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主要显示研究结果,论证过程尽可能简单。)
1 中医是什么?
关于中医学有不少定义,本文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主体思维范式而构建的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模型以及防病治病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这样定义?一般而言,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体系包含两大部分,即理论部分和经验部分,二者交融互动。在这里,理论是自然观与思维方式的产物;经验是如此相应的操作技术。本定义主要关注中医学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即形成理论的决定性要素。
2 来自哪里?
2.1 自然哲学思维范式的归纳法研究
按照上述定义,印度医学的定义:以阿育吠陀思想为主体思维范式而构建的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模型以及防病治病的知识体系。
其他传统医学也可以如此定义,这里不一一列举。
从各种定义可以看出,为什么有五花八门传统医学,是因为有千差万别的传统医学理论。更深一层地看,形成千差万别理论的思维方式有否共同特征?那就是类比思维——自然哲学蓬勃发展的神秘推手。
什么是类比思维?即根据两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间的对比,从某一事物的某些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事物相应特征存在的思维方式。类比思维是在两个特殊事物之间进行分析比较,它不需要对大量特殊事物进行研究,因而很难获得事物的一般性规律。但它可以在归纳与演绎无能为力的一些领域中发挥独特作用,尤其在那些被研究的事物个案太少或缺乏足够研究、科学资料积累水平较低、不具备归纳和演绎条件的领域。
在这个基础上,再为传统医学下一个定义:以自然哲学思维范式(主要是类比推理)而构建的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模型以及防病治病的知识体系。
2.2 轴心时代的奥秘
研究人类文明史,不能不考察两个辉煌灿烂的时期:轴心时代和科学时代。什么是轴心时代?即公元前8至3世纪,世界文明史上一个学术思想异常活跃、文化成就异彩纷呈的时代,并形成了三大古典文化中心,即中国、印度、希腊。为什么人类在不同地域,几乎同时取得重大文化成就?国内外学者不断就此展开热烈的讨论,但尚未达到一致性意见。
本文认为,那个时代还没有学科分化,自然、哲学、宗教、文化艺术以及各种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都荟萃在自然哲学的母体之中。各种知识在这个母体中碰撞和搅拌,并在碰撞和搅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类比思维。类比思维一经产生,就显示出创造知识的极大能量,并构建了那个时代最辉煌的成就。但是今天看来,类比思维有得有失:
(1)类比思维是最活跃但最不可靠的推理方法:类比思维具有极大的创造性(今天仍然需要),它在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极其有限、自然知识极其匮乏的年代,短时间内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包括有益的、无用的和荒谬的。当归纳法应运而至(逐渐成熟)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类比思维所揭示的因果关系很不可靠,以实证为后续的科学精神逐渐提炼而出,于是新的科学时代来临了。
(2)类比思维是早期智者最切合实际而又最无奈的选择:类比思维是一种“顾左右而言他”的思维模式。那个让人不可思议的轴心时代,因为人类对本体事物的知识实在有限,各种研究手段和方法远远不够,但是理论思维是人类的特质,而偏偏此时社会分工出现了一些最早“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急于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那是一个理论思维的孩童时代,充满好奇心而又易于被忽悠。按说,那个时代对事物因果关系这种在许多领域至今仍然困惑众多科学家的难题,本无能力探讨。但是天才的智者,聪明地“顾左右而言他”,于是各种自然哲学学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出来,达到了让人惊奇的地步。
(3)类比思维是时代特征,与地域无关:《黄帝内经》云,“智者察同,愚者察异”。轴心时代最突出的表现,是多个文化中心凸显出来,东西方文化层次并没有显示出巨大差异。那时候,在类比思维推动下,各种自然哲学学说满地开花,由于中医原因为我们所知晓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等只是那个时代的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几朵浪花。但从思维方式以及思维水平上,并无大的区域性差别。
三、走向何方?
3.1 我们所处的时代
轴心时代之后,人类进入到逐渐沉寂的中世纪。也许,总结经验、吸收教训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总体路径;漫长的中世纪是人类的沉思。然后,科学时代来临了。
那么,当代中医处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呢?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在哪里?我们继续那个游戏,为今天大多数中国人所熟悉的“西医”下定义:用科学思维范式构建的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模型以及防病治病的知识体系。
事实上,这是我们为现代医学所下的定义。传统意义上的“西医”包括古希腊医学、古罗马医学等等早已进入历史的博物馆,它们也完全符合我们在前面为“传统医学”所下的定义。比较一下两个定义,它们之间的差别仅仅是科学思维范式与自然哲学思维范式的不同,却代表了医学的两个时代(轴心时代与科学时代)。
3.2 什么是科学思维范式
相对于自然哲学思维范式的宽松,科学思维范式是一位霸道的统治者。这种霸道主要现体在:①理论思维必须遵循逻辑规则;②研究问题必须按照实证原则,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这是西方医学脱胎换骨,逐渐向变成现代医学转变的根本原因。
比如,任何知识体系都存在大量的概念,但科学概念必须保证可确定性(可操作性)、可检验性(可淘汰性)。理论是构成知识的主干,但科学理论必须遵循“假说-检验”的基本程序,并在不断检验的过程中无情淘汰旧的学说。
3.3 两种医学的动力学考察
从轴心时代到科学时代发生了什么?现代科学突飞猛进的势头源自于何处?当然要归功于那位严苛的统治者。但是,表现在知识体系构成方面的特征性变化,是基础科学的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和成长。就医学而言,大量基础研究的成果是理论方面的丰富,临床研究和应用基础方面的成果是疾病防治技术的提高。二者交相融汇,相映生辉,产生加速度效应。
看看传统医学的知识结构,由于轴心时代的惯性,理论研究变成了考据学,临床医学始终在黑箱中经验性探索。两个循环圈貌合神离,渐行渐远,形成相互脱节的现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由于自然哲学思维范式的宽容情怀,缺乏建立基础研究的立足点,因此无法产生学科进步的加速度。
3.4 传统医学的走向
(1)当代传统医学的存在价值:由于科学思维范式的霸道风格,现代医学一方面将传统医学里大量与自然哲学思维范式共存的操作技术用奥卡姆剃刀残酷地剃掉,另一方面它还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卫生事业重大需要。
(2)传统医学的现代化:由于思维范式的差异,传统医学一方面不可能在今天的科学时代找到自己有力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如果放弃现有的思维范式,那就是扑向现代医学的怀抱。而现代医学也正以自己强大的消化系统,吸收着传统医学的精华。
最近,我正准备找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中医药项目申报指南,看看其中对中医科学问题的列举。相信我们的专家,一定是夹在两个思维范式之间左右为难,而且在看不到前景的焦虑中品尝产出与投入极不相称的尴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