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来源:叶干运. 麻风杆菌的发现者——汉森. 中国麻风杂志,1986,2(3):58-61
今天人们都已熟知麻风的病原菌是麻风杆菌。然而,在一百多年以前,当时麻风杆菌还未被发现,人们对于麻风的病因认识是非常混乱的。许多人把麻风看成是遗传的疾病。自从1973年汉森发现了麻风杆菌以后,证实麻风是麻风杆菌致成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证实杆菌能够引起人类的疾病,是现代医学的一大进展。这个发现不仅对麻风病学,而且对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汉森对医学的贡献是很大的。为了纪念他的功绩,1973年,也就是汉森发现麻风杆菌一百周年的时候,第十届国际麻风会议在汉森的故乡——挪威的卑尔根市召开。挪威国王奥拉夫五世出席开幕式,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在汉森半身雕象前热情地赞扬了这位对麻风病学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汉森,全名是格哈特·亨里克·阿莫尔·汉森(Gerhard Henrik Armauer Hansen,1841-1912),1841 年出生在卑尔根一个商人的家庭。1866年毕业于奥斯陆大学医学院。他在学校时学习十分勤奋,成绩优异。1868年汉森开始在卑尔根的圣约尔根麻风医院工作。时值十九世纪中叶,挪威的麻风是相当流行的,某些地区的居民患有麻风。圣约尔根麻风医院的领导人是著名的麻风病学专家丹尼尔逊,曾著有《麻风》(1847年)一书而闻名于世,被称为“麻风病学之父”。因此,卑尔根也就成为当时世界麻风科研的中心,连著名的病理学家维尔肖也于1859年去卑尔根,与丹尼尔逊共同进行研究工作。尽管如此,当汉森初到圣约尔根麻风医院工作时却是不大安心的,特别是麻风病人畸形的外观、溃疡的臭味以及长期没有治愈的希望,使得汉森感到很不愉快,一度想离开麻风专业,另谋高就。随着时间的推移,麻风病人身心的痛苦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面对着麻风的许多不解之谜,他决心迎接挑战,要对麻风病进行艰巨的科学研究工作,并以此作为终身的事业。汉森在麻风医院里结合实践努力学习麻风知识,对病人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系统的研究,随后发表了两篇论文,详细报告他对麻风的临床学与解剖学的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汉森对于麻风的病因学特别关心,因为这是世界医学界长期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而他的上司丹尼尔逊一直坚持麻风是遗传的。丹尼尔逊的根据是大多数的麻风病人是发生在已有麻风病人的家庭中。1856年丹尼尔逊曾用一名瘤型麻风病人的皮肤结节刮取物注射在自己身上,以后又在他的四位助手身上做了同样的注射,结果他们五个人都没有发生麻风,这就使得丹尼尔逊更加相信麻风是遗传的了。可是汉森却对遗传学说表示怀疑,他认为麻风可能是一种传染病。后来,汉森去维也纳进修病理学。在那里他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成为达尔文学说的坚定支持者,开始有了唯物论的观点。
1871年汉森从维也纳返回卑尔根,继续在丹尼尔逊的领导下从事麻风科研工作。这时,他更加相信麻风是一种特殊的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为了证实这个观点,汉森开始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首先,他将麻风与梅毒进行比较,他认为梅毒是一种传染病,先天梅毒只不过是子宫内感染而非遗传,麻风也应当是这样。但经过比较研究后,所得的论据不够充份,不足以说服人。于是他开始进行第二方面的研究,就是调查分析麻风病人的病史与家庭。1871年及1872年汉森深入到挪威西部的麻风高流行区,仔细调查了69户有麻风病人的家庭。他发现生活在孤立的农庄中的麻风病人过去都曾接触过麻风患者,因为这些孤立的农庄都是四周环山的小平原,与外界相距较远,交通不便,所以农庄内的居民是经常互相接触的。他进一步发现有两名从非流行区迁入的健康人后来发生了麻风,而这两个人在发病前都有与麻风患者的接触史。他还注意到麻风病人家庭里的人如果继续居住在一起时,此病可以从一代传到下一代,如果家庭中有一部分人分居到外地去了,那么,在这远离家乡的一支人中极少发生麻风。汉森又对全国历年麻风病人登记数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自从1850年挪威建立了四所新的麻风医院以来,大多数结节型麻风病人已经住入医院,新发病的人数逐渐减少。他发现新发病人数减少的推迟期为15年,这是不符合遗传学说的,却符合于传染学说。
此时,汉森已确信麻风是传染的,于是他开始进行第三步的研究,也是最重要的研究——在显微镜下寻找到病菌。最初,他检查麻风病人的血液,但得到的是阴性结果。以后转而研究皮肤结节,他发现在破溃的结节表面形成的痂皮中或痂皮下面总能查见大量细菌,但这些细菌很快被证实不是麻风的致病菌,而是破溃部位的污染菌。为了排除杂菌污染,汉森选择了表皮完整的结节进行检查。1973年2月28日,他从病人Johannes Gul的鼻部切取一个麻风结节。他将结节切开,用小刀刮取切面物质涂于玻片上放在显微镜下检查,看到了许多棒状小体(rod-like bodies),或为静止的,或稍有摆动。当细胞保持完整时,棒状小体数目较少,如果在标本上加一滴水,则棒状小体的摆动较为活跃,数目也愈来愈多。细胞在水中明显胀大,可在细胞内看到棒状小体。细胞内的棒状小体聚集成束状,互相以锐角交叉。汉森详细地绘制了这些图象。三月七日他又从一位名叫Kristian Lotuff的病人身上切取麻风结节,同样看到了棒状小体,说明这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三月十一日汉森又对一具麻风病人尸体进行检查,也证实了这种棒状小体的存在。
就在这一年,世界著名的外科医生卡特到卑尔根访问,汉森给他看了这种棒状小体,1874年卡特在一份政府白皮书中专门谈到汉森发现的棒状小体,并认为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发现。同年,汉森本人也发表了一篇关于麻风病因学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是根据麻风病人的病史研究来论证 麻风是传染的,但在文章最后汉森写道:“从每个麻风结节中都发现了小棒状的小体,很象是细菌,位于细胞内”。这里顺便提一下,当汉森发现棒状小体的时代,还没有理想的细菌染色法。汉森曾用过锇酸染色,菌体呈现淡褐色,很不理想。于是他不得不寻找更好的染色方法,经过5年的努力没有成功。1879年德国著名细菌学家阿尔伯特·奈瑟(Albert Neisser,1855-1916)来到卑尔根,汉森希望他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奈瑟带回了大量麻风标本在德国进行了研究,发现用复红和龙胆紫染色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杆菌,他于1879年发表了这个结果。第二年,奈瑟与保罗·欧立希(Paul Ehrlich,1854-1915)共同证实了这种杆菌有抗酸染色的性质。
汉森在1873年发现棒状小体时,虽然已经考虑到这是麻风的致病菌,但没有及时地作出明确的结论,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因素。汉森是一位很慎重的科学家,当时在欧洲有一个Henle氏法则,就是Henle于1840年指出的要证明一种微生物是某种疾病的致病菌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能从这种病体中发现这种微生物;(2)能从病体分离出并能培养这种微生物;(3)将培养的微生物再注入另一动物时能引起同样的疾病。这个法则后来在1882年柯霍发现结核杆菌后予以修订而成为著名的柯霍氏定律:(1)在每个病体中必须能证明有这种病原菌;(2)能够进行纯培养;(3)培养的菌接种于易感动物必须引起同样的疾病;(4)从实验发病的动物中能够再次得到纯培养。显然,1873年汉森发现麻风杆菌时尚不能符合上述的Henle氏法则,所以,从1873年至1880年汉森一直试图在体外培养此菌,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接种试验,但都役有成功。汉森于1878年2月与丹尼尔逊的女儿结婚,同年10月丹尼尔逊的女儿死于肺结核。作为汉森的上司和岳父的丹尼尔逊坚持麻风是遗传的论点(直到丹尼尔逊年去世时仍然坚持遗传学说),这种复杂的人事关系也妨碍了汉森直接反对丹尼尔逊的遗传学说。再加上当时汉森还很年轻(32岁),那时欧洲医学界还是相当保守的,对新生事物往往持反对态度,更不会相信这样年轻的人竟能作出这样重大的发现,这也是汉森不能及时发表他所发现的棒状小体就是麻风致病菌的原因之一。
不过,丹尼尔逊虽然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却允许汉森继续研究下去。特别是当1879年奈瑟发表了麻风杆菌染色的结果后,丹尼尔逊支持汉森以麻风杆菌为题,写出论文,阐述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论点,并发表在1880年出版的《显微镜科学季刊》第一期上,以保护汉森的研究成果。
这样,汉森在麻风结节的细胞中发现了棒状小体,并在他的流行病学研究的 基础上,建立了明确的论点——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它的致病菌是麻风杆菌。 这个划时代的发现为现代麻风病学奠定了基础。1897年在柏林召开的第一届国际麻风会议上,汉森的发现与论点得到了普遍的承认。麻风杆菌被称为汉森氏杆菌,麻风又被称为汉森氏病。有人说,汉森发现麻风杆菌的时候如果赶上诺贝尔奖的时代,他一定会得到诺贝尔奖的。
其实,汉森的功绩并不只限于发现了麻风杆菌,他的目的是要控制和消灭麻风。汉森后半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控制麻风的流行方面。他被挪威政府任命为主管全国麻风工作的官员,他深入病区,调查研究,制定规划,起草法案,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使得挪威的麻风病人逐渐减少。本世纪五十年代挪威就消灭了麻风,这和汉森的贡献也是分不开的。此外,在麻风分类方面,汉森提出主要有两 型,一是结节型,显示结节和浸润,含有大量麻风杆菌,病情缓慢发展,极少自行制止,但是神经损害出现较晚也较轻。另一是斑疹麻木型,显示皮肤斑状损害,很快即出现神经损害,以后斑损消退而畸形仍保存,只在早期时可能查见极少数麻风杆菌,病情可以自行制止,很少复发。他的这个分类见解,对于后来的麻风分类学具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表示对汉森的敬意,1909年的第二届国际麻风会议决定在卑尔根召开。1912年汉森去世,终年七十一岁。卑尔根市政府专门为他建立了一座半身雕象,供世人瞻仰。
汉森不愧为伟大的医学科学家,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麻风的防治与科研事业,为人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深入实践、知难而上的精神,他热爱麻风专业、关心病人疾苦的品德,他谦虚谨慎、与人协作的作风,都是值得学习的。他的上司丹尼尔逊肯于支持反对自己学术观点的人在手下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并保护他的研究成果,也是值得赞扬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