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师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作用
彭渤
近段时间,评阅了很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参加了一些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发现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其答辩能很好体现出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握研究生研究方向,确定研究生论文选题。一般研究生选择导师就基本选好了研究方向。但具体的论文选题,需要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来确定。即具体论文题目的确定需要导师来确定。导师在确定论题目时,除了考虑选题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外,还需要对论文选题进行科学凝练和理论提升。论文题目的合理性、先进性等,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在学位论文评分中占有较高的份额。导师对研究生论文题目的确定起关键作用。
学位论文又不同于一般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除了体现先进性之外,还要体现某个领域的知识层面的系统性。都说论文题目就是论文的“眼睛”,是论文“心灵”的“窗户”。因此,学位论文题目的选定十分重要。既要考虑专业特色、研究方向的要求,还需要体现研究领域的瞻前性、创新性等特征。这其中导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从评阅的20多篇论文来看,大多论文的题目是合理规范的。但也有一些论文题目存在语言表达不通、表达拖泥带水等问题,而且很多研究生的论文喜欢使用“基于……”、“以……为例”、“顾及……的研究”等一些表达方式来确定论文题目。笔者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科学凝练不足的表现。论文题目简洁明快,起到心灵窗户的作用,需要导师把关。
第二,指导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自然科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等的确定,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紧密相关。笔者认为,从学位论文要求和评价标准的角度,本科生论文的基本要求是把握写论文的方法,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就是把握做科研的方法,而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则是体现科研创新。但很多情况下,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是结合具体的科研课题来确定的。因此,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要考虑学位论文的要求和课题科研工作任务两个方面的因素来指导,并确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只有科研一线的导师才能把握好、处理好这其中的关系,对论文研究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第三,提升学位论文的理论水平。很多论文做了很好的研究工作,取得很好的研究素材。但论文在写作表达时,基本就是就事论事地完成论文。使得论文明显具有资料消化不够、理论提升不足等问题。这就是导师的指导作用没有到位的原因。比如近年来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很多论文跟踪热点做了大量的锆石U-Pb同位素原位分析。这个分析一来耗时费力,二来需要得到导师课题大量的经费支持。其研究的目的主要用于确定地质体的年龄,分析地质体的形成和演化等。也有用来进行成矿学分析的。但我接触到的论文大多对取得的这些数据缺乏深入的挖掘和理论分析。在评阅多篇论文后,发现:同样是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一些分析数据显示锆石的207Pb/206Pb比值在0.n的数量级变化,显示正常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而一些锆石的207Pb/206Pb比值则在0.0n的数量级变化,显示明显极不正常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对此,少有博士研究生注意到这个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数据分析的理论水平。我因多年未从事地质学的研究,缺乏这方面文献的积累,对上述现象缺乏正确的把握。但我相信,对这些数据的理解和理论分析,离不开导师的指导。故此,笔者认为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理论水平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把握论文结构的逻辑关系。学位论文的写作也遵循自圆其说的论文写作规则。论文的层次结构应体现严密的逻辑关系。一般研究生自己会把握好这个问题。但在评阅一篇英文学位论文时,本来对研究工作取得的分析数据和研究结果有很好的印象。但读完后,再来看看论文的组织结构,发现存在逻辑关系混乱、条理不清等写作问题。我认为这就是导师疏于把控的结果。
第五,把握论文的写作水平。我们认为,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除了有很好的研究工作外,还需要体现优良的写作水平。这包括论文的语言表达、组织层次结构、论文重点和创新点的体现等很多细节方面。导师在批阅研究生的论文时,对论文的写作水平最清楚、最了解。如果做了很好的工作,而由于写作上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影响论文的评审结果,那是很遗憾的事情。因此,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论文时,还需要为研究生把握论文的写作水平。除了语言表达等基本功之外,还需要一些艺术的处理。
总之,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作用是全方位的。在某种程度上,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也是导师指导水平的体现。因此,作为研究生不能忽视导师的指导作用,应与导师密切配合完成论文。而作为导师,也应明确自身的职责,真正起到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指导作用。
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谨此为谢。
2022年6月30日长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