,翻译时很难采用相同单位的英语词语将其表达清楚,翻译变成了解释[2],如“辨证论治”译为 different diagnos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ight principal syndromes。
1.3 借用法 借用某些现代医学用语来翻译相应的中医术语,如中医“心、肝、脾、肺、肾”借用西医的解剖名称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等。借用法至今仍为大多数译者普遍采用[1]。
1.4 音译法 早期翻译工作者对一些富有民族性的、很难用英语表达的中医术语一开始就采用音译,如“气”译为“qi”;“阴阳”译为“yin and yang”等[3]。
2 中医名词术语分类标准化
2.1 阴阳分类标准[4] 具有较低的活跃度的“阴”性词汇,可采用直译法翻译,形成固定的中英对应语。凡活跃程度较高,外延意多的“阳”性词语,应相对稳定,尽可能减少一个术语的不同表述量。
2.2 语义及语法分类标准[5] 从语义学角度将中医名词术语分为病症类、中药类、针灸类等,从语法角度将其分为:主谓关系类、动宾关系类、因果关系类等。根据分类,对中医术语进行准确翻译,达到其英译的标准化。如“阳虚阴盛”“心气不宁”语义学上同属病因病理类,但语法关系上分别属因果关系和补充说明关系类,根据语法关系分别译为“excess of yin due to deficiency of yang”、“restlessness of cardiac qi”。
3 音译问题[6]
3.1 音译术语的数量 对于数量,较多的意见是应尽量控制其数量,只适用于其他译法难以表达的术语[7]。目前除针灸腧穴名外,只有 yin,yang,qigong 等为数甚少的词语被普遍接受[8]。
3.2 汉语拼音的使用 在国内多数教材编译时主张尽量减少拼音的运用,但现在国外许多教材喜欢直接使用汉语拼音,越来越多的国外中医师和学生认为拼音能更加原汁原味地体现中医的内涵[9]。
4 创造新词
对于创造新词,一直存在两种对立的态度:
4.1 持肯定态度的研究中,常用的有两类造词法[10]:
4.1.1 附加法 在通用的、普遍接受的译词上添加前缀或后缀,如acupuncture,在其后加上一个英文中常用的学科后缀-ology,表达针灸学,即简洁又达意。
4.1.2 缩减法 在几个词中选择一定的语素或音节、字母来构成新词,比如针刺疗法可译为 acutherapy,针压法可译为 acupressure 等。
4.2 对立的观点 一种语言的产生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新造词有待时间的考验。故中医术语英译不应随意根据造词法创造新词[11]。
5 具体名词术语
5.1 五脏 早期研究和讨论最多的是五脏的英译,将心、肝、脾、肺、肾直接对应西医术语“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目前这种译法应用广泛。
5.2 证 国内一般译为syndrome,但西方学者大多译成 Conformation 或 pattern[12],目前两种译法并用。
5.3 中医学 对于“中医学”,在国外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和 Chinese Medicine 两个名称都在应用,国内中医英语教学时使用 TCM 较多。这两种译法大概会长期共存。
5.4 气 在漫长的翻译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气”一词的翻译有七、八种之多,如一开始该词被音译为chi之后又被译为 air,vital energy,material force 等[13]。现在,其汉语拼音(qi)形式已为读者接受[14]。
5.5 三焦 “三焦”这一独特的中医术语的英语翻译有 tripleenergizer、trienergizer、three jiaos、Sanjiao 等多种译法。现在国内多数的学者倾向于使用“Sanjiao”,国外也普遍接受[15]。
6 结语
近20年来,中医英译者对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使得中医名词术语英译逐步规范化,为今后的中医名词术语英译进一步的研究提供长远支持,使得有据可循。因此,应立足于前人的基础,不断深化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理论,致力于将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翻译规范化,促进中西医学交流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训练[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2-34.
[2]张登峰.中医术语英译法的回顾与思考[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30(5):7-8.
[3]储利荣,张飙.浅论中医术语的几种常用英译方法[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9,18(4):37-38.
[4]王洁华.中医药术语英译标准之探讨[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7(4):73-74.
[5]王朝辉,林岩.中医名词术语的分类及英译的标准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2):107-109.
[6]蒋建勇.中医英译中的音译现象与翻译的等值理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8):750-751.
[7]黄欣贤.中医基本理论名词术语英译探讨(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4):240-241.
[8]张庆荣.中医术语英译中的音译[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6):369-370.
[9]沈晓雄.中医英译中的“简”与“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9):851-852.
[10]梁忠宝.谈“信、达、雅”与中医翻译[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22(5):78-79.
[11]谢竹藩.关于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讨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9):706-707.
[12]陈锋.关于中医术语英译标准的探讨和研究[M].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2-47.
[13]薛俊梅.从气概念谈中医名词术语翻译的特殊性及翻译原则[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5):471-472.
[14] 张登峰,薛俊梅,高娟.中医翻译:三十年回顾与思考[J].中国科技翻译,2007,20(2):54-55.
[15]赵英.“三焦”英译应以音译为好[J].国医论坛,2005(4):45-4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