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中医舌脉诊断客观化的研究与思考

已有 11676 次阅读 2021-12-11 12:51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吴喜庆,陆小左. 中医舌脉诊断客观化的研究与思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9,15(2):158-160

中医诊断的客观化建设是中医发展提高的一项重要任务。舌诊和脉诊是中医临床中最具代表性的独特诊断方法也是最有可能实现客观化并在临床上获得应用的中医传统诊法故舌诊和脉诊的客观化也将为中医引入现代先进技术、实现现代化发展开辟新的思路树立新的样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生物医学、色度学、计算机技术等向中医领域的渗透使舌脉诊断客观化成为可能。客观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加强中医临床应用和促进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而中医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反过来又有利于客观化的实现。以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舌象仪、脉象仪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使中医的独特诊察指标更加客观化、科学化、实用化更好地促进中医自身疗效评估体系的发展已成为中医诊断研究的必然方向。

1  脉象仪与舌象仪研究概况

1.1  脉象仪

脉象仪是描记脉象的主要设备通过对脉象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实现脉象的客观分类并得出定量化指标的系统。脉象仪一般由脉象传感器、信号预处理装置、A/D 转换器、计算机等组成。传感器被放置在人体腕部桡动脉的寸口部采集有关脉搏的搏动信号;信号预处理装置一般包括信号放大、滤波等处理功能;处理后的信号经 A/D 转换输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中完成脉图信息的存储、分析及显示[1]。我国学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将脉搏描记器用于中医脉象的研究70年代已经有了性能和质量较好的脉诊仪。波示图进入到声像图是中医脉象图研究的新阶段1974年有人首次运用声多普勒诊断仪探测中医脉象以后有些单位也进行了超声切脉诊病的临床观察如应用超声多普勒和 B 型超声同步检查的诊断方法及应用超音波血流计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等方法进行中医脉诊的研究。80年代初有人对测量记录的脉象图参数在时域内进行人工测量、标定并依此对脉象进行识别。国外对桡动脉脉搏波也有研究如藤田六郎研制出不接触诊脉部位就能测出最大脉波的光电管容积脉诊仪冈田滕用陶瓷型压力传感器开发出适合于浮、中、沉各压力等级的元件并用此传感器描述了全部脉象对应的脉搏图形。计算机的自动识别法是用计算机对脉图进行分析筛选各项指标运用多因素分析法建立判别及诊断比较。近年来兴起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是对人脑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简化与模拟已在模式识别和故障诊断领域显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和优越性这就使得计算机识别应用于医疗事业有可能突破医生的技术水平成为可能。

现在的脉象仪种类很多如北京的 TP-CBS 型分析仪、上海的 ZM-1型脉象仪、天津的 MTY-2型脉图仪、江西的 MX-811型脉象仪等。而各研究单位和个人研制的仪器更是各有创新与优势。

王贻俊[2]等设计制作的 MXY-Ⅰ型脉像仪由脉像换能器、电桥放大器、脉搏信号电路、取法压力电路、输出电路、记录器和微型计算机组成。主要技术指标灵敏度:0.5、1、2cm/1mV;频率响应上限:2000Hz;线性度:±5%(±20mm 范围内);时间常数:大于3s;记录系统:位置反馈直线描记点接触式半导体热笔走纸速度25mm/s、50mm/s 任选;工作温度范围:5℃~40℃电源:AC220VDC12V(可充电电池)。此脉像仪适用于中医对脉像图谱的收集同时它也为无创伤检测心血管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刘峰[3]等研制的能够从“整体动态”反映脉图信息的脉象仪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数据采集系统为多元脉搏传感器全方位采集数据以满足脉搏整体的动态分析精确反映脉搏各项参数的要求;②控制系统及电路系统设计能够精确地反映取脉时的压力变化;③脉搏整体动态分析软件设计能通过绘制整体脉搏-脉体时空综合图、整体脉搏-脉势时空综合图、整体脉搏-脉流时空综合图准确反映脉搏整体动态变化使脉象的“位、数、形、势”在整体上得到动态体现。

刘明林[4]等研制的脉诊仪具有以下特点:①多元传感器同时工作以满足各项指标(七元函数)的精确检测及象数转换;②控制系统精密以达到脉象的准确检测与灵活控制;③硬件接口及放大系统稳定性好重复性强;④寸关尺三部可同时或分部控制描记成图并能分别描测浮中沉脉位图形稳定平滑地记测波形;⑤软件处理系统突出了中医的辨证思维功能。

曹红宝[5]等精心研制的客观化舌脉诊疗系统硬件上采用 ZM-1型脉象仪作为心脉信号传感器完成脉象采集、放大、滤波处理等任务;选用 UA303型 A/D 采集器作为计算机接口;以计算机作为人机交互、软件处理和显示终端。软件上用 VisualC++开发了基于数据库的舌象和脉象互动式综合辨证诊疗系统并对近100名病人做了临床实验。结果显示此系统所诊断出的脉象与中医师用搭脉法所测的脉象吻合率达85%与用图像法分析所得脉象吻合率达87%;通过将系统诊断所得脉象对应的病症与病人实际的病症相比较系统所诊断出的脉象与病人病症的符合率达90%如果正确选取舌象参数诊断结果与病症的符合率将上升到95%。

纵观近30年脉象信号检测与分析系统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上述国内外的脉诊检测装置大多运用于中医脉诊的科学研究以及脉诊的实验教学中而脉象仪在实际应用于临床诊断、参与中医疗效评价方面至今没有突破性进展。

1.2  舌象仪

舌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特色之一。舌诊不但可以定性揭示病变部位和程度同时可以提示该病变同内脏功能和整体盛衰的影响以及现代科学仪器如B超、CT、核磁共振等不能发现的病变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重要依据。但是传统的舌诊方法主要依靠医生目视观察进行判断分析其诊断结果既受医生知识水平、诊断技能的限制又受当时光线、温度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另外目前舌诊缺乏客观评价依据在描述舌象时比较粗略缺少客观量化难以形成稳定的标准且不易领悟传授这就严重制约了舌诊的应用和发展。

从1986年开始计算机在舌诊研究中的应用由理论探讨发展到临床实验研究由初步系统设想发展到高级程序设计由简单的光线要求发展到专业的拍摄环境并逐步走向成熟。中医舌象仪的研制以计算机色彩分析技术、红外技术、色度学、纹理分析技术等多种智能技术为基础为舌诊信息的收集、舌象图片的处理、疾病证候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对舌诊的客观化研究也具有很长历史尽管目前舌象仪的研制相对落后其种类与脉象仪相比相对较少但各单位研究还是各具特色现简单举例如下。

刘[6]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多级色标人工光源及外界环境控制制作出具有良好还原性、示真性和可重复性的便携式舌象仪。其中硬件部分主要为实现对舌象的采集提供必要的硬件平台包括舌图采集工作台(含工作台控制器)、图像获取设备、计算机图像采集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构成;软件部分则主要完成对采集到的舌象进行图像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及教学考核。该系统主要解决舌象的客观保存便于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翁维良[7]等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结合中医舌诊相关理论研制出“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主要对舌质、舌苔的颜色、性质进行定量分析识别实现了舌诊的定量分析并对927例患者舌质舌苔定量观察探讨舌诊定量变化规律。蒋依吾等[8]研制的舌诊电脑化系统包括舌头影像数字化、撷取舌头影像及舌诊特征、舌特征分析等步骤原始 RGB 彩色影像经由检测矩形区域、增强影像对比、影像二值化及边界检测等步骤最后得出舌头曲线影像并将之分离为舌质与舌苔两大特征与人眼辨识结果几乎完全吻合证明这特征撷取方法优良非常适用于自动化舌诊影像特征撷取。

赵忠旭等[9]研究的舌象自动分析仪由图像采集设备、标准光源、计算机、输出设备等构成在研究方法上利用数学形态学结合 HIS 模型提出了舌图像分割算法同时讨论了照明光源的选择和设计最后提出了采用神经网络进行彩色校正。

可见尽管舌象仪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研究工作虽然在局部信息的识别方法(如舌象颜色的识别)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舌诊信息的全面综合识别、分析、处理上仍明显不足;其次在研究过程中对专家经验的总结和舌诊信息的阐明尚显不足研究手段虽然先进但不太符合临床要求尚未与中医临床有效结合不利于临床推广研究成果;再次医者的经验和知识的高低、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光源的影响)、患者的动作习惯差异、医者的语言引导不同导致舌诊采集判读中的主观因素很强并且存在分类标准的不确定、缺乏客观化、定量化的指标这些不利因素造成舌诊在应用、发展、推广过程中缺乏稳定性制约了其发展。中医舌诊的研究一直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规范的模式缺乏量化的指标和相应的规范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制约着中医现代化和标准化的发展。

2  脉象仪与舌象仪研究的关键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尽管在技术层面使用了多种方法有了很大进步但舌象仪与脉象仪目前的研究大多为低水平重复突破不大不能适应临床需要其主要原因在于有两个关键技术尚未能实现根本的解决。

2.1  舌脉象信息采集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的问题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是中医诊断仪器在临床实际应用的前提脉象仪和舌象仪研制中可重复性研究最重要它代表着仪器的精确性和检查结果的可信性。而现在的脉象仪可重复性尚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其原因大概有三方面:第一现有的各种脉象仪在脉象采集时均要求医生手动定位由于医生经验与手法的差异导致定位可能出现些许误差而这种误差直接影响了脉图的形态与各种监测数据使前后多次采集的结果无法进行客观对比;第二脉搏传感器完全依靠手工进行在压力调节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传感器的工作产生人为的影响进一步导致脉图检测结果的变化;第三目前各种脉象仪信息采集方式单一一般只能实现压力脉搏图的描记及分析。虽然传感器设计已从单点采集发展到阵列式多点采集但是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所描记的脉图只能反映脉象的部分信息而单一的信息缺乏整体整合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由于使用的仪器、参数标准以及分析方法均不统一导致使用多种类脉象仪进行对比验证的困难。目前研制的舌象仪尽管在光照控制等多方面有了显著进步但由于患者的生物差别、习惯的不同每次伸舌姿势的细微差别要求2次以上采集的舌象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还是很难令人满意。据初步观察仅舌长度测量1项就可因伸舌的姿势问题造成10mm~20mm 的误差。可见在舌象仪研究领域同样存在信息采集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的问题。

2.2  舌脉客观化信息在临床应用的问题

研制舌象仪、脉象仪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临床应用是要为中医辨病辨证提供可靠的依据其研究要与临床相结合并在临床中得到验证形成“研发-临床应用-再研发”的模式用临床指导使其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实践。然而目前相继问世的各种舌象、脉象仪尚无法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究其原因还可能存在下述因素:①有的研制人员单纯从科研角度出发对仪器的应用考虑不足有的研制组缺乏中医人员或缺少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人员参与不清楚仪器的用途其分析结果很难与临床实践结合;②目前的舌、脉象仪大多软硬件系统结构复杂非专业人士很难掌握其要领学习和应用困难;③建立中医临床诊断系统需要资金比较多制作周期长而且需要很多专业学者共同参与这也限制了舌、脉象仪的临床应用和推广;④缺乏舌脉象变化与临床症状变化的相关性研究目前舌、脉象仪的分析程序研究重在还原中医原有的舌脉诊结果也就是用得来的定量资料进行定性分析这实际是对信息的一种浪费通过多中心研究使量化指标与具体病情变化发生相关关系并最后升华为中医量化判断要素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目前舌象仪、脉象仪以科研教学为主由于缺乏指标规范证候标准化研究不完善现阶段舌、脉图像诊断的方法、描述等相关问题均没有客观化的指标一直停留在形象描述的阶段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严重影响了中医诊断客观化的推广和应用。因此临床建立一个统一规范更有利于中医发展。中医舌、脉象仪要研制出像西医心电图一样的新的规范化标准意义深远但难度极大。这就要求各研究单位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学习研究在相关理论及仪器上应尽量统一避免各执己见以达成共识。

社会的发展功能性疾病、亚健康状态等疾病日益增多中医更应发挥其治“未病”的优势通过诊断客观化的研究根据观察舌脉的客观变化进行病、证、脉三者的相关性探讨加强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使脉诊客观化研究能真正地服务于中医临床诊断推动中医药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16127.html

上一篇:[转载]陈禹:世界首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纪事
下一篇:[转载]脉象仪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收藏 IP: 120.231.20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