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约公元前2500-1750年(部分地区从公元前2200年-前1700年),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时代。
哈拉巴文化已经进入文明时期,位于印度河流域。著名城市有摩亨佐达罗以及哈拉巴等,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印章,其中有少量文字,但尚无法解读。公元前1750年后,哈拉巴文化逐渐消亡,至今尚无确切原因。
城市
根据出土的遗址,哈拉巴文化包括了众多小村落,但城市依然众多。城市包括卫城和下城区两部分。以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巴为主要城市。
根据遗址判断,摩亨佐·达罗的西部为砖砌卫城,东部是住宅区和工商业区合成的下城区。由高墙保护。卫城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公共浴池,用砖和沥青铺成,浴池的附近有水井,也有排水沟。浴池附近还有谷仓和行政机构。
下城区遗址中,街道笔直,垂直相交。下城区因此被分成各个小街区,每个街区中又有若干小巷。主街道宽达10米,此外街道上还有许多灯柱,下水道。建筑物分化极其细致,有的比较简陋,有的非常豪华,设有浴池和楼梯间以及复杂的下水道和排水系统。
社会经济
哈拉巴文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部门是农业,栽种的农作物有小麦、大麦、豆类等。印度河流域没有种植水稻,除此之外,椰枣,水果也是人们日常饮用的食物,畜牧业有牛、羊、猪、家禽等。同时狗和驴也被驯养。
哈拉巴文化已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当时已有大量的铜器和青铜器,如斧、镰、锯、刀、鱼叉等,人们还学会了冶炼金、银、铜、青铜、锡、铅等金属,但尚无铁器。
在哈拉巴遗址中,石器占据巨大的数量,但是也有青铜器的农具和武器。此外,哈拉巴文化的民众也掌握了金、银、锡、铅等金属的加工技术。出土了大量的首饰。
纺织业和制陶业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纺锤和染缸,可见其已经掌握了染色技术。制陶技术也比较成熟。
哈拉巴文化的商业也比较发达,黄金从南印度进口,银则从阿富汗和伊朗输入,铜则来自俾路支。哈拉巴文化也开始与两河流域展开了贸易,在两河流域出土了大量的印章。
衰落
这个古老文明究竟是怎样毁灭的?印度的史学家根据遗址和遗物从中提出了种种假说,较有影响的有以下两种:
其一是外族入侵说。持此说的学者都一致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城市遭到了很大的破坏,特别明显地表摩亨·佐达罗的毁灭。而且在这座城市的街巷和房屋里留下了不少像是被杀戮的男女老幼的遗骨。
例如,在下城南部的一所房屋里,发现有13个遇害成年男女和儿童的骨骼横躺竖卧,杂乱无序。同时,被杀的人中还有一个头盖骨上有148毫米深的刀痕,大概是被入侵者用剑砍杀而死的。此外,大街头井旁都发现有尸骨,有些尸骨上留有刀痕,有的四肢呈痛苦的挣扎状。
在下城北部的街巷中,还发现有另一骨骼群,在他们附近还有两根象牙,这一切似乎表明象牙雕刻匠人一家的不幸遭遇。持此说者认为,摩亨·佐达罗经过一次大规模的入侵,居民东奔西逃,从此古城荒凉了。同样地,哈拉巴文化区的其他城镇也遭到了或轻或重的破坏。
在哈拉巴卫城上层更有明显的衰落迹象,特别要提到的是,在这里人们发现有新的陶器类型与哈拉巴文化并存。这一切说明有新的入侵者占据了哈拉巴文化区域。但疑问也随之而来:这些新的入侵者是谁?过去很多学者把他们同吠陀时期的印度--雅利安人联系起来。可是据史书记载,吠陀时期印度--雅利安人的入侵年代要晚得多,他们与哈拉巴文化的毁灭整整相隔有几个世纪。
其二是地质和生态变化说。持此说的学者主要根据印度河床的改造、地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灾来证明这样一个事实:这一切都会给古城文化带来巨大的破坏。此外,河水的泛滥,沙漠的侵害,海水的后退也都会引起生态的巨大变化。不过古城文化毁灭的原因,可能因地而异。例如海水的后退对沿海的港口城市会带来很大的破坏。而且有的学者还认为,《百道梵书》所记载的当洪水毁灭世界之时,只有人类的始祖摩奴一人在神鱼的启示和帮助下造船得救,也许,这可能就是对印度河文明毁灭的一个回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