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师说:杨震教授“相火气机学说”研习录

已有 3048 次阅读 2022-5-21 10:00 |个人分类:肝病手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杨震,郝建梅,王少波.杨震教授“相火气机学说”研习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3):193-195.

临床带教过程中,弟子们围绕“相火气机学说”提出疑问,师徒解答之间,教学相长,中医思维得到升华。为更好地总结及传承老师的学术经验,便于临床医师学习,我们将平时跟诊、带教中的一些师徒问答提炼、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王少波:杨老师,您“相火气机学说”中所论述的君火、相火的涵义是什么? 

杨震:《素问·天元纪大论》中“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用君火和相火代表暮春时节和盛夏时节两个阶段的气候和物候特点,这是对君火、相火最早的描述。在《内经》中君火、相火均指外界火热,后世诸多医家逐步将相火理论延伸至人体脏腑中来。

在我的“相火气机学说”中,君火指的是促使自然万物生长和变化的最高主持者;而相火指的是在君火的指挥调摄下,具体完成和促进自然界万物生长变化以及人体生命活动的发育之火。所以“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在君火主持调摄作用正常时,相火在本位的作用才能更充分地发挥。

在我看来,古人将人体在生、长、壮、老、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生命现象、生命活动和能量的转化归结于相火的具体作用,将人身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及生命变化的进行规律理解为君火的主导作用。所以,简单理解,在作用方面,君火是神明之火,是相火之主,可充养心理、精神、意识、节律等;相火是人体生长发育之火,是生命之火,可温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腠理毛窍等。

概括而言,君火更强调在功能方面的作用,而相火涵盖两大方面,除相应的功能作用外,还具有物质性,由人体中蕴含的诸多生命要素构成。 

郝建梅:老师,您的相火观具体是什么? 

杨震:对于相火的理解和认识根于古代医家对相火的研究,其中朱丹溪的相火理论即“相火学说”和“内生 火热理论”,与实际结合最为紧密,对我影响最大。丹溪认为君火与相火有很大的不同,他借用这两个名词说明人体生理、病理情况下产生不同火热的概念,认为君火是人体的正常神明,相火为人体正常或反常的局部火热。

在此基础上,我对于相火理论进行了拓展,我认为相火是中医对人体生命能量的高度概括的称谓,它是指人体生命的原动力,也可称之为人的“生命之火”。相火在人体运行时是一种“气”态物质,中医称之为精微物质、真元之气。它包含诸多方面,如血液、津、水、气、精微物质、各种营养素、激素、电解质等生命要素。 

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身体各部悉具相火。相火在位时,全身脏腑器官及周围皮毛均依赖相火得以温煦。相火在临床应用时应分为生理性相火和病理性相火两种。其生理性相火《内经》称之为“少火”,为相火之“常”,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相火之“变”为病理性的相火,《内经》称之为“壮火”,是导致人体病变的原因,古人对其有不同称呼,如阴火、邪火、天火、人火、龙火、雷火、 贼火等,我认为称其为“炎火”更合适。相火学说就是研究人体组织、功能、生命物质、生命现象及能量运动的生命科学。

郝建梅:为什么相火学说可以指导肝病的诊疗? 

杨震:“相火学说”是元代医学家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的,是在《内经》“少火”“壮火”学说的基础上,继承刘河间“火热论”、李东垣“阴火论”,吸收了陈无择、张子和的若干观点而形成的。这一学说发展和完善了内生火热理论,使中医学对火热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等都有了长足进步。他认为,“君火”指人体正常神明活动,“相火”是人体正常的局部热能,反常的“相火”是人体内局部内生火热。我在对相火学说多年学习研究,深入领悟相火学说之要旨之后,应用“相火论”指导肝病诊治,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肝为厥阴,中见少阳之化。肝主藏血,故云体阴;肝主疏泄,故云用阳。且肝与胆相表里,内寄相火。肝的体阴用阳之特点,决定了肝的阴阳对立统一关系。只有在血养其本、气资其用的前提下,肝才能调畅敷和而不病,否则最易导致“阳有余,阴不足”的病理变化。五志化火或感受邪毒或不当饮食等皆可引起局部内生火热, 我在临床肝病的辨治中,把肝病所产生的局部内生火热按病理相火这一理论去研究,提高了对肝病病机的认识水平,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相火学说。 

王少波:您的“六型相火”理论是如何提出的? 

杨震:元代医家朱丹溪将反常相火分为湿热相火和阴虚相火二型。但我认为,在临床肝病辨治分类时,按其所分二型相火,病理分类不足,而且所列举的补阴诸丸和越鞠丸、二陈汤等方对肝病的治疗也不够。因此,根据自己治疗肝病几十年的体会,在丹溪所分二型相火证治的基础上,按疾病的发展过程将病理性相火分为六型:郁热相火、血热相火、湿热相火、瘀热相火、阴虚相火、相火虚衰。即按异常相火产生的病理变化,根据其从气分郁热到血分郁热,进一步发展到湿热、瘀热,直至阴虚及相火虚损,提出了系列异常相火的病理机制,并自拟经验方分别治之。以上内容补充了相火分型及治疗的不足,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王少波:杨老师,您能给我们讲解一下气机的含义吗?

杨震: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换言之,人的形体构成就是以气为基础的物质聚合。同时气也是人体的代谢能量,即人体能量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气。《灵枢·决气》认为,人体的精、气、津、液、血、脉, 都可以统称为“气机”;机,可以解释为机要、机制、枢机等意思,本意为机动。气机就是气的运动机制。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等,无处不在,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历代医家对气机的理解不同,存在诸多争论。我对气机的概念认识是:①气机是人体气的运动机制,其基本形式为升降出入。②气机是人体所有气运行的方向与规律,包括元气、宗气、卫气、营气等。

王少波:老师,那您如何认识人体的气机失调呢? 

杨震:气机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机运动贵冲和, 升降出入有序,运行不息,周流全身而百病不生。如果气机运动失常(气机失调),引起郁滞内生或气机逆乱, 进而影响津、液、精、血的生化输布,从而引起湿阻、水停、痰凝、血瘀、血虚、出血等,形成各种疑难杂症。正如《丹溪心法·六郁》所言:“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可见,气机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人类社会竞争激烈,易致七情失常,进而导致气机失调,百病由生。如《素问·举痛论》所载:“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景岳释云:“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故百病皆生于气”。可见,气机运动在人体生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气机失调也是人体疾病的关键所在,故调畅气机在中医调治中尤为重要。

郝建梅:老师,您在治疗气机失调的疾病时,所强调的左升右降、心肾相交、龙虎回环是怎么回事呢? 

杨震:我的老师麻瑞亭老先生是清代御医黄元御的第五代传人,精研黄氏医学,临床宗气机升降学说。我随他跟诊时,麻老常言:“临证一定要明白,肝气升而肺气降,心火下蛰于肾,肾水上奉于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心肾为升降之根,肝肺为出入之本,脾胃居中洲,斡旋气机,交通水火,为升降出入之枢。若一旦为八风所感、饮食情志所伤为病,则脾气下陷而胃气上逆。脾陷则遏肝肾升达之路,致使肝肾下陷;胃逆则阻心肺沉降之路,致使心肺逆升。如此,则心肾不交,气血紊乱,上热而下寒。欲复其心肾交泰、龙虎回环、阴平阳秘、气血和平之常,首当调理脾胃,复其脾胃升降之常,使中焦畅通无阻。更以温升肝肾之药,使肝肾之气升达;以降心肺之药,使心肺之气潜降。如此则心肾自然交泰,龙虎自能回环,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诸病向愈。”而这左升右降、心肾相交、龙虎回环便是麻老对气机认识的总结。

在我看来,左升右降指的是脾气左升,肝肾亦随之而升;胃气右降,心肺亦随之而降。心肾相交容易理解, 指的是水火既济。龙虎回环指的是中焦斡旋气机,肝气左升,肺气右潜。而这三组脏腑的气机运动形式便构成 了一个气的圆运动模型,即“一气周流”学说。

郝建梅:您在临床上如何运用“一气周流”理论,有哪些体会呢? 

杨震:清代医家黄元御注重气机,提出“一气周流” 理论(中土为轴,枢运四维)。他认为,中土脾胃之气是 机体阴阳升降、脏腑运动变化的动力和枢轴。中土左旋,肝木随己土上升,肝气温升化热生心火,肾水随肝木左升而上济心火;中土右转,肺金随戊土下降,肺气清降化寒生肾水,心火随肺金右降而下温肾水。

黄元御认为中土斡旋于四维之间,提出内伤杂病的治疗应注重恢复脾升胃降功能,如此方能龙虎回环,左升右降,阴平阳秘,从而治愈疾患。所以,治疗内伤杂病首重顾护中气,升清降浊,运转四象,达到恢复“一气周流”之目的。立方遣药,须注重健脾和胃、疏肝利胆、理气降逆、扶阳抑阴。由于气机升降出入有序,故能气血和畅,阴阳调和,生生不息。若气机郁滞,必然导致升降出入失常,气血阴阳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临床应用很容易掌握,比如此次新冠病毒引起疫病流行,经过前期治疗,病情控制,但有相当多的患者急性期后进入恢复阶段,症状仍未完全消失,肺部影像显示炎症亦未完全吸收,失于治疗将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针对本病病机要点,我在辨证施治时运用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及“相火气机学说”,治以左升肝脾、右降肺胃、培土生金为大法,调节气机郁滞、痰湿阻滞的病理状态,恢复“一气周流”。方选黄元御“黄芽汤”崇阳培土,建中气之治;左升肝脾,用“达郁汤”;右降肺胃,用“下气汤”。同时结合本病生理病理特点,在三方基础上化裁而成“宣肺达郁汤”用于临床治疗,恢复“一气周流”,效果甚好。

郝建梅:老师,气机理论在临床中怎么指导肝病的治疗呢?

杨震:肝为将军之官,为风木之脏,主藏血,主疏泄,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与春气相通应。这些都是关于肝脏的基础知识。此外,肝体阴而用阳,肝多用阳事而善疏通、发泄,可条达全身气机,调节全身气血周流, 维持人体阴阳平衡;肝体为阴,性柔润而宜肝木,既可疏泄生发,又可制约生发太过。

我们常说“肝胆相照”,提到肝就不得不说胆腑,胆为中清之腑,内寄相火,最宜通降。肝与胆表里相合,升降相宜,对全身气机升降起着主导作用。肝为枢机,可出可入,可升可降,其推动阴阳升降出入,气血流通,保持阴阳平衡,并主持气机的调畅,故曰“肝主气机”。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时,称“气机失调”,可表现为气滞、气逆、气闭、气郁、气虚、气脱等。 

我在临床过程中,根据肝脏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结合肝主气机理论,认为肝脏疾病的发病多为气血阴阳的失调和紊乱,可概括为肝气失敷和、肝血失奉守、肝阴失承平、肝阳失固密4个类型进行辨证分治。方药多用自拟经验方与经典方相结合,临床疗效显著。

王少波:杨老师,您提出的“相火气机学说”在临床上还有哪些指导意义?

杨震:相火的本质是生命之火,是人体的清阳,是生命的能量。而气机的本质是人体所有气态生命物质(包括真气、元气、营气、卫气、宗气等)的运行变化的机理(包括方向和规律)。所以“相火气机论”就是研究人体生命之火及其运动变化机理的理论。“相火气机学说”是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探讨的新的认识模式,它可以把中医原先的各种认识模式,如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五运六气学说、命门学说、三焦学说、气机学说等全部动员起来,并进行深化分析的博大精深的模式。

我认为,“相火气机学说”的临床模式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独特的推理模式,它可以把辨证论治中常用的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以辨证的核心内容,即相火气机运行失常为辨证主体而统一起来,串联成一个整体,以形成一元化解释,这可能是中医学未来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我在数十年临床诊治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相火气机学说”,深深体会到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是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39535.html

上一篇:[转载]师说:钱英教授中医传承师生对话录
下一篇:[转载]师说:徐经世国医大师论治肝胆病学术思想访谈录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