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来源:余玮,陈晰. 刘耕陶:中草药宝库的“淘金人”. 湘潮,2006,(2):37-40
25 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3 项专利,10 项国家或部级奖,1 部《当代药理学》……这是刘耕陶 40 年来的成果与自豪。从五味子到联苯双酯再到双环醇的研究和开发,刘耕陶一次次品味到科研创新中的苦辣酸甜……
刘耕陶是我国著名生化药理学家,肝脏药理学研究专家。湖南双峰人。1956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理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出任过《中国工程科学》、《中国药理与毒理学杂志》等 10种学术和专业刊物编委,系美国纽约科学院会员、美洲华人生物科学会终身会员、国际药物代谢学会会员、卫生部药物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自由基与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捡回丢失的金子”
2001年11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重庆厅人头攒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自豪地宣布: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肝炎国家一类新药——百赛诺上市了!
业内人士都知道,成功研制一个新药,国外需要耗资2亿~3亿美元。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仅花了不到国外5‰的科研经费,就研制成功了百赛诺。面对成功,百赛诺的主要发明人之一刘耕陶在喜悦之余,有的是更多的感慨:“我们本该有更多这样的新药。”
1972年2月4日,刘耕陶出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新成立的新药研究组组长。当时所领导的意图是为贯彻毛泽东的中西医结合创立新医药学的号召,组织一些人进行中西医结合创立新医药学的研究,至于具体研究什么内容,要大家自己去选题。时年40岁的刘耕陶和组内同事在查阅大量中草药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到北京有关医院调查研究,最终,刘耕陶提出一个设想:以肝脏生化药理结合中医扶正培本理论作为研究方向,首先从五味子和灵芝的研究做起。
这个研究课题很快得到批准。于是,刘耕陶等围绕肝脏药理结合五味子和灵芝等中草药不断研究和扩展,先后与植物化学家陈延镛、黎莲娘,药物化学家谢晶曦、周瑾等合作,在研究五味子的药理和化学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治慢性肝炎新药联苯双酯(DDB)。此药在国内已广泛应用近 20 年,并向 4 个国家出口,被收入《中国药典》,并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第35届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质奖。这是中国首创的治慢性肝炎药走向世界的开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82 年,也就是刘耕陶主持研制的第一个治疗肝炎的国家一类新药联苯双酯问世的这一年。德国拜尔药厂的几位同行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参观时,对联苯双酯发生了极大兴趣,认为联苯双酯一定会为研究所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当他们得知此药没有申请专利保护时,遗憾地说:“没有专利,就意味着自己的创新成果得不到保护,丢掉了许多金子。”
这几位外国同行的话深深地留在了刘耕陶的心里,他发誓一定要把丢了的金子捡回来,找到一个有专利保护、效果比联苯双酯更好的新药。他领着课题组开始了更深入地研究与探索,经过对联苯双酯进行合成改造,筛选出了新的化合物双环醇,发现它在降转氨酶保护肝脏的同时,对肝炎病毒也有一定作用。经过6种化学性、免疫性对肝损伤动物模型的考证,发现双环醇的保肝作用比联苯双酯强 2~3 倍。经过大量细致的合成、筛选、药理、毒理、药物代谢动力学、质量控制、制剂等科学试验,顺利地完成临床前药理及药学研究工作,1996年经卫生部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经北京、上海多家大型医院对双环醇进行为期4年多的临床实验,证实慢性肝炎患者经过双环醇治疗,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都得到改善。乙型肝炎病人服用双环醇6个月后,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明显下降。双环醇还可以使部分病人乙肝e抗原阳性者阴转并产生乙肝 e抗体,HBV-DNA慢性者阴转。长期服用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刘耕陶将有关研究结果写成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外著名刊物,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先后有数百名外国同行来函索要论文单行本。显然,刘耕陶的研究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
2001年9月,对于刘耕陶和他的同事们来说是个值得庆贺的月份:双环醇有了自己的商品名——百赛诺,并通过国家药监局新药证书申报,拿到了新药证书。作为我国第一个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百赛诺在国内有12年行政保护期,并已在国外1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专利保护。同年,刘耕陶凭此战果捧回了“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
丢了的“金子”捡回来了。
曲折求学入“医门”
1932年5月6日,刘耕陶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梓门桥大村周井村(今属双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亲深感“家贫的根源在于没有文化,没有人在外面做事”,把摆脱贫困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借债卖田送子上学。为此,刘耕陶成了刘家的第一个读书人。
刘耕陶在村里的望春小学念完初小四年级后,父母无力支撑他继续上学,便让他辍学在家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可是,刘耕陶看到有钱人家的孩子继续上高小念书,心里非常羡慕。有一次,他哭着向父亲表达想读书的心愿。父亲心软了,向亲戚借钱,送刘耕陶入住宿学校——同德高级小学念书,离家很远。读了一年半,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家乡的永丰镇,经常下乡抢劫粮食财物,很不安全,学校便搬迁到离家更远的地方去了。刘耕陶再次辍学。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刘耕陶考上了湘乡双丰初级中学(今双峰一中)。念完第一个学期,学校催着他要交高小毕业文凭证书,他没有,只好求助原来高小的校长。校长得知他在双丰中学期终成绩全班第一时,非常高兴,认为他为学校争了光,当即免费发给他一张毕业证书。
1948 年秋,初中毕业的刘耕陶坐着一位邻乡的贩运粮食、煤炭等货物的小木船,顺水而下去长沙报考高中,考上了湖南省立一中。家里继续举债供他上学。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后,刘耕陶得到党和政府的资助,顺利念完高中。1951年夏,刘耕陶高中毕业后,考取了湖南医学院。
1956 年10 月,刘耕陶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系(现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室从事研究工作。报到的那一天,人事科长把他领到药理室与主任金荫昌、副主任宋振玉见面。从此,他把一辈子的光阴贡献到中国的药理学研究上。
起初,刘耕陶在著名药理学家宋振玉和雷海鹏等教授的精心培养和指导下,参加过多项不同的课题研究,做过人参抗糖尿病和中药抗关节炎的研究,也参加过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内分泌、避孕药等药理学研究。这些课题,研究所要求的知识背景及所采取的方法技术都不一样,然而刘耕陶干一行,爱一行,每做一个研究课题,都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写一篇文献综述,把有关知识系统化,既加深了理解,扩大了知识面,又锻炼了写作能力,通过不同课题的研究掌握了多方面的操作技能和方法。
1980年1月,刘耕陶以访问学者身份去法国图卢兹国家基础药理与毒理研究所研修;1989年5月,刘耕陶应邀去日本大正制药公司综合研究中心合作研究6个月;1994年,刘耕陶又去美国 Rutglr's 大学客座研究 3 个月。一次次“镀金”,使他扩大了研究视野,开阔了思路,把学习到的新知识和技术应用于自己的科研工作中。这些,为他的研究跃上更高的台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抗氧化剂药理学研究与初探灵芝之谜
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与氧自由基损伤有关,例如放射损伤、脏器缺血再灌注、中毒性肝炎、衰老、癌症、炎症、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癫痫。
能清除氧自由基的物质称抗氧化剂。1985年,刘耕陶在研究五味子保肝作用的机制中,发现几种五味子成分能抑制CCl4 引起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而脂质过氧化是氧自由基损伤生物膜的重要一环,由此推想,五味子也可能有抑制氧自由基引发的膜脂质过氧化。于是,他采用多种体外和体内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五味子多种成分有显著抗氧化作用,并从五味子扩展到其他中草药,成为中国药理学界率先开展抗氧化研究的人。
有人认为抗氧化剂作用广泛,没有特异性。刘耕陶却有自己的看法,认为既然氧自由基损伤与衰老、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又缺少满意的治疗药,从神经保护途径去研究抗氧化剂对上述疾病的防治作用可能是一个有前景的领域。于是,他将抗氧化剂的研究紧紧地与防治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结合起来,并与化学家梁晓天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合作,从合成的几十种化合物中筛选出一种结构新颖而抗氧化活性强的新化合物,口服对几种实验性震颤模型小鼠的行为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使 MPTP模型小鼠脑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增加,对多巴胺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PC—12细胞)的损伤和凋亡以及多巴胺自氧化引起的细胞内蛋白质高分子多聚物和神经黑素的形成,均有显著保护作用,该化合物还具有改善小白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功效,已申请专利保护,很有可能研制成为可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病的神经保护性新药。
1970 年前后,国内不少科研人员对灵芝的栽培、发酵培养、药理、化学及临床进行研究,刘耕陶亦加入其中。
他从中医扶正培本考虑,先是对野生紫芝、栽培赤芝、发酵培养的薄盖灵芝菌丝体的药理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所研究的灵芝制剂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同时,他勇闯盲区,与植化方面的研究人员翟云风、侯翠英等合作,对赤芝孢子粉、薄盖灵芝菌丝体的药理和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二者的水提取物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含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大体上与灵芝紫实体相同。在此基础上,将灵芝孢子粉和薄盖灵芝菌丝体分别加工制成注射液(薄芝注射液),经临床试用,发现其对西医难治的几种疾病有一定治疗效果,如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斑秃、局限性硬皮病、神经官能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萎缩性肌强直症等。自 1973 年起至今,临床应用已近 30 年,未见毒性和副作用。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医学界至今对灵芝及灵芝孢子粉真正有效的物质基础是什么未能研究清楚。欲想揭开灵芝作为“仙草”之谜,尚需要继续做大量的研究。
目前,灵芝孢子粉特别是破壁孢子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在国内炒得沸沸扬扬,说抗癌效果如何如何好,给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刘耕陶说,科学的态度应是老老实实地去进行对比研究,拿出有说服力的实验数据来,让灵芝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刘耕陶认为,中药研究选项“应遵循四大原则——有效性,即与同类其他药物相比,所选择研究的药物要有药效学特性:或是药理活性强、或是药理作用新;安全性应首选药效好而毒性低或无毒性的药物;生产成本适中,要进行生产成本预测评估;市场评估,首先求市场大,其次一些药虽然市场较小,但竞争品种少,‘舍此无他’,亦可研发。”同时,“应当瞄准西医尚无良好治疗方法的疑难病症,而中医中药有其疗效和特色,例如,肿瘤、心脑血管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氏症)、病毒性疾病(肝炎、艾滋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关节炎)、某些皮肤病、代谢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功能性障碍(疲劳综合症、衰老综合症)等等。围绕上述疾病,中药复方、单味药均可研究,目标是二类中药,甚至是一类新药,才能提高水平。对临床有效、销路好的中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其科技含量,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好的保健品也可开发。”
沉迷于工作的院士也有业余爱好 刘耕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工作了整整40年。刚开始,他把家安在所里,离实验室不远,只需步行几分钟就到了。但这个家,与其说是家,倒不如说是旅馆,他每天来这儿好像只是为了吃饭、睡觉,除此以外的时间都花在实验室里了。前几年,刘耕陶的家搬到离药物究研所较远的地段。于是,从家到单位不如以前那么方便了。
他的夫人吴若术满怀希望地以为能借此机会给老伴的生活规律带来一些改变。没想到,这一“变”却让刘耕陶就把自己的家变成了半个实验室。他晚饭过后不像以前那样回到所里,而是一头扎到无边无际的文献堆里,查阅似乎永远也查不完的资料,审阅似乎永远都不会变薄的稿件。夫人担心他的身体,不得已只好给他下“军令状”——“开夜车”不许超过 12 点!但刘耕陶有时还是“违章”了!他觉得资料查到一半、稿件看到一半如果就此打住,那就很可惜。
如果从外地出差回来是4点钟下飞机火车的话,刘耕陶准是先回到药物研究所而不是家里,尽管单位是5点钟下班。因为自己平时太忙了,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较少,所以他总是尽可能地多挤出一点时间来跟学生交流,指导他们学习、做实验,至于他们的论文,就只好下班带回家去修改了。
“单有家庭而无事业发展未必幸福,单有事业发展而无家庭亦不美满。”“对科研工作要像谈恋爱一样倾注。”这是刘耕陶对身边年轻人常说的话。沉迷于工作,热爱家庭的刘耕陶业余也有所好,也有自己的偶像。
年逾古稀的刘耕陶说自己最钦佩的人是李时珍和邓小平:“李时珍花了一二十年,做了大量的调查,写出了《本草纲目》,很不容易。现在《本草纲目》在国内国外都应用得很广泛,实用价值大。邓小平设计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蓝图,使中国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
采访时,我们只见他办公室的书柜里有一些加盖有外国邮戳的邮票正晾着。原来,工作之余的刘耕陶还是个集邮迷。收集到了很多国家的邮票,即使是在世界地图上很不起眼的小国家,在他的集邮册里也能找到该国的邮票。此外,工作之余的刘耕陶还不时拿起笔以诗抒情、言志,他的诗通俗直白而情感深厚。
刘耕陶还爱花,他的办公室里点缀着不少鲜花。无论到哪里学习、访问或者旅游,看到美丽的花,他总要停下来合影。花是美的象征,而科学家的内心,想必也像花一样美丽、高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