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消化性溃疡的历史变迁

已有 3350 次阅读 2022-4-25 18:25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冉志华. 消化性溃疡的历史变迁. 胃肠病学,2004,9(1):3-4

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消化性溃疡(PU)患者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发现的一具保存良好的男性古尸。该男性于二千多年以前在中国古代西汉时期死于胃溃疡穿孔[1]。最早有文献记载的胃溃疡见于15世纪(1例)和16世纪(3例)的尸体解剖报告。17世纪共有6例胃溃疡的病例报道,其中5例伴溃疡穿孔。18世纪则有18例胃溃疡(单纯性或伴穿孔、出血和狭窄)和3例十二指肠溃疡(其中2例伴穿孔)的病例报道。19世纪至20世纪初PU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明显增加,呈爆发流行趋势。特别是自19世纪中叶以后,首先是胃溃疡的发病率激增,10-20年以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并在20世纪初超过了胃溃疡的发病率而在PU中居主导地位,成为当时西方国家最主要的疾病之一,约有10%的西方人在其一生中罹患。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起,PU的发病率在达到高峰之后,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明显下降。在亚洲国家,其发病率出现下降趋势比西方国家要晚,直到最近十几年才开始下降。近几十年来,PU发病的另一特征是年轻男性的发病率显著下降,而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则有增加的趋势。目前无并发症的PU患者的住院率显著下降,与之相反PU伴出血和穿孔,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老年患者的住院率明显增加。

除遗传因素以外,至少有5种环境因素与PU的发病相关,即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环境应激和饮食习惯。二百多年来PU发病率的演变趋势可用上述5种环境因素的变化来加以解释。例如PU在20世纪中叶以后的爆发流行,据推测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相关,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不同流行病学特征又提示,除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他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PU的流行,如烟草工业化所致的香烟大批量生产,阿司匹林的上市,工业化及其所带来的环境应激等因素,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被认为是近年来老年人PU 穿孔率增加的原因。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的广泛应用,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明显下降。有迹象表明,PU发病率的下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下降密切相关。而饮食习惯的改变也可能是PU发病率下降的原因,例如食用油脂从动物油改为植物油,后者富含合成具细胞保护特性的前列腺素的微量物质。另外,近年来烟草消费量的下降也是西方国家PU发病率下降的相关因素。

PU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1910年Schwartz提出的“无酸无溃疡”的格言是多年来治疗的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从壁细胞膜上分离并鉴定出H2受体以及H2受体拮抗剂广泛应用以来,PU的内科治疗有了明显的改进,减少了选择性外科手术的应用。20世纪年代从壁细胞上鉴定出H+-K+-ATP酶质子泵,以及其后质子泵抑制剂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使抑酸治疗更为彻底,并能很快愈合溃疡,缓解疼痛。而80年代初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及其在PU发病中作用的确立,使人们对PU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促进溃疡愈合,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因而有学者提出了“无幽门螺杆菌,无幽门螺杆菌相关性PU”的观点。

目前,PU的药物治疗几乎完全取代了选择性外科手术治疗,并且早已从单纯的抑酸治疗转向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这是PU治疗的重要变革。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和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发病率的下降,非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如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和非幽门螺杆菌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35593.html

上一篇:[转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展望
下一篇:[转载]消化性溃疡治疗的今昔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