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抛开所有外在因素(北大校长,院士),看这幅照片,只知道相拥抱的二人是母子俩,你会联想到什么?
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1 这儿子与母亲由于种种政治或其他因素已经数十年没有见面,例如:台湾的老兵几十年才回来见母亲,日日相思,夜夜相念,现在终于母子想见了,抱头痛哭。
2 儿子九生一生回来了,例如:从战场上回来,而在这之前传儿子已经‘光荣’了;儿子被冤,差点不测。母子相见,大喜大悲。
3 儿子这一拜再离开时,前景不测,例:跪拜过完母亲生日后儿子离开就上战场;离远母亲与家乡到外地谋生而存在危险,是不是能够再回来还不太清楚;等。这时相当于有可能‘生死离别’,作最后的跪拜以尽孝道。
4 儿子多年来可能与母亲有误会,一直没有回来看母亲,现在知道自己错了,向母亲真诚‘道歉’以弥补自己的‘无知与不孝’,‘悲感交加’。
总之,按照中国目前的国情,这不是一般母亲过生日这大喜日子的正常‘情景’。
一般情况下,母亲过九十大寿,许多亲朋好友在场,面对镜头,儿子会在正常程序中‘按照当地的风俗与礼节对着母亲下跪、磕头’(这与校长、院士、教授无关),母亲受礼。众人贺之,喜庆。孝道在其中。然后来敬母亲的酒,感谢众人,其乐融融。(几年前我也为我母亲庆祝九十大寿)。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风对着母亲下跪,合法----儿子跪母亲在法理上完全是正当的,合理----儿子跪母亲,不是跪权力,更不是跪在官面前。现在在网上如此热议的原因,就是这‘组合动作’不合‘情理’与‘场景’。
没有大喜大悲,只不过是母亲八十大寿没有回来(我是从网上报道看到这内容,有没有其他原因不得而知),面对许多来贺喜的众人及媒体的镜头,这种下跪、拥抱与热泪让人觉得有点‘想不到’。这种‘想不到’超出人们正常思维与风俗,会让许多人认为有点‘戏’。或者许多人会认为‘不够练达与成熟’,与北京大学校长这超一流人才‘宠辱不惊’‘泰然处之’的素质不相符合。
另一个原因,作为北京大学校长已经有好几次这‘想不到’的动作,例如:创作‘化学之歌’,好象还有几个事情,我一下想不起来了。加上这次,让人觉得周校长‘感情特别丰富’,而北京大学的‘一流学校’之路没有大的建树,这一对比‘热议非凡’。
说一个真实的例子:我的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筒子楼邻居七年),十多年前到江苏灌南县当科技副县长,与他一起的一个科技副县长是交通厅的官员,后来当了江苏省交通厅的厅长。天有不测风云,当这厅长被‘双规’时,我的这位朋友立刻赶去看他(也非常不容易地努力下才做到),一见面后那厅长楞了一下就抱着我这朋友,二个大男人紧紧的抱在一起,眼泪下来了。想想,如果在平时正常情况下(没有双规与不测)打个电话,大家约在一起吃饭,见面有这二个大男人情不自禁紧紧拥抱并流泪的特别动感情之动作吗?如果有这动作,大家认为正常表达感情吗?这可是那位朋友亲口对我说的故事。
我也是昨天晚上见到网上吕教授博文,又通过他博文看了下面二个链接才知道。随感而发。
许多人说,这是周其风的家事,私事,不关其他人的事。不过,既然在大众媒体上将这照片与文字登出来了,这就是‘公众人物’(北京大学校长还真是公众人物,与普通人不同,普通人这样下跪,怎么可能上到网上热议呢)的‘公开事’了,不是对周其风大加赞扬,就是有其他‘不同意见’,当然也有不少‘无动于衷’。所以议议也在情理之中。
再说一句,不管大家如何议,周其风教授照样还当他的北京大学校长,还是他母亲的儿子,无关紧要。只是谈资而已。哈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177-592492.html
上一篇:
大学教师---‘摩登时代’中的‘卓别林’下一篇:
‘一流大学’比的是‘金牌数’,不是‘奖牌总数’更不是‘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