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得南宋之助灭金;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元,1279年灭南宋;1368年元惠帝逃离元大都(北京),元朝为明朝所更替。学界依据文献记载确定的元朝尺度有30.6~41.25 cm十种以上。文[1] 基于元朝的一方王印11.3 cm, 14方从九品至正三品官印边长5.6~8.5 cm,利用《元史》印章规制,如王印三寸、从七品一寸八分,计算尺长的均值34.85 cm而厘定元尺35 cm”。该尺长为文[2]采信。不过,印章形制较小且多偏大(?),如此离散数据的平均值并不能作为国家制度的尺长:五方从七品官印边长6.1、6.2、6.4、6.4、6.4 cm,计算尺长33.8~35.6 cm,相差1.8 cm。
[1] 丘光明,丘隆,杨平. 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 科学出版社,2000. 392-397
[2] 熊长云. 元尺考.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23,(3):69-81
倘若器物制作使用尺件,则控制部位的尺寸规整,据此可以确定“长度单位”——长度的公因子就是寸长,并不需要文献记载的尺寸。据此从传世名画确定元代初期尺长为33.4 cm,后期社会用尺或增加至34.5 cm,并以少量青铜器、漆器验证;建筑使用鲁班尺31.0 cm。如故宫博物院藏钱选《八花图》纸本设色,横333.9十尺整,纵29.4 cm 则是精确的八寸八分(33.40*0.88 = 29.392),想来有意为之。
元代建筑使用鲁班尺31.0 c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79137.html
元朝的尺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05394.html
[3] 杨益清. 大理发现元初同刻一石的加封孔子圣旨及立碑文告.文物,1987,(11):96
[4] 吴艳.大理市博物馆碑林.大理文化,2012,(7):95-100
[5] 石画记.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2626809
1 文[3,4]介绍云南大理市碑林的“加封圣诏碑”:通高3、宽1.2、厚0.2米;半圆形碑额高、宽1.2米, 正中刻楷书“加封圣诏”四字,周刻双龙捧日浮雕;碑身高1.8、宽 1米,四周刻缠枝莲纹,中间刻碑文: 上段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元武宗加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宜王”圣旨;下段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尚书省据旨行文各地的立碑文告及刻立碑石职事人员名单。
不过,网文[5]称“高255、宽100、厚20厘米”,宽厚的数据与文[3,4] 相同,高度差别较大。网上有多张全景以及石碑局部的照片可资判断:碑额底宽与碑身宽度为 1.2比1 没有疑问,但碑额高宽并不相等,约为0.95 比 1.2,而碑身高宽比也小于1.8比1。请注意,照片所示碑身上下宽度几乎相同而准确可信,而看照片上碑额的高度与底宽大致相当,属于视错觉。
碑额和碑身的宽度为1.2比1 准确,假设数据1.2米和1.0 米也是可信,那么就是元尺33.4 cm的三尺六寸和三尺,厚度20 cm 就是六寸。照片所示碑身上下宽度几乎相同,上方太阳为正圆且直径五寸,照片并未失真而可以用于测算:额书外框上距顶一尺,下距底五寸;碑额高二尺八寸,碑身高五尺稍欠,即碑高260 cm 稍欠,与文[5]数据相当;碑文宽度为二尺四寸,右下角立碑人名录的宽高皆为一尺六寸。其他尺寸不再细说。
以上基于照片的测算未必准确;不过,实际测量想来能够确定“加封圣诏碑”是否适用尺长33.4 cm。假如是肯定的,那么对“元朝加封孔子”而在全国立碑,可以做进一步解读。石碑的背面比较特别,似乎有化石。
2 石碑多是单件制作,未必都有准确的尺寸。此外,元代中原地区的建筑使用鲁班尺31.0 cm——北宋后期的社会用尺。中原地区的石工有无可能使用鲁班尺呢?河南济源的济渎庙“投龙简记”碑, 原嵌于临渊门后壁,1984年春移至天庆宫玉皇殿。元延祐元年(1314年)八月立,周应极撰文,赵孟頫书丹。图片上碑身高度略大于宽度的两倍,网上数据“高114、宽62、厚28厘米”或许有误。倘若原设计碑身嵌入碑座的凹槽,碑座上方碑身的高宽可能为2比1:适用鲁班尺31.0 cm,高四尺、宽二尺而厚九寸。打算暑假去济源,看能否实际测量。
3 文献或网络数据的准确性难以知道,故而判断石碑的适用尺长需要谨慎。如“三秦游网”的陕西文物栏目介绍隋唐时期碑碣,花费三个小时阅读并录出99通石碑的形体参数,企图确认唐尺从29.6 cm 调整为30.8 cm的年代。第一通碑“贺若谊碑 隋开皇十六年(596)刻,碑高336、宽128厘米,存兴平文庙中。贺若谊为隋朝大将,封海陵郡公,《隋书》有传”,而“兴平文物大全”的介绍则是“通高3.12米,(碑身)上宽0.95、厚0.30米,下宽1.15、厚0.32米,碑首高0.95、宽1.15、厚0.35米,圆首为高浮雕六螭盘旋下垂。隋贺若谊碑暨大观圣作之碑具有突出的隋唐碑特点:碑身上窄下宽,上薄下厚,有斜刹;碑身和碑首系两石刻成”。
两处介绍皆无照片而数据完全不能协调。又核实三通石碑,叹息一声,放弃了测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