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清华简《越公其事》也是可疑

已有 1199 次阅读 2024-6-1 22:50 |个人分类:清华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本打算结束对清华简的讨论,重拾三个月前的工作——核实金文历谱和西周王年;不过,多位专家说清华简《越公其事》和枣纸简《吴王起师》,因而看了20211119日清华简国际会议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Q4y1v7Mo/ 1:29:40-1:42:00为赵晓斌先生报告枣纸简,其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Yuri Pines(尤锐)报告,知网有论文(陈鹏宇译)

教训类叙事与自强之道——读清华简《越公其事》. 出土文献, 2023(4):133-152+158.屏幕截图 2024-05-30 180058.png

网购“2020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 2021.5”。可惜,“湖北枣林铺战国楚墓仅介绍“造纸厂M46现存坑口残长4.16、残宽2.19、残深2.33 ,未见保存完好的棺椁尺寸,因而不能判断其时使用秦尺23.1 cm 还是周尺21.5 cm竹简2020年10月30日出水,保存异常完好,“颜色鲜亮”——赵晓斌先生报告时用语,但没有放大的简文图片。

Scan0004.jpg

屏幕截图 2024-05-30 180239.png

屏幕截图 2024-05-30 180315.png

枣纸简《吴王起师》全文尚未公布,能否成为清华简全部为真的铁证,笔者不敢判断,只是觉得清华简《越公其事》可疑之处颇多,略述如下。

《越公其事》有75支简,简长41.6厘米,满简3133字。前三章兵败求和(17/于1)4~9章“五政”图强(1/20),后两章决战灭吴(9/于1)Yuri Pines认为:“‘五政’中对‘于’的大量使用,是对古语的追摹(尽管我在这部分简文没有发现其他类似的例证)”,竟据此判断《越公其事》不伪,也是有趣。不过,《楚居》16支简(9/5)总该是一次成篇,第一支简首见“於”,而后三见“于”, “于京宗”和“於京宗”同见于第二支简,又该如何解释呢。

西周用“于”,春秋向“於”过渡。战国中晚期的望山、包山、郭店和葛陵楚简,用“於”528次,用“于”仅10(部分与引文相关),如《包山楚简》介词“於”119 次, 而“于”仅一见且非介词。已见楚怀王六年(BC323) 的鄂君启车节和舟节各两件,12个“於”金文字形相同;《楚辞》只用“於”而不用“于”。现代书家混用“于/於”则是多见。

楚国用“与”作并列连词,而秦晋用“及”。《楚辞》《庄子》以及《老子》《晏子春秋》《论语》《孟子》“及”199 见,作并列连词仅1见于《孟子》所引《尚书•湯誓》。《尚书》《诗经》《左传》则是混用“及”和“与”。

张玉金先生(2011)统计,楚简并列连词“及”6例, 1例出自《郭店楚简•缁衣》中引文《尚书•尹诰》,检索 中國古代簡帛字形辭例數據庫 (bsm.org.cn)确认,5例皆出自购于香港文物市场的上博楚简。清华简大《越公其事》《楚居》《系年》并列连词“及”各有5511例,作为战国楚简也就可疑。

此前说过,“安() 始”文献罕见。清代孫詒讓《墨子閒詁》卷十三给出“焉始”二字連文四条,但No.34征引有误,另两条可排除:No.2 或原简文有重文符号,雕版时“”为衍误,《墨家•魯問》“焉”可上属为句,作语气词。No.5之“焉”不作“于是”讲。

屏幕截图 2024-06-01 200324.png

清华简“焉始”15见,《系年》有7例,《越公其事》2例:“越王句践焉始作纪五政之律”、“王大喜,焉始絶吴之行李”。又及,先秦两汉文献“安始”连文仅见于安始而可?”3,“安”为“如何”而非“于是”。

朱歧祥先生、房德邻先生已对清华简《越公其事》辨伪。前者文章尚未拜读。房先生说,《墨子•兼爱中》“昔越王句踐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而简文“王乃试民,乃焚舟室”,与清代孫詒讓《墨子閒詁》“和合之”注文有关:此三字無義,疑當作「私令人」,下讀。

检索“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https://ctext.org/zh, 约2400字的《越公其事》多例用词未见于先秦两汉文献。有说“波往”类于“奔波”,也有说“颇往、播往”,皆未见于文献。“越王句践乃命边人聚怨,变乱私成,舀(挑)起怨恶”,“私成”和“/挑起/导起”皆未见于文献。吴王所说“凡吴之善士将中半死矣”, “中半”首见于南北朝之《孫子算經》。“是以劝民,是以收宾,是以勼邑”,“收宾”未见,“延宾”首见于汉末《蔡中郎集》。 

赶阩() // 修险 // 继纂 // 齐膝 // 齐执 // 敦力

敦刃 // 敦齐 // 豕斗 // 中半  // 远夫 // ()

收宾 (延宾*) // 抑荒 // 陟栖 // 徼求 // (/)

波往 // 敕齐 // 私成 // 荒畏 // () // 昆奴(阍奴) 

整理者隶定的“罹甲/缨冑”均未见于文献,而检索“甲 more 冑”,多见“被甲攖冑、帶甲嬰冑、被甲嬰冑”。吴越相争,《国语》《史记》《左传》《墨子》《吕氏春秋》多有记叙,视角不同而文本有异。若是现代人编写新文本,自当有新词。此外,“勿许、弗许、不许”分别1、1和2见;“越”多为(/)()仅两见,后者与包山楚简相同 

5   知网见到六位硕士研究生的“清華簡《越公其事》集釋”:安徽大学郭洗凡,东北师范大学罗云君,山西大学史玥然,河北大学何家欢,河北师范大学张朝然,吉林大学段思靖。难解之处颇多,略述一段

image.png

吴师大北,至于吴。越师因军吴,吴人昆奴入越师,越师遂袭吴”,“乃”字虽多却句意难解。整理者称“吳人昆奴,吳人淪為昆奴者。昆奴,未詳,疑是奴之一種,或以為昆奴為人名”,专家各有释读;“”训读为“旋/且/数/三”,前者为整理者意见,后者为石小力先生主张,可惜清华简之外见用例,且不能从字形、读音给出解释。

石小力清华简《越公其事》与《国语》合证.文献, 2018(3):60-65

屏幕截图 2024-05-31 114939.png

《越公其事》两处“三百”为合文,三年、三工、三品的六处“三”皆作“厽”,“厽”另有三例在《治政/治邦之道》。清华简“三”以三横占绝对多数,那是当然。

屏幕截图 2024-06-01 201400.png

专家似未注意清华简类似构词另有5例:《皇門》疋驅疋教;《芮良夫毖》疋糾疋由、疋穀疋均、疋順疋教、疋箴疋謀。整理者释读为“胥”,训为“相/相互”。

“疋”23见于清华简10,仅两例字形特别,其余大致相同;个别“口”有楷体的笔意,可对比郭店、包山出土简文。《越公其事》“疋”另三见为“申胥”。《良臣》“吴王光又五疋”;不过,“伍胥、申胥、申子胥”文献未见,“伍胥、申胥”3345见,而尊称“伍子胥”122见。“伍”中”为误添,类似人名《系年》有多例

屏幕截图 2024-06-01 201243.png

6   清华简行款混乱,长度复杂(参见楚墓出土的漆奁和地摊购买的清华简 )部分可能适用秦尺23.1 cm。如《筮法》《别挂》简长35 cm16 cm,尽管数据精度不明,为一尺五寸(34.65 cm)7 (16.17 cm)可能性很大,因为《筮法》有特别的布局(下图)。《邦家处位》41.5 cm,《虞夏》以及《越公其事》41.6 cm精确到 mm,为秦尺的一尺八寸(41.58 cm)枣纸简《吴王起师》简长46 cm为二秦尺 (46.2 cm),或许不是巧合。

XUNXU 2.jpg

吴越楚使用周尺,而出土的战国楚简适用周尺21.5 cm (补充:郭店楚简最短为12.9 cm六寸整),完全没有疑问。现在的问题是,­《越公其事》《吴王起师》简长1820秦寸,而说成 19.3521.40 周寸总是不妥;至于前者满简31~33 而后者仅23~30 字,则是次要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436518.html

上一篇:假如清华简全部为真
下一篇:从“首次发现”说部分清华简或伪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18 杨正瓴 高宏 王从彦 刘进平 朱晓刚 郑永军 杨卫东 孙颉 孙南屏 刘炜 崔锦华 杨学祥 张晓良 郭战胜 钟炳 曾纪晴 杜占池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