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血吸虫病的千古之谜

已有 3339 次阅读 2022-4-28 16:03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血吸虫病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种疾病,也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然而,血吸虫病来自何方,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在世界范围如何分布等却一直有争论。今天,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血吸虫病这种现代病在非洲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则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世界血吸虫病的分布

今天,研究人员在200多个努比亚人(Nubians)的木乃伊中发现了血吸虫。这意味着,血吸虫病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疾病。努比亚人是非洲东北部苏丹的民族,但是也有一部分分布在埃及南部。其祖先和埃及王朝前期的居民属于同一民族,后来由于大量尼格罗人迁入而发生融合,体质具有尼格罗人的一般特点,尤以其主要支系巴拉布拉人为典型代表。

血吸虫病主要是与水利灌溉的兴起相关。当人们进入水田或在水上作业时,如果水中含有血吸虫,这种寄生虫就会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在人体内寄居并致人生病。现在,血吸虫每年致使全球2亿人染病。染病者先是出疹,然后发烧,寒冷,咳嗽和肌肉疼痛。如果不能有效治疗疾病,则会导致肝、肠道、肺和膀胱的损害,并致人死亡。

血吸虫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估计有5~6亿人口受威胁。血吸虫不仅寄生感染人,也感染其他生物,如牛、羊等,它们主要寄生在宿主的静脉中。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schistosoma),寄生于人体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曼氏血吸虫(S.mansoni),二是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三是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此外,湄公血吸虫(S.mekongi)和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等也可寄生于人体。

曼氏血吸虫主要分布于非洲和南美洲北部,感染人时寄生在人的大、小肠静脉中,虫卵随粪便排出。虫卵转化为幼虫后,后者进入螺体,再通过皮肤回到终宿主人体内。

埃及血吸虫主要分布于非洲、南欧和中东,感染人后主要寄生在人的膀胱静脉内。虫卵穿过静脉壁进入膀胱,随尿排出。虫卵转化为幼虫后,后者在中间宿主螺类(主要为Bulinus属和Physopsis属)体内发育。成熟幼虫通过皮肤或口进入终宿主人体内。

日本血吸虫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东印度群岛和菲律宾等国。该类血吸虫除感染人外,还侵袭其他脊椎动物,如家畜和大鼠等。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钉螺属(Oncomelania)软体动物。日本血吸虫成虫寄居在人的肠系膜静脉中,有些卵随血流进入各器官,引起各种症状,如肝肿大,严重时造成患者死亡。排出的卵生成幼虫后寄生于钉螺,然后进入水中,人在水田干活或进行水中作业时会被血吸虫感染。

研究人员在努比亚人木乃伊中发现的血吸虫是曼氏血吸虫,并认为这类血吸虫在今天的埃及三角洲最为盛行,这使得研究者以为这些木乃伊是感染了现代的血吸虫,因为过去的研究表明,在埃及三角洲感染人的血吸虫是埃及血吸虫。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研究人员就发现木乃伊中有血吸虫卵,于是怀疑当时的努比亚人患有血吸虫病,而且可能是由埃及血吸虫所引起。

但是,这项研究的研究者之一,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乔治•阿米拉哥斯认为,感染木乃伊的是1000多年前的血吸虫。阿米拉哥斯及其同事并未能说明血吸虫感染努比亚人的情况有多严重,但是他们认为,那些感染者(木乃伊)已经严重丧失了劳动力,影响了他们工作。那时大部分努比亚人从事的是农耕,所以对农业生产有损害。

两类血吸虫感染努比亚人

阿米拉哥斯等人从两组努比亚人(即现在的苏丹人)的木乃伊中提取了组织样本进行检测。经测定,这两组木乃伊距今分别有1200年和1500年,他们都来自当时文明的摇篮——尼罗河流域。

距今有1200年的木乃伊人群来自库鲁巴提(Kulubnarti)地区,是位于尼罗河最高洪水位才能到达的地方。另一组距今1500年的木乃伊来自瓦迪-哈发(Wadi Halfa)地区,位于尼罗河的南部,那里平均水位较低。血吸虫病与人们的水利灌溉密切相关,这从解剖的木乃伊也得到体现。当时,瓦迪-哈发地区离尼罗河南岸较远,当地人已经利用开凿运河的方法来灌溉农作物。由于从事水田耕作,这一地区的人们广受血吸虫的感染。

以往的研究表明,尼罗河流域的人一直被血吸虫感染。过去认为,古时候苏丹和埃及等地的人感染血吸虫病都是由埃及血吸虫引起,而曼氏血吸虫是从欧洲引入高密度的现代灌溉技术后才在苏丹和埃及开始蔓延。但是,此次的研究表明,苏丹和埃及等地的努比亚人是由两种血吸虫感染的。适宜在运河灌溉水中生活的螺类所携带的主要是曼氏血吸虫,另外一种埃及血吸虫则主要分布在含氧量更高,自由流动的河流水中。这两种血吸虫都会感染努比亚人,但以曼氏血吸虫的感染为主。

阿米拉哥斯等人对瓦迪-哈发地区的46具木乃伊进行了检测,发现25%的木乃伊感染了曼氏血吸虫,而对库鲁巴提地区191具木乃伊的检测则只发现有9%的木乃伊被曼氏血吸虫感染。这说明,库鲁巴提地区由于位于尼罗河最高洪水位才能到达的地方,水利灌溉的使用比瓦迪-哈发地区少,当地人只是利用尼罗河洪水之后冲刷两岸形成的沃地来耕种。所以,当地受血吸虫感染的人较少,但瓦迪-哈发地区广泛使用运河灌溉系统,因而感染血吸虫的人较多,而且曼氏血吸虫是古代苏丹和埃及等地的人患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原虫。

当然,研究人员也认为,瓦迪-哈发地区和库鲁巴提地区两组努比亚人也都可能被埃及血吸虫感染,只是这次研究没有检测这两个地方的人受埃及血吸虫感染的比例。

由于瓦迪-哈发地区兴建了运河灌溉系统,研究人员认为,不仅仅是农耕,包括人们用运河的水洗衣和运河的水泛滥都可能让人感染血吸虫病。因此当时的血吸虫病对人类危害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中国的血吸虫病

在中国,血吸虫病的历史比苏丹和埃及的血吸虫病历史还要久远。1972年和1975年,中国研究人员分别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和江陵凤凰山出土的西汉古尸的直肠组织中发现了形态完好的血吸虫虫卵,距今已有2100多年。这说明,血吸虫在2000多年前就在危害中国人的健康和生命了。

中国人感染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由于这种血吸虫是1904年日本人在日本首先发现,故定名为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血管中,雌雄异体,发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及童虫7个阶段。虫卵一部分随血流进入肝脏,一部分随粪便排出。虫卵在水中数小时孵化成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子胞蚴,直至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遇到人和哺乳动物,即钻入皮肤变为童虫,以后进入静脉或淋巴管,移行至肠系膜静脉中,发育为成虫,再产卵。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至发育为成虫约经历35天。

1949年前,中国约有1000多万血吸虫患者,一亿人口受到感染威胁。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当时全国有螺面积近128亿平方米,13个省、市、自治区有血吸虫病分布。上个世纪50年代起,中国对血吸虫病进行了大规模的群众性防治工作,主要是灭螺工作,灭螺面积达90多亿平方米,占有螺面积80%以上。至70年代末期,中国患病人数已降至250万,晚期病人已很少见到。

人患血吸虫病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慢性血吸虫病。人接触疫水l~2天后,可出现尾蚴性皮炎。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有轻度的肝脾肿大。如感染较重,可出现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

二是急性血吸虫病,潜伏期平均为40天,多数在3周~2个月之间。主要症状为发热与变态反应。热型以间歇型和弛张型为多,重者可为持续型,体温可在40℃左右,并持续较长时间,可伴有神志迟钝、昏睡、谵妄等症状。病程一般在一个月左右,重者达数月。大多数病人有肝脾肿大,有的出现腹水。

三是晚期血吸虫病,根据临床症状又可分为4种类型,即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及侏儒型。上消化道出血是晚期血吸虫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50%以上的患者因此而死亡。肝昏迷也是晚期血吸虫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占该类血吸虫病病人的1.6%~5.4%,肝昏迷病人的死亡率为70%左右。

预防和治疗

避免血吸虫病的最好方法是预防,这要从血吸虫感染人的三个条件来进行防范,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由于血吸虫可以在人畜中寄生,因此许多宿主都是传染源,主要有牛、猪、犬、羊、马、猫及鼠类等30多种动物。当然,在这些传染源中,病人及患病耕牛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受感染的羊、猪、犬、马、鼠类等。在一些长时间无人畜活动的地区,血吸虫在野生动物之间通过钉螺传播,形成原发性疫源地。在人畜活动的居民点或生产地区,由钉螺传播所构成的疫源地属次发性疫源地。

血吸虫的传播途径是污水,人们接触污水后可感染血吸虫。污水的形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传染源粪便进入水中,二是钉螺的存在可以把血吸虫排入水中。疫源地的人在河边洗刷马桶、随地大便、施用新鲜粪便及耕牛放牧等都会污染水源。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在有钉螺的地区就可能有血吸虫病流行。分布于我国的钉螺称湖北钉螺,有七个亚种。钉螺属软体动物,水陆两栖,多孳生于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杂草丛生、潮湿荫蔽的灌溉沟渠或河边浅滩。钉螺通常生活在水线上下,冬季随气温下降深入地下数厘米蛰伏越冬。

水源被血吸虫污染后,血吸虫的毛蚴在水中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子胞蚴,直至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人们在捕鱼、打草积肥、游泳、洗衣、洗脚时接触疫水,也可因赤足在含尾蚴的地面上行走时,尾蚴从皮肤侵入人体。尾蚴侵入数量与水源污染程度、皮肤暴露面积、接触疫水时间和次数成正比。除皮肤外,尾蚴也可在饮用生水时从口腔黏膜侵入体内。

对血吸虫而言,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但人们的感染率与当地钉螺受染率成正比。患者以渔民、农民为多,尤以15~30岁的青壮年因反复接触疫水而感染率较高。男多于女,夏秋季感染者最多见。人受到感染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还可再次感染。

因此,消灭钉螺、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管理和保护易感人群是最好的预防方式。灭螺可选择垦种、养殖、水淹、土埋及火烧等办法,常用的灭螺药物有五氯酚钠和氯硝柳胺。粪便管理与水源管理主要是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粪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如推广三格式粪池,或沼气粪池。在流行区,提倡饮用自来水、井水或将河水储存3天,必要时每担水加漂白粉1克,或漂白粉精1片,15分钟后即可安全使用。人们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严禁儿童在疫水中游泳、洗澡、嬉水、捕捉鱼虾等。因工作需要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如用1%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渍衣裤,对尾蚴的侵入有预防作用。另外血吸虫疫苗已在家畜中使用,未来有可能制备出适合于人类的有效疫苗。

治疗血吸虫病以吡喹酮为首选药物。吡喹酮是广谱抗蠕虫药,治疗血吸虫病疗效显著。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后6~12个月粪便检查阴转率为90%左右,慢性与晚期患者阴转率为91%~100%。急性血吸虫病服药总剂量按120mg/kg计算,分12次、4天服完,体重超过60kg者,仍按60kg计算,以住院治疗为宜。

慢性血吸虫病一般可采用总剂量60mg/kg,分6次、2天服完,或40mg/kg顿服。个别年老体弱者,总剂量可减至35~40mg/kg,两次分服。急性血吸虫病还可采用吡喹酮120mg/kg(儿童140mg/kg)6天疗法,病情较重者可先用支持和对症疗法改善机体状况后再做病原治疗。

晚期血吸虫病主要根治病原改善症状,控制和预防并发症。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高度腹水和肝昏迷外,一般晚期病人可用吡喹酮总量60mg/kg于 l~2日内分3~6次口服。并发症治疗可采用中、西医,内、外科结合的综合疗法。

资料来源:http://www.100md.com2011年7月15《百科知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36067.html

上一篇:[转载]埃及血吸虫的发现及其生物学
下一篇:[转载]血吸虫病在日本——从发现到根除(1847-1996)
收藏 IP: 120.231.2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