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此前确定陶寺遗址使用华尺18.5 cm(原名先周尺欠妥),证据虽不能说充分,但也颇为坚实。从博文[1] 复制简报[0]有关 的部分文字如下·。
[0] 高炜, 李健民. 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 考古, 1983,(1): 30-42+100-103
[1] 2021-04-14 山西史前曾使用尺长18.5 cm和19.7 cm
[2] 2021-07-14 尺长与考古——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M1650木棺痕迹呈横截面作梯形的长方体,盖板宽50 cm 二尺七寸过0.5 mm、底板宽65 cm三尺五寸过2.5 mm,头端高56 cm三尺过5.0 mm、足端高37 cm二尺,只是长190 cm十尺过 5 cm ,偏差过大,或许内长十尺。
彩绘盘(M3072:6,左) 外壁饰隐浅绳纹,内壁磨光彩绘蟠龙,口径37 cm二尺整,底径15 cm八寸过2.0 mm,沿宽1.8 cm 一寸欠0.5 mm;高8.8 cm 尺寸不整或与口沿相关,或内深取整。折腹罐(M3016:6,右) 高13.8、口径14 cm,七寸半欠0.8 mm 、过1.2 mm,底径7.4 cm 四寸;线条图上折腹处高四寸、径八寸。深腹斝(M3015:30) 通高24 cm一尺三寸欠0.5 mm、口径18.4 cm一尺欠1.0 mm;腹底距地六寸。豆(M3073:14) 高11 cm 六寸欠1.0 mm(豆盘高二寸)、盘径18.6 cm一尺过1.0 mm;柄径二寸半。………
该遗址出土丰富,简报介绍器物多制作精良而能确认尺度18.5 cm。简报前言说:“工作过程中曾经得到临汾地区襄汾县各级党政部门的积极支持。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张之恒、戴宁汝同志并77级同学12人参加了80年春季的发掘工作”。四十多年前参加发掘的前辈和同学倘若看到这些图片,或许四千多年前的场景浮现眼前,而流年似水的感叹涌向心头。
附注:博文[1,2] 所说较简略,再请博友看一件简报[0]介绍的特殊器物。
仓形器高24 cm一尺三寸欠0.5 mm,底径15.8 cm 八寸半过0.7 mm,线条图大致准确;纵向分隔 六寸/一寸/六寸而门洞高五寸;中部直径 或为一尺一寸;能有门洞参数就更好了。因为纵向有尺寸设计,不能以夏尺15.8 cm 解读。又,所附骨匕长22.3 cm 一尺二寸过1.0 mm;其前后介绍的玉管长3.8 cm 二寸过1.0 mm、蚌镞长7.5 cm 四寸过1.0 mm。
考古测量的形体参数未必是古人制作时的控制尺寸。陶灶通高不整,但口径、肩高、门高以及腰宽尺寸规整;绳纹部分高六寸,其顶部与出烟孔齐平,距底一尺稍欠,不知是制作还是制图偏差?下图是A4 页面宽度,图上1 cm 相当于 一华寸1.85 cm。
部分器物,并非全部,古人制作时有尺寸考虑,但肯定有误差,实际值总是在设计值附近——或许近于正态分布,少数可以非常精确。假如没有尺度而随意制作或随料制作,同一件器物有两个乃至三个数据与整寸偏差在1.5 mm 或整尺偏差1.5 cm 之内,就是发生了小概率事件。孤立的小概率事情当然可以发生;不过,如果陶器、石器、玉器乃至房址之中发生了多种、多个“小概率事件”,就该判断数据背后存在某种控制因素即尺度。
口径整尺偏差1.0 mm、另一部位整寸偏差1.0 mm,倘若没有尺度而随意制作,出现几率小于 1/360,简报[0] 介绍18件陶器已有如此器物三件,巧合虽说不易,也仍是可能 ( 对18.5 cm 的数据需要谨慎,部分可能是圆整数据)。不过,仓形器高24 cm一尺三寸欠0.5 mm,底径15.8 cm 八寸半过0.7 mm,纵向另有三个尺寸规整,想来有尺寸设计而不是巧合。陶灶有尺寸设计而存在制作偏差:口径22.4 cm 一尺二寸过2.0 mm,也可能是使用的磨损。
2 当年有尽快测算各地尺长的念头,阅读颇为粗疏。一月前测算陕西神木的石峁玉器适用尺长16.10~16.15 cm,但未能确定营建石峁古城所用尺长——大量精美玉器、神像充填石墙,琢玉与筑城想来不是同一族属。其间又看了石峁与陶寺关系的讨论,方才知道何驽先生2005年确定陶寺尺长25 cm[3],并以此分析“圭尺” 痕迹[4,5],得到许多有趣的结论[6]。
[3] 何驽.从陶寺观象台IIFJT1相关尺寸管窥陶寺文化长度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2005,(10):22-33.
[4] 何驽. 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级大墓ⅡM22出土漆杆“圭尺”功能试探.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9,28,(3): 261-276
[5] 何驽. 陶寺圭尺补正.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1, (2): 151—169
[6] 徐凤先, 何驽. “日影千里差一寸”观念起源新解.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1,(3):278-287
可惜,至今未能找到文[3],不知尺长如何确定;托人致信,不知道有否回复。不过,若不说几句话似不能安心过年——陶寺文化尺长并非何驽先生所说25 厘米,而是18.5 cm。
3 文[7] 介绍被毁扰的王级竖穴土坑墓,开口长5、宽3.65 米,底长5.2、宽3.7米,墓深约7米。墓穴被毁扰、葬器坍塌,但墓底长宽或许近于设计尺寸,以华尺18.5 cm 测算,长二十八尺过2 cm、宽二十尺整,深三十八尺欠3 cm。偏差与数据精度相当,不必在意。
[7] 何驽, 严志斌, 宋建忠. 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中期墓葬.考古, 2003,(9):771-
未扰区域出土有彩陶8件、玉石器18件套、漆木器25件,等等;确定尺长似乎没有难度。可惜,发掘简报 [7]中未见器物形体参数,仅有照片。文[4] 提及两件玉戚长16.6、14.3 cm,但未说明编号;文[5]介绍双穿玉戚M22:128 长16.6 cm 的垂悬功能、单穿玉戚M22:23 长13.8 cm的景符功能。三件长度以华尺18.5 cm测算:九寸欠0.5 mm、7.73 寸、七寸半欠0.8 mm。玉器随料制作或来自域外都是可能。
文[5]“高炜惠告1984年发掘的陶寺早期王族墓M2200,墓长370、宽293、总深315 厘米”(未能找到发掘简报核实),即华尺18.5 cm 的二十尺、十六尺欠3 cm、十七尺过0.5 cm。总深315 cm 不能看成二十夏尺欠1 cm,因为还有另两个数据。
4 墓IIM22 有直立漆杆痕迹,套箱整取、室内清理[4,7]。“漆杆顶端发掘过程受损,可见顶部断面被挤压成蝴蝶状,估计原系木质的空心管状杆体,是圆是方已无从判断”。残长171.8 cm,文[4] “根据当时取土土层的厚度判定,残损部分不超过10厘米” 而复原总长180.1 cm;文[5] 因计算需要又将总长修订为187.5 cm,如此残损达到15.7 cm。又,宽3 cm 左右的木质杆体似乎不会空心管状,而中间长 26.4 cm的一段没有痕迹最好能予以解释。
学界多认为漆杆是横置的圭尺,但测量“表高八尺的冬至日影” 偏短,需移杆一次。笔者对此完全没有主张,只是觉得或因杆件靠近壁龛而痕迹已显著变形失真,且多处缺失,也不知复原图是否准确。请放大照片对比。
陶寺遗址距今4000年前后,大型建筑想来要使用尺件。可惜,文[8] 没有给出主体殿堂(上)的长宽;不过,倘若下图准确,基于标尺测算主体殿堂的长宽为华尺18.5 cm 的一百四十尺和一百尺,与网上找到的俯拍照片 "中偏右的南北柱洞相距约11 米(六十尺 11.10 m) " 大致相符。这还需要考古专家确认,博友您至少可以确认照片上的长宽14:10 啊。
[8] 何驽, 高江涛, 王晓毅. 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中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考古, 2008,(3):3-6
5 且不说笔者确定的周尺21.5 cm、商尺19.7 cm 及若干更短的史前尺长,秦汉尺23.1 cm 完全没有疑问,更早两千年前的陶寺遗址不会使用尺长25 cm,而是华尺18.5 cm。
附录:报告[9] 介绍的前两座墓葬,M8 棺长1.84、宽0.84 米,十尺欠1 cm、四尺五寸过0.8 cm;M13 棺长1.86、宽0.64-0.74 米,十尺过1cm,三尺五寸欠0.8 cm~四尺整。精确到厘米的数据为尺长18.5 cm 提供了佐证。
[9] 梁星彭, 李兆祥, 张新治. 山西临汾下靳村陶寺文化墓地发掘报告. 考古学报, 1999,(4):459-486
[10] 胡建. 山西襄汾县丁村曲舌头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考古,2002,(4):29-40
距陶寺20 km的曲舌头遗址[10] 使用华尺。浅穴圆角方形房址,带门道长3.8、宽约3.72 m,长宽设计值就是 二十尺 (370 cm) ,后开设坡状门道使长度稍有增加,门道宽四尺半~六尺半(83.3 ~120.3 cm),灶面直径四尺半。些许偏差不必在意,而“距今四千年前的普通居室也有尺寸设计”值得注意。此外,敛口缸形体较大,测量数据精确到厘米而恰巧尺寸规整;以华尺18.5 cm 直接测量,或许能够知道更多信息,如肩径可能是标志尺寸——二尺缸。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