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王平:征服手术感染的先驱(邮说医学史)

已有 3961 次阅读 2021-12-26 16:51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医学的历史与文化,2020-08-26 07:06

在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1865年提出病菌学说之前,伊格纳兹•塞梅尔维斯就已经对细菌发动了有效进攻,虽然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进攻的对象究竟是什么,但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1.jpg

匈牙利(1932),塞梅尔维斯医生,这是世界上第一枚塞梅尔维斯邮票

1818年,塞梅尔维斯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后就读于佩斯大学,1844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46年,作为一名实习医生,他进入维也纳总医院产科工作。

2.jpg

格林纳达(1973),世界卫生组织成立25周年纪念,主图为塞梅尔维斯医生肖像

年轻的塞梅尔维斯充满了治病救人、拯救生命的热情,但在来医院产科工作的第一个月里,他就震惊地目睹了208名孕产妇中居然有36名因产褥热而死去。孕产妇的死亡率竟然如此之高,人类繁衍生息的代价居然如此之大,如花的生命竟然这样脆弱,这一切令他十分不安。

塞梅尔维斯下决心要改变这一切。他继续观察,详细记录,在作年底统计时发现了一个更加令人生疑的现象:当年产科第一病区的死亡人数为451人,而第二病区的死亡人数仅90人,两个病区收治基本上相同数量的孕产妇,而孕产妇死亡数量的差异竟如此之大,这究竟是为什么?

3.jpg

德国(1956),塞梅尔维斯与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孕产妇

带着巨大的疑问,塞梅尔维斯开始了进一步调查。他了解到维也纳总医院成立于1794年,但直到1822年才允许医生亲手解剖尸体。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医院里孕产妇的死亡率开始快速上升。从1840年起,医院又让产科的男女医务人员分开工作。男医生都被分到第一病区,他们每天早晨总是先按照惯例进行尸体解剖,然后才到病房工作。助产士因为都是女性而被分到了第二病区,她们从不参加尸体解剖,只负责接生。

塞梅尔维斯还了解到,当时奥地利的医生在给孕产妇做日常检查时,从来都不采取任何消毒措施,医生在解剖室里解剖完尸体后,用纸稍微擦一下手就直接进检查室为孕产妇做检查了。而且,他还发现医院里死去的孕产妇大多是穷人,而在家里生产的富有的孕产妇们,因产褥热而死亡的人数远远没有这么多。这个调查结果令塞梅尔维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认为孕产妇的死亡一定与感染有关。

4.jpg

匈牙利(1960),塞梅尔维斯医生

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塞梅尔维斯认为那些患了产褥热的孕产妇一定受到了某种外来的感染,其罪魁祸首就是那些在解剖室里解剖尸体后不对手进行消毒就直接到病房给孕产妇做检查的医生,他们的手上带有某种感染物,是他们将感染物带给了孕产妇。

塞梅尔维斯理清思路后,勇敢地向当时的医学界权威发出了呼吁: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一项实验,让医生们在接触孕产妇之前都认真洗一下手,将手上的感染物都洗掉吧!

他建议每个医生或助产士在接触孕产妇前都要用肥皂在清水中仔细把手洗干净,然后还要用氯水浸泡,解剖过尸体的医生更要将双手浸泡到再也闻不到尸体的味道为止。

5.jpg

匈牙利(2018),塞梅尔维斯提出的洗手示意图,背景为孕妇侧面剪影

洗一下手实在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但在当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首先,这个建议是塞梅尔维斯提出来的,而他只是一个实习医生,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由他来提出这样的要求简直是对医学界权威大佬的天大冒犯;其次,如果真的洗手了,就等于承认了长期以来孕产妇死亡的责任在医生,是医生造成了孕产妇的感染,这是权威大佬更加不能接受的。作为实习医生的塞梅尔维斯也因为这个建议而受尽白眼和冷嘲热讽,但他没有停止呼吁,继续为之不懈奔走。

死亡还在继续,如花的生命还在凋亡,这令塞梅尔维斯极度痛心。他无视别人的反对与斥责,不顾自己一次次被伤害,义无反顾地坚持着。他去产房,去解剖室,亲自向每一位医生发出请求。他请求医生们洗一下手,说这样做一定可以减少孕产妇的死亡率,挽救许多生命。

6.jpg

匈牙利(1965),塞梅尔维斯医生逝世100周年纪念

固执的塞梅尔维斯继续一次次直言,一遍遍请求,甚至声泪俱下,终于感动了一部分医务人员。在他不畏强权的坚持下,在一批医务人员的附和下,迫于压力,权威们终于低下了傲慢的头颅,同意让医生在走出解剖室后用肥皂洗一下手。结果,奇迹出现了,仅仅一个月,产科第一病区的死亡率马上就降到了2%以下,第二病区的死亡率也进一步下降,大批孕产妇死亡的现象迅速终止了,许多贫穷孕产妇的生命就此得到了挽救。

7.jpg

特兰斯凯(1992),塞梅尔维斯和正在洗手的医务人员

这个从塞梅尔维斯口中发出了无数遍的请求,拯救了成千上万个生命,造福了无数家庭,可塞梅尔维斯虽然对工作尽心尽责,却因为不容于当时医学界的权威,而被迫离开了维也纳总医院,离开了奥地利。

塞梅尔维斯回到匈牙利,进入布达佩斯圣罗奇老式医院,在产房中继续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使孕产妇的死亡率大大下降。1861年,他出版了著作《产褥热的病因、概念及预防》,成为一部划时代的医学著作。数年后,颠沛流离、饱受压力的塞梅尔维斯身心俱疲,还一度精神失常,痛苦至极的他决定要放弃自己了。

8.jpg

德国(1968),塞梅尔维斯医生

1865年的一天,在解剖室里,塞梅尔维斯故意用一把刚刚解剖过尸体的手术刀刺进了自己的手掌,使自己因为血液感染而凄然离世,年仅47岁。就在塞梅尔维斯去世后两年,他提出的“洗手”建议终于被全欧洲接受了,无数孕产妇从此走出了死亡了阴影。

塞梅尔维斯的感人故事,令我们生出无比的敬意,他是医学界的真正英雄,超越时代的伟大先驱。面对孕产妇的生命,在退缩保全自己和坚持真理之间,他勇敢地选择了后者,并用生命来捍卫之。扪心自问,面对固定的习俗和强大的权威,我们多少人能不断地付出代价而坚持到底呢?!

9.jpg

奥地利(1965),塞梅尔维斯逝世100周年纪念封,邮票图案为塞梅尔维斯头像,左侧封图为塞梅尔维斯医生坚定地阻止恶魔抢夺孕产妇的生命 

就在塞梅尔维斯去世的那一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发现了病蚕中的微生物,并根据自己的微生物理论解决了蚕丝病。之前,他已经在研究酿酒发酵问题时发现了乳酸杆菌,并发明了巴氏消毒法。作为医学史上的一代巨人,他系统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把微生物的研究从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转移到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途径上来,开辟了全新的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

10.jpg

法国(1937),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巴斯德的微生物学理论,引起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外科医生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1827-1912)的注意。当时的医学界根本就没有消毒灭菌的概念,由于术后严重伤口感染而导致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很低,术后死亡率很高,术后感染成为一件极为恐怖的事,很多病人因此拒绝接受手术治疗。巴斯德的疾病细菌学说给了李斯特极大的启发,他结合自己看到的种种现象推想出手术感染一定是由外来的细菌引起的,顺着这个思路他开始在手术中使用化学杀菌剂,首创手术灭菌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大大降低了手术病人因感染而死亡的比例,从而使外科手术能够得以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外科学的发展。

11.jpg

马拉维(2011),巴斯德与李斯特,巴斯德的病菌理论给了李斯特极大的启发

1827年4月5日,李斯特出生于英国埃西克斯城的尤普顿镇,他的父亲是皇家学会会员,而他自己后来则成了皇家学会的会长。早在上小学时,他就继承了父亲热爱科学的志向,立志长大后当一名外科医生。1844年,他进入伦敦大学学院,于1847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852年获医学硕士学位,并成为皇家外科学会的一名会员。

1853年,李斯特前往爱丁堡大学任外科学教授詹姆斯·赛姆的助手,这位英格兰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不但向李斯特传授外科技术,还教会了他科学的研究方法,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受用一生。

1861年,李斯特成为格拉斯哥皇家医院的外科医生,携妻子阿格涅斯(Agnes)搬到当时拥有40万人口的格拉斯哥居住,在那里一直工作了八年。就在这个时期,他创立了抗击感染的外科灭菌技术。

12.jpg

英国(2010),皇家学会350周年纪念,皇家学会主席、外科灭菌技术创始人李斯特

在格拉斯哥皇家医院,李斯特是第一个专职从事外科专业的教授,由他主持外科工作。在病房里,他每天要面对的是手术病人术后伤口感染所散发出的令人作呕的臭味,以及一个个因感染而凄惨地死去的病人。严重的术后感染所导致的高死亡率令他感到深深的不安,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更是令他心碎。

医生的责任令李斯特下决心去弄清楚术后感染的原因,然后努力去控制它。一开始他以为是病房环境卫生不好而引起了术后感染,但当将病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后术后感染依然大量发生。当时有一些医生认为医院周围的“瘴气”是引起这些感染的原因,但李斯特对这种毫无依据的猜测持坚决的否定态度。

经过细致观察,李斯特发现皮肤完好的单纯性骨折病人一般不会发生感染,而皮肤破损严重的开放性骨折病人则大量地发生感染,这一现象令他确信感染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他的想法于不经意间和塞梅尔维斯走到了一起,只不过他是在若干年后才得知塞梅尔维斯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了:伤口的感染必定是某种外来致病原侵入所致。不同的是,塞梅尔维斯认为致病原来自产科医生未经清洗的手,而李斯特则认为致病原来自空气中的尘埃。

13.jpg

古巴(1993),外科灭菌技术创始人李斯特

1865年,李斯特读到了巴斯德关于病菌学说的一篇论文,如醍醐灌顶,一下子就让他想明白了:既然空气中的细菌能使酒发酵,那么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伤口也会引起感染,由此可见术后感染一定是由空气中的细菌引起的,防止术后感染的最好办法就是在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伤口之前就将它消灭掉。

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找到一种既能杀灭细菌又不伤害人体组织的化学物质,经过多次尝试后,李斯特决定使用经常被人用来消毒污水的化学物质石炭酸(苯酚)。有了这个化学杀菌剂后,他又对其他相关措施做了一系列改进,包括医生穿干净的白大褂、手术器具高温处理、手术前医生和护士认真地洗手、病人的伤口在消毒后绑上绷带等。

14.jpg

贝宁(1977),李斯特和他发明的石炭酸喷雾器

1865年8月12日,正是塞梅尔维斯凄惨地死去的第二天,一个名叫詹姆斯·格林利斯(James Greenless)的11岁小男孩,因车祸致胫骨开放性骨折而被送进了格拉斯哥皇家医院。手术室里,李斯特用石炭酸对小男孩的伤口进行了彻底的消毒,将胫骨断端复位后用浸过石炭酸的亚麻布绷带将伤口包扎好,然后固定伤肢,之后每隔几天便重新消毒灭菌、包扎伤口。六个星期后,伤口完全愈合了,致命的术后感染没有发生,李斯特的首次临床实验获得了成功,这次手术也就成了现代无菌手术的开端。

随后几个月中,又有十个开放性骨折病人接受了这种治疗,八个病人未出现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一个病人虽未发生感染但因骨折碎片刺破大动脉而失血死亡了,只有一个病人出现了术后感染的并发症,最后因坏疽而不得不截肢。就这样,李斯特用石炭酸消毒灭菌的方法来处理手术病人,术后感染率大幅度地下降了。1867年,他又将消毒灭菌手段应用到输血和输液中,有效地降低了败血症的发生率。

15.jpg

马里小型张(2014),邮票图案为李斯特头像,边纸图案为石炭酸喷雾器和在手术过程中喷洒石炭酸

在此基础上,李斯特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外科灭菌法。他不仅在每次手术前认真地用石炭酸浸泡双手,而且还确保手术中使用的器皿和敷料都必须经过彻底的灭菌处理,还要用被石炭酸浸湿的毛巾清洁手术区域的皮肤。他还发明了石炭酸喷雾器,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虽然气味刺鼻令人不舒服,但术后感染又有了进一步的下降。

李斯特的第一篇灭菌学论文《灭菌系统:由观察化脓的种种情况论治疗复杂性骨折、脓疡及其他的新疗法》发表于1867年,但他的观点并未立即被人们所接受。1869年,他被聘为爱丁堡大学临床外科学教授。1875年他到法国观光,大力宣讲他的灭菌理论,翌年他又去美国观光旅游,继续宣讲他的灭菌理论,大多数听众虽然对此很感兴趣,但并不怎么相信他。

16.jpg

马里小全张(2014),三枚邮票图案分别为李斯特头像、石炭酸喷雾器和口腔消毒液

1877年,李斯特被聘为伦敦皇家学院临床外科教授,这一聘任时间长达十五年之久。从此,他开始不断地在伦敦做外科灭菌演示实验,引起了医学界的浓厚兴趣,接受他思想的人开始多起来了。

实际上,在李斯特创立外科灭菌技术后的十年间,由于术后感染率的急剧下降,使手术后死亡率从45%下降到了15%,无数人的生命因此得到了挽救,事实面前,接受他的外科灭菌理论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17.jpg

特兰斯凯(1982),外科灭菌技术创始人李斯特

李斯特由于其开拓性的贡献而得到了许多荣誉,他就任皇家学会主席达五年之久,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私人外科医生。当各种荣耀汹涌而至时,他却说“我对人类的贡献,只不过是出于上帝的引导”,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多么谦虚和虔诚的人。他在被邀请对医学院毕业生讲话时,他满含深情地对年轻人说:“我们的职业令人骄傲,所要做的就是照顾不死之灵外面的肉身帐幕。我们的道路应当端正,所要引导我们的是自由的真理和无伪的爱心。”

1912年2月10日,李斯特在英国瓦尔摩去世,享年85岁。此刻,他的外科灭菌技术已经被医学界普遍接受了,足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回望当年发生的这一切,外科灭菌技术的意义之重大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它是外科学领域发生的一场伟大的革命,无数人的生命由此得救,外科手术这一治疗方法也因此得到了普及,外科学由此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18.jpg

英国首日封(1965),李斯特发明外科灭菌技术百年纪念,邮票图案和封图均为李斯特像和他发明的石炭酸喷雾器

在抗击感染的过程中,巴斯德本人在法国的处境反而比较困难。虽然他创立了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理论,认为许多疾病的病因在于细菌,只有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才能避免得病,因此他强调医生要使用消毒法(李斯特受他的启发而发明了外科灭菌技术),还列举了解决办法,就是要对一切接触病人伤口的东西进行消毒处理,如对手术器械进行高温消毒,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但是,由于他不是学医出生,没有医学头衔,许多医生并不相信他,不愿意在外科手术中使用他提出的高温消毒法。

巴斯德是一个极其执着、信念坚定的人,他大力宣传自己的理论,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还是说服了一些外科医生,采纳他的建议蒸煮手术器械和辅料,以此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巴斯德的蒸汽消毒法开始出现在外科手术中。法国医生特里伦在巴斯德的启发、帮助与支持下,开始使用蒸汽消毒器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灭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巴斯德这位没有医学头衔的科学家,在征服感染的进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为人类医疗与健康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19.jpg

法国(1973):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他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为人类抗击感染、战胜诸多疾病指明了方向

在巴斯德病菌理论的启发下,临床上防止术后感染的方法越来越偏重于如何防止细菌的侵入。1889年,美国现代外科学巨擘、临床教育家威廉•斯图尔特•霍尔斯特德(William Stewart Halsted,1852-1922)不但改进了手术技术,发展了局部麻醉,还首先倡导外科手术者戴灭菌橡胶手套。他对现代外科学贡献巨大,被称为“现代外科学之父”。

1852年,霍尔斯特德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富有的家庭。1870年就读于耶鲁大学,1874年获耶鲁大学文学学士学位。从耶鲁大学毕业后,他回到曼哈顿,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于187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随即在贝尔维尤医院学习外科。当年李斯特从英国来美国观光旅游,并宣讲他的灭菌法时,霍尔斯特德是少数认真听李斯特讲课的人之一,他对李斯特倡导的外科灭菌法深以为然,并将其应用于手术中,成为外科灭菌法最早的应用者之一。

20.jpg

特兰斯凯(1985):美国外科学巨擘霍尔斯特德,背景是他发明的持针器

1878年,霍尔斯特德成为贝尔维尤医院的外科住院医师。在临床工作中,他制定了床旁记录表,定期记录患者的脉搏、体温和呼吸以跟踪其生命体征,极大地保障了患者安全。1879年,他赴奥地利、德国等地进修学习。1880年回纽约,先后在六家医院任主治医师,同时还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任教。1892年,他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任外科教授,直至1922年9月7日因支气管肺炎去世。

霍尔斯特德对外科学领域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强调必须谨慎、精细地进行手术操作,设计了乳腺癌、腹股沟疝、甲状腺切除、动脉瘤吻合、血管吻合等新技术,促进了外科治疗手段的革新。他还探索了大量普通外科技术,如无缺损性切割、分离组织、止血、缝合、保存组织活力等,使外科技术趋向科学化。

21.jpg

俄罗斯(2020):现代外科手术,正是霍尔斯特德改进了一系列手术操作方式,从而促进了外科技术的科学化

霍尔斯特德对早期麻醉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在研究麻醉方法过程中,他反复在自己身上进行麻醉药试验,向神经干注射可卡因,终于研究出阻滞麻醉的方法,并且首创了局部麻醉浸润法。不幸的是,他自己却因此造成药物成瘾和中毒反应,不得不住院治疗并依赖药物度过余生。

作为外科灭菌法的早期应用者,霍尔斯特德在手术中强调严格的无菌技术,力求使术后细菌感染导致并发症的概率降到最低程度。他首先提出手术者在洗手后还需戴灭菌橡胶手套,以此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1889年,他写信给固特异橡胶公司,公司根据他的要求为他生产了一批薄橡胶手套。于是,他率先戴灭菌薄橡胶手套进行手术,并建议所有的外科医生都应该戴手套进行手术。他的这项创举具有重大意义,因为使用经过严格灭菌的手套,可以大大提高手术的无菌性,在保护患者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医护人员不被感染。如今,薄橡胶手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工作中。

22.jpg

特兰斯凯极限片(1985):美国外科学巨擘霍尔斯特德,片图为戴霍尔斯特德首创的灭菌薄橡胶手套的外科医生

1895年,德国外科医生、病理学家米库里兹·莱德奇(Mikulicz Radecki,1850-1905)根据空气中传播的病菌会使伤口感染的观点,推断出人们讲话时的带菌唾液也会导致伤口恶化。他由此推测,外科手术虽然有了洗手、消毒、灭菌、穿手术衣、戴手术帽和橡胶手套等措施,但在手术过程中还存在医生把自己口鼻腔中的细菌传染给患者,从而引起伤口感染的危险。

于是,莱德奇建议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时,一定要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此举果然有效,患者的伤口感染率进一步下降。从此,各国医生纷纷采纳莱德奇的建议。于是,口罩便在欧洲医学界逐渐流行和推广开来,手术无菌技术就这样变得更加完善了。

23.jpg

日本(1977):第27届世界外科学会议纪念。邮票主图为无影灯下戴口罩的外科医生,正是在莱德奇的建议下,外科医生开始戴口罩做手术了

在抗击感染的征程中,对无菌手术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之中,我们不能忘记法国医生奥古塔夫·特里伦(Octave Terrillon,1844-1895)。

1844年,特里伦出生于法国瓦尼城的一个地主家庭,随家族意愿而进入森林学校。1865年,他进入巴黎大学学习医学。1870-1871年,参加普法战争做战地救护工作。1873年,在巴黎医院从事解剖学工作,开始研究败血症。1880年,他成为一名外科医生,除了在普通外科颇有建树外,在骨科、泌尿外科、妇科也有许多成就。

24.jpg

法国(1957):外科无菌法先驱特里伦。邮票左侧为特里伦头像,右侧为蒸汽消毒器、金属手术器械和显微镜

在巴斯德病原微生物理论的启发下,特里伦于1883年开始用无菌技术进行手术。当时一些外科医生正在尝试李斯特发明的石炭酸喷雾灭菌法,这个方法的缺点是手术室里充满了刺鼻的味道,于是特里伦改用蒸汽消毒器在2-3个大气压下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其温度高达140度,可以做到完全无菌。他将过去使用的木质手术器械全都改为金属制品,再配合刷手法等技术,使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有了进一步的保证。他的蒸汽消毒无菌技术对外科手术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1887年,特里伦公开了他的成果。1892年,他和助手夏普(H. Chaput)合作撰写出版了《外科无菌法》一书。他在应用无菌技术时曾受到巴斯德的启发、帮助和支持,他在书中谦虚地称巴斯德为“外科无菌法之父”。

25.jpg

贝宁(1977),巴斯德倡导的蒸汽消毒示意图,特里伦受其影响开始使用蒸汽消毒器对手术器械进行灭菌处理

1893年3月,特里伦在手术时不慎被溅入眼睛里的脓液感染,引起脓毒血症,虽经过两年多的治疗,依然未能最终挽救生命,于1895年去世,年仅51岁。特里伦谦虚好学,不图名利,为抗击感染而不幸被感染,最后死于脓毒血症,他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医学的进步,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在征服感染的征程中,塞梅尔维斯、巴斯德、李斯特、霍尔斯特德、莱德奇、特里伦等医学先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伟大先行者,在追求真理、造福人类的过程中,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正是因为先辈们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才换来了今天医学科学的巨大进步。

26.jpg

法国首日实寄封(1957):外科无菌法先驱特里伦,封图为蒸汽消毒器和消毒好备用的金属手术器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18218.html

上一篇:[转载]王平:希腊神灵医学时代的梦疗法
下一篇:[转载]赵婧:柳叶刀尖——西医手术技艺和观念在近代中国的变迁
收藏 IP: 120.229.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0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