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农业革命与四大文明发祥地

已有 3673 次阅读 2023-3-10 21:24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约发生在10000年前的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全方位革命。

10000年前,人类由采集野生小麦发展为有意识的栽种,逐步到半定居等待收获的农耕生活方式。农业、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第一次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世界各地区的人民,在采集经济的基础上,积累了经验,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农业出现的时间很不一致,大约为从公元前8000年到前3500年。考古资料显示,世界上主要的早期农耕中心有三个地区,即西亚、东亚(包括南亚)、中南美洲。

如西亚的扎格拉斯山区、小亚细亚半岛南部、东地中海沿岸的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也是大麦、小麦、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产地。

中国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下游很早就种植粟和水稻

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分别是玉米、豆类、马铃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新石器时代还出现了畜牧业。早在中石器时代或更早些时候,人们已开始驯养与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关系较密切的某些小动物。狗和绵羊是最早被人驯养的动物。如伊拉克的帕勒高拉洞穴遗址内发现公元前1万年家养狗的骨骼。

文明史的最早产生在几个居住在大河流域的群体中,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称:“在历史的黎明期,文明首先在中国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从蒙昧中衍生出来了。”

1. 埃及文明:大约公元前4000率先进入了金石并用时期,农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了犁耕,并发明了图形文字。自前3500年左右统一的埃及王国建立,到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征服,埃及王国经历了11个王朝。古希腊历史学家希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为了观察天象并在河水泛滥后重新测量土地,埃及的数学比较发达,他们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在公元前就把年定为365天。他们很早就知道了10进制计数法,金字塔、木乃伊至今仍是人们无法解释的惊人成就。

2. 两河流域文明: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平原在希腊语中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在公元前5000年就出现了苏美尔文化,前2000年巴比伦王国开始兴起,到汉谟拉比国王统治时期达到了繁荣。公元前1300年亚述人又开始崛起,一直到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征服。早在前4000年苏美尔人就发明了以月亮亏盈为标准的阴历历法,在前3000年发明了楔形文字。巴比伦人的城市是当时世界城市的典范,据《汉谟拉比法典)记载,当时的手工业有缝纫、木工、宝石匠、冶金刻印工造船等十几种,社会组织结构也十分发达。其铁器制造十分有名,强大的亚述帝国就是靠铁制武器建立的。

3. 印度文明: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与恒河的冲积平原上,早期有神秘的哈拉比文化,有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至前2000年遗留的城市遗迹,从中可以看到完整的排水系统和道路网,还可以看到棉花残片。前1500年至公元前600年,印度进人了吠陀时代和史诗时代,留传至今的四部以“吠陀”命名的神话集和两部史诗记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印度文化主要是一种宗教文化,清心事欲、轻视今生,但这并不妨碍古印度人在天文、数学和医学上的进步。

4. 中国文明:早在公元前8000年,中国就发明了制陶技术,前6000年的长江和黄河流域进人了农耕文明,前5000年就有发达的蚕丝业。农业一直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在商朝出现的甲骨文中就记录了麦、稻、粟、稷等农作物的名称,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的极盛年代,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也开始出现了。

在农业文明发生和扩张的过程中,世界各地都有星星点点的文明之火,但是四大文明地区由于其相对发达的文明程度,初步健全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定型的价值观念系统而成为农业文明的领先地区,与闪烁不定随时可能熄灭的星火不同,四大文明就像四支燃烧的蜡烛一样照亮了人类的文明之路。这以后,农业文明以每年一公里的速度向世界各地推进,一直到18世纪,农业都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基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79822.html

上一篇:人类文明的三次革命与社会进步的三个时代
下一篇:[转载]内分泌医学史:生长激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收藏 IP: 120.231.248.*| 热度|

9 郑永军 农绍庄 张晓良 刘闻铎 尤明庆 冯兆东 王安良 范振英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