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探索未知,追求新知”,提高中医学术与现代中基研究水平——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Ⅱ)

已有 1594 次阅读 2022-1-27 09:13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乔明琦,詹向红,窦学俊,魏盛,王晓茹.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提高中医学术与现代中基研究水平——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7):1442-1450

摘要:为保障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建立,本文首次提出现代中基学术规范概念与其逻辑结构和规范要点。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学术、学术规范、中医学术、中医学术规范等基本概念,进行深入探讨,给出相关概念逻辑定义,揭示概念内涵和彼此属种概念之间逻辑层次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现代中基学术规范三层次规范要点。为中医学术研究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建立,提供初步的规范保障。

理念引导追求。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理念及其引导的理论变革,上篇论文已做详尽阐述。但如何构建好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是一系统学术问题,需要相应的学术规范给予约束和保障。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为今后学术共同体达成共识的学术规范,提供一初步参照。

一如前述,本文依然从国际视野,用科学眼光,透视这一问题;用事实数据,说明问题;用逻辑思维及方法,论证问题。力求研究结论,经得起科学检验,学术界及其中医同行质疑。从而确保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走向科学理论体系,真正带动中医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医学。鉴于尚未见有中医学学术规范的研究报道,本文对当前中医学术研究及其论文撰写,或有借鉴参照意义。

1  学术规范相关概念

探讨学术规范,首先需要搞明白学术、规范与学术规范等概念。否则对学术规范结构及其内容的理解将是空中楼阁。

1.1  学术与规范的概念

1.1.1  学术

该词最初见于《史记·张仪列传》:“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系指“学习治国之术”。其后多有应用,具有教化、学问、学识、观点等不同含义。至清代,开始指“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如《清文汇·序》:“有一代之政教风尚,则有一代之学术思想”。具体词义演变,详见百度百科“学术”词条。

据李伯重[1]考察,现代意义上的“学术”一词,直到 19世纪末20 世纪初,我国学者似乎尚未使用。近代清末民初学者严复、梁启超等,依然将“学”与“术”分开理解和解释。严复说:“盖学与术异,学者考自然之理,立必然之例;术者据既知之理,求可求之功。学主知,术主行”。梁启超说:“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

近年所应用的“学术”概念实际上是从西方引进的:英语学术一词“academic”,来自“academy”,意指“学院的”。“academy”来自拉丁文“academia”,该词来自于地名“Akademeia”,那里的学校因柏拉图而闻名。Academia 这个词也可以用来指“知识的累积”,在此意义上译为学术。基于这一传统,《剑桥国际英语辞典》、《科斯林英汉双解大词典》 均将其解释为“与学校、学院、大学有关的;或关系到学习和思考的,但与实用技能无关”。

国际著名大学多有公布面向本科教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学习培养的学术水平的规范。表明事关学术,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和研究”。如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2011 年发布的“学术标准和政策委员会”(Academic Standards & Policy Committee,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埃及大学最高委员会护理部2008年发布的“国家学术参考标准·护理”[National Academic Reference Standards(Nursing)]**,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 2009 年发布的“面向加州公立学校的科学内容标准:从幼儿园到12年级”(Science Content Standards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welve)***。这 3 个代表性文献的内容,都是有关学科知识的教与学的标准,表明学术是指相关学科的知识及其研究。

近年来国内学者叶继元借鉴国外研究进展,于2005年提出“学术”这一词语通常指的是科学,或者指高等教育的高深知识。因此,学术涉及到整个知识领域,既包括自然科学,也涵盖人文社会科学[2]。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分别于2009 年和2010 年编发《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以下分别简称 《高校科技规范》、《高校人文规范》。

佐证上述认识。两个文件难得之处是专设“基本概念”一章,对学术共同体、学术规范、学术不端等基本概念给出界定和说明。但都未给出理解学术规范概念的前提,即未给出规范的对“学术”这一概念的定义。

概括上述国内外有关文件和研究,本文提出学术概念的定义:指分门别类的各学科专门系统的知识,以及围绕学科知识的深化和增加进行的专业水平的研究。

这一概念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方面;是其上位概念,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则相应是其下位概念。概念的属种关系尚包含上下位的层级关系。见图 1。

1.png

图 1  概念的属种及其层次关系

学术与学科的关系,有必要简要说明:学科是相对成型的专门化系统化的知识,例如各学科的教材展示的系统的知识;学术则是学科动态发展的知识,如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显示的学科知识的发展变化。

规范的词义及概念相对简单,规范与规矩词义相近,规和矩,本是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后引申为一定的标准及行为的准则。因此,规范就是代指标准,如语言规范。也指衡量事物的准则,规范化则是指使事物合乎规定的标准。

1.1.2  规范

规范的词义:规,本义为画圆的器具,今指圆规。引申为法度,《说文》:“规,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范,本义指祭路神。假借为笵,《尔雅》:“範,法也。範,常也”。规范合用,指合乎模式。刘勰《文心雕龙·熔裁》:“规范本体谓之鎔,剪截浮词谓之裁”。

规范的概念:一般指对思维和行为的约束。具体指对于某一工程作业或者行为进行定性的信息规定。主要是因为无法精准定量而形成标准,所以称之为规范。相对于能够定量规定的标准,如某电子行业技术标准,规范通常指某群体所确立的定性的而非定量的思维和行为的标准。

1.2  学术规范的概念、结构及作用

1.2.1  概念

有关学术规范概念的研究报道,国际研究由于Google 搜索受限,一时无法了解更多;国内研究近10 年论文连篇累牍。检索资料略作文理科分类,90%以上属于人文社科类论文,属于自然科学类的寥寥数篇。王恩华[3]总结国内有关研究发现,对于学术规范概念的认识多达数十种,但迄今未形成相对一致的认识。

借鉴上述有关“学术、规范与学术规范”3个概念的认识,本文对学术规范这一概念界定为:指针对学术研究的对象、研究主体与其研究过程,提出及制定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实践需要遵循的标准。

学术规范的对象是学术研究的各学科的知识本体;以及从事该研究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团体及其成员。学术研究过程包括:研究、写作、发表、交流和评价。

之所以特别点明学术规范的对象,①迄今有关学术规范概念的研究探讨及相关文件,未能指明它;②指明对象及其范围,排除不属于学术的研究及其成员。其意义有助于聚焦学科知识的专业水平的研究,促进学科知识的发展与创新。

1.2.2  结构

学术规范涉及从研究对象到研究主体及其研究过程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无疑,其本身应当具有相应的结构,以反映各种规定标准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此,国内学者做出诸多探讨,提出种种不同的结构关系。如,王玉林[4]的“试论学术规范的构成”,韦之[5]“论作为核心学术规范的著作权法”等。

借鉴上述,本文提出学术规范的结构见图 2。该结构及其层次,可基本反映学术规范的主要类别及其逻辑关系。为其下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学术规范,提供框架参照。

2.png

图 2  学术规范的层次结构

1.2.3  作用

概括国内外有关研究,学术规范至少具有 3 方面重要作用:①提高学术研究水平;②促进学科知识创新;③避免学术不端。该 3 方面的具体作用,不言而喻。感兴趣者,可详参王迪“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6]、“学术环境与学术发展:再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任教美国大学手记”[7],祖明远“2000 年以来学术规范研究综述”[8]。

2  学术规范建设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2.1  国内研究

学术规范建设的研究是指对已经建立、颁布的有关学术规范,如何改进尤其是如何落实的探讨。

其中如何遏制学术不端行为,为国内学者格外关注。国家主管部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各高校几乎无不发文做出专门规定和要求。但落实不力,学术腐败势头不止,几乎成为学术规范建设研究面临的难题,也是这一研究的现状。

借鉴国际先进有效的经验,研究制定更为全面缜密的学术规范,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标志性的事件是若干学者提出制定中国版《芝加哥手册》,该手册新近版本正在翻译,近期有望出版发行。

2.2 国际研究

依据检索到的有限资料,看出呈现两大研究特

点和趋势。①更注重“首创精神(Initiative)”在学术规范修改提高中的作用;代表性文献是Watt Michael 2009 年提出“为国家学术标准的运动:比较美国和澳大利亚共同核心标准课程的首创精神(The Movement for National Academic Standards:A Comparison of 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Initiative in the USA and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n Australia)”*;②各知名大学均发布教与学的学术规范;③学术水平评价研究趋于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化,代表作为“测量大学学术科学对于工业创新的影响(Measuring the Impact of Academic Science on Industrial Innovation:The Case of California’s Research Universities)”**和“大学国际学术排名的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rankings of universities)”[9]。无疑以上对国内研究不无借鉴和启示作用。

3  中医学术与中医学术规范研究

相比较上述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报道,中医这方面研究略显薄弱。为数不多研究报道,为其下现代中基学术规范的提出,提供不可或缺的借鉴和参照。

3.1  中医学术

未检索到直接论述中医学术概念的论文。王永炎[7]院士在其论文“创新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中提到“学术思想要有理论含量”[10]。而其标题业已点明学术研究与发展的真谛。展示中医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向。

寥寥几篇有关中医研究方法的论文,多限于中医自身传统方法的分析评价。缺乏科学视野和学科标尺的评价。

借鉴上述有关研究,本文提出:中医学术的概念,是上面所论学术概念的下位概念,应具有其上位概念共同特征外,尚具有与同级种概念相区别的自身特征。依据概念间逻辑关系,定义中医学术概念:指中医学各学科专门系统的知识,及其围绕学科知识深化与创新而进行的专业水平的研究。

3.2  中医学术规范

国内尚未检索到有关中医学术规范的研究报道。本文提出:中医学术规范的概念是上述学术规范的下位概念,应具有学术规范概念共性特征,同时具有与同种概念相鉴别的自身特征。依据这一概念间逻辑关系,给出定义:指中医研究主体从事中医学术和中医现代研究中,需要遵循的学术追求与行为活动的基本准则和具体规范。以上仅为初步认识,有待修正提高。

4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学术规范

借鉴上述,依据中医学术研究进展与问题,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需求,提出如下学术规范。

4.1  概念、结构及意义

4.1.1  概念

该学术规范是学术规范和中医学学术规范的下位概念;具有其上位概念的共性特征以及区别同级概念的自身特征。定义该概念为:研究主体从事中医学术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需要遵循的学术追求与行为活动的基本准则和具体规范。

这一概念及其定义指明规范的对象是研究主体(代指研究人员)与其研究内容,规范的内涵是学术追求与行为活动的准则。它符合学术概念的“专门系统的知识及其对该知识的研究”的双重含义,且具有学术规范下位概念的自身特征。因此,是一立得住的概念及其定义。尽管今后需要修定,但目前可以参照应用。

4.1.2  结构

不同的学术规范都有其不同的结构。现代中基学术规范具有 3 层面结构(见图 3)。学术追求:昭示研究主体的探索取向,学术准则:规定研究主体的基本方法原则,研究与写作规范:面向研究内容的具体规定。该规范的结构从上到下,由研究主体的价值取向到基本方法,再到研究内容的具体规定,是一逐步递进层层深入的立体交叉的有机结构。

3.png

图 3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学术规范及其要点

需要说明的是,该规范及其结构,本应具有上面学术规范的相应内容和结构。如学术争鸣与评价的规范、学术不端界定与处罚的规范。限于篇幅和初步探讨,这些不足和缺如,留待学术共同体同行修正提高。

4.2  学术追求规范

学术追求规范指学术主体研究面向研究内容探索取向的规范,即对学术研究的目的及其目标是什么做出规范。

4.2.1  探索未知

探索未知指研究主体应当探索其研究对象尚未认知的现象及其机制的规范。创新,是学术研究首要目标。现有中医基础理论,是通过“以象测脏”“司外揣内”建立起来的整体直观水平上的描述性的理论。产生脏象外在表现的内脏结构及其功能机制,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和发现,但远不清楚。因此,探索未知自然是该学术追求的首要规范。这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建立至关重要。

4.2.2  追求新知

追求新知指研究主体探索未知的同时,应当遵循洞察科学前沿最新知识的规范。遵循这一学术追求规范,方能提升中医学术研究水平,保障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科学发展同步。下面“学科尺度”所列举两个例证,足以佐证该规范重要和必要性。

4.3  学术准则规范

学术准则规范指研究主体进行学术研究和发表论著应当遵循的基本标准和原则。遵循如下 3 条标准和原则,有利于中医学术研究突破难以为外界接受的“瓶颈”,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及现代医学相互沟通。

4.3.1  科学视野

科学视野指以科学眼光,从相关科学背景下,开展中医学术和现代中基的研究的准则。该条准则,是对中医现代研究已经走向国际科学前沿众多事实的概括,对这一发展趋势的把握。在 SCI 收入杂志发表中医研究论文日益增多是事实,也是趋势。遵循这一准则,将提升研究水平,加快中医走向世界科学舞台的步伐。

4.3.2  学科标尺

学科标尺指从学科专业角度,开展相关研究并衡量研究水平的准则。如上所述,学术简言之就是各学科发展中的知识和对该知识的专业化的研究。因此需要遵循学科标尺的准则,以衡量出研究水平的高低,提升研究水平。例如系统生物学与中医的研究,如果遵循学科标尺原则,用系统生物学学科尺度去衡量,则可发现其不足,有利于改进提高。有关系统生物学的概念及其最新发展,详见下面“明确概念”条目下的例证。再举例,我们前面提出的“肝主疏泄的功能通过脑内相关脑区功能调控而实现”的科学假说[11],同样需要置于脑科学功能影像学科领域去比较水平高低。只有如此才能改进提高。反之,如不遵循这一准则,则难免陷于“自话自说”的低水平重复。学科标尺作用,系列论文“新学科”[12]已做明确阐述,详参该文。

4.3.3  公认理念

公认理念指研究应遵循科学界公认的标准,研究结论应取得科学界认可的准则。该条准则是上述两条的补充发展,意义同上。有关“公认理念”详参“新理念”一文[13]。

4.4  学术研究与写作规范

学术研究涉及从选题,到研究中的取材、设计、论证及其结论的全过程。限于篇幅和首次探讨,本文侧重于学术研究与论著撰写中的亟待重视几个问题,做出相应的探讨。

初步提出以下 7 方面的规范,①现有中医学术研究与其发表学术论文中暴露出的问题与这七方面密切相关;②面向中医现代研究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构建,该 7 方面必不可少。以避免上述问题,减少新理论创建中的差错。

4.4.1  明确概念

明确概念指研究者自己明白并应使他人明白概念的来源、原有内涵,以及应用时涵义的变化。除非所使用概念众所周知;否则均应遵守这一规范。①明确概念来源,指在中医学术研究中,引入或应用一个新的概念,应当明确无误地交代清楚该概念的来源及其涵义。②指明出处,应当引自该概念提出者的原有论文,即引证第一手文献;原则上不可采用间接引用方式,即不得“转引”第三者论文或论著中引用的文献内容。③说明引入或应用新概念的内涵,要点有三:一原概念是什么学科的概念,二概念内涵是什么,三引用时有无取舍变化。该条规范及其要点,对于提高中医学术研究水平,及保障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创建必不可少。举例论证,为避免误会,不列举所举例证的文献及作者,但确保例证可信可核查。例如,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老三论”与中医学及中医理论的论文、论著近乎连篇累牍。

但查阅其所引用“老三论”的文献,几乎没有一篇是引自第一手文献;少有论文、论著能够明确说明其引用概念来自科学还是哲学,以及其确切内涵。这一缺乏规范做法直接后果就是,新老三论与中医学的论述近乎销声匿迹。

再如,近年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论文颇为多见,但依然少有论文能够规范做到上述三条。登入自然网站点击“Systems biology”看其定义“Definition”,进入分子系统生物杂志网站*浏览其论文,就会发现有关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论文与其概念定义及其研究进展,差距有多大。

以上表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创建,迫切需要并遵循这一规范。

4.4.2  点明进展

点明进展指在研究某一专题或问题和发表该研究论文时,应当简洁说明已有研究进展,他人代表性观点和见解;在此基础上说明本人研究设想及可能新的学术见解。

该条规范的意义:①尊重前人研究成果;②提示后续研究线索;③避免同一水平上的重复研究和论文发表。例如近十年有关中医现代化、中医学科发展规律及趋向的论文数不胜数。但做到该条规范的数之可数;真正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论述甚为少见。主要原因与忽视该条规范直接相关。

做到这一规范,需要研究者下功夫检索国内外相关进展,分析进展中存在问题,从而确立需要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

4.4.3  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指明确问题性质及类别,是科学问题,还是哲学包括科学哲学及医学哲学问题;给出问题的问域和应答域[14]。

说明:中医学属于医学科学门类中的学科,详见系列论文“新学科”[12]。中医学术问题,属于科学问题的一种。科学问题的研究需要科学的经验检验来回答;哲学类问题无法进行科学检验,只是需要思辨回答。因此,需要首先明确问题的性质类型。给出问题的问域和应答域,则是勾画出问题的界限。

该条的意义:保障本人与他人在同一学科角度,同一问题应答域内进行探讨交流,从而求得研究问题的有效解决。

4.4.4  充足可信证据

充足可信证据指分析所研究问题及其提出相应见解时,应采用足够的而且是可信度高的科学证据支撑其观点。

任何研究观点,均需证据的支持。证据愈多,对观点支持愈多。国际较为知名的传统医学杂志之所以取名为“基于证据的补充替代医学杂志(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表明其依靠证据说话。医学与中医学研究中的科学证据,依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不同的可信等级。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研究中所获得证据分为 4类 6个等级:“Ia/Ib”可信度最高,“IV”专家临床经验,可信度最低*。

以上表明,证据可信度不同,对论点的支持度不同。采用充足且可信度高的研究证据,对论点的支持力度大,为取得可信研究结论提供保障。这一规范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建立尤其重要。

4.4.5  严密论证

严密论证指在取得充足可信证据基础上,对所研究的论题做出理论上的经得起演绎逻辑推理的论证,从而保障得出可信的研究结论。

该条的关键是论证中论演绎逻辑推理不可或缺。唯此才能保障研究结论科学可信。因为演绎推理是必然性推理,前提正确,结果必为真。中医学作为医学科学门类下医学,其学术研究的结论应当相关科学原理相容。这正是我们在系列论文中提出“桥梁原理”[11]的根据所在。中医学术研究论文中,缺乏演绎逻辑推理论证的例证随处可见。现代中基研究缺此则新理论无从建立。故提出这一规范格外必要。

4.4.6  严谨结论

严谨结论指研究结论要经得起逻辑推敲,尤其是演绎逻辑的检验。该条是上一条补充和完善。意义同上。

4.4.7  注明出处,引证原文

注明出处,引证原文指学术研究与发表学术论文、论著,凡引用他人成果、观点,均需注明出处,在参考文献项下标明作者原文题目;原则上不得“转引”。

此条规范有关研究已给出详尽论述,如李国新“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学术规范”*,但对中医学术和现代中基研究十分必要。若干中医学术论文少有甚至没有参考文献。再举一“转引”文献而误导的典型例证,“诺贝尔奖得主巴黎会议后宣言,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去汲取 2500 年前孔子的智慧。”这见诸杂志报刊,并为中医界人士热议,几乎无人寻根问源。但一经查阅原始文献发现会议“根本没有提到孔子”,其引用为假[15,16]。表明引证原文格外必要。

4.4.8  提出这一规范的意义

除具有上述学术规范的一般作用外,对于中医学术研究,尤其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建立,尚具有特别意义:①减少同一水平的重复,提高学术研究水平;②聚焦创新,促进现代中医理论研究和建立;③减少学术不端。其意义也是无需赘言。

5  结论与问题

5.1  初步结论

5.1.1  学术

学术作为词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存在并代有应用和发展,具有治国之术、教化、学问、学说等多种词义;作为概念引进于西方的“Academic”。“有关学院、大学的教与学”、“非实用性的知识”是这一概念早期的两大特征。其后发展为与高等学校教育直接相关是学科知识及其研究。

本文给出学术概念定义:是指分门别类的各学科专门系统的知识,以及围绕学科知识的深化和增加进行的专业水平的研究。

5.1.2  学术规范概念

学术规范的概念,迄今未有统一的认识。本文提出:针对学术研究的对象、研究主体与其研究过程,提出及制定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实践需要遵循的标准。该定义指明规范的对象及其范围,排除不属于学术的研究及其成员;对聚焦学科知识,开展专业水平的研究,促进学科知识的发展创新,具有一定的意义。

5.1.3  学术规范结构

学术规范的结构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提出“六级结构”,展示其应有的逻辑关系和结构框架。为其下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学术规范的结构,提供一借鉴参照的框架。

5.1.4  高校学术规范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编发《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两个文件都把“弘扬科学精神”作为基本准则和学术伦理。这对于中医学术规范的研究,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学术规范的建立,具有指导和启示意义。

5.1.5  国际有关学术规范的研究发展

呈现 3 大特点:①学术规范研究凸显“首创精神”;②各知名大学均发布教与学的学术规范;③评价学术研究多采用量化指标及其标准。

中医学术与其学术规范研究,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学术规范建立,有必要借鉴上述先进理念与成熟做法。以便促进中医学术研究尽快走向国际前沿,与国际大同行交流探讨。

5.1.6  中医学术概念

中医学术概念未见有专门论述报道。本文提出:中医学术,是上面所论学术概念的下位概念,应具有其上位概念共同特征外,尚具有与同级种概念相区别的自身特征。依据概念间逻辑关系,定义中医学术概念为,指中医学各学科专门系统的知识,及其围绕学科知识深化与创新而进行的专业水平的研究。王永炎院士提出的“创新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向。

5.1.7  中医学术规范的概念

中医学术规范的概念尚未见正式报道。本文提出:中医学术规范的概念是上述学术规范的下位概念。依据这一概念间逻辑关系,给出定义:指中医研究主体从事中医学术和中医现代研究中,需要遵循的学术追求与行为活动的基本准则和具体规范。为今后开展这一研究,提供参考。

5.1.8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学术规范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学术规范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和该规范的逻辑结构及其规范要点。该学术规范是学术规范和中医学学术规范的下位概念;具有其上位概念的共性特征以及区别同级概念的自身特征。定义该概念为:研究主体从事中医学术和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需要遵循的学术追求与行为活动的基本准则和具体规范。

该规范的结构为三级,从学术追求规范,到学术准则规范,直至学术研究与写作规范,构成一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有机整体。

学术追求规范中的“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学术准则规范中的“科学视野”、“学科标尺”、“公认理念”,学术研究与写作规范中的“七条要点”,对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建立,具有保障作用;对于中医学术研究具有提升水平的作用。

5.2  问题与展望

5.2.1  问题

问题比初步结论多。因为面临的是不甚熟悉的研究领域,面对是没有一致认识的诸多概念。尽管得出如上初步结论,但每一结论都存在有待修正提高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国内已有学术规范,例如教育部印发的《高校人文规范》、《高校科技规范》都过于简略;国内有关学术规范研究的论文报道深度不够。本文提出的现代中基学术规范的要点尚需推敲。

5.2.2  展望

中医学与中医院校高等教育与科研的学术规范,有待研究建立。这对提升学术研究水平,甚有必要。本文提出的现代中基学术规范,有待学术共同体成员研讨修正。国外学术规范代表作《芝加哥风格手册》等值得借鉴学习。

致谢:本文及其后续系列论文,均由乔明琦执笔完成,有何问题由本人担责;魏盛博士编排论文及引文格式、翻译摘要英文,王枭宇硕士检索国内外中英文相关资料付出艰辛努力;本文凝聚着山东省“情志病证研究优秀创新团队”全体人员的智慧结晶,得力于中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及其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全体人员的支撑配合,藉此表达由衷谢忱!

参考文献(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22876.html

上一篇:[转载]新理念:“质疑、检验、公认”,凸显中医理论科学内涵——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Ⅰ)
下一篇:[转载]“探查对象,转变认识”,引导理论与教学及思维变革——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Ⅲ)
收藏 IP: 120.231.245.*| 热度|

1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