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课余阅读文献、编排历谱,得到西周王年如下表所示,其中武王、成王、康王之元年参照断代工程报告简本[0] 及金文历谱负责者陈久金先生的修改稿[1]。
[0] 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0.
[1] 陈久金. 对西周诸王的最终修正意见.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2017, (1):9-23
[2] 张培瑜. 张台长的天文年代与古天文研究.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2002,(Z1):39-54
[3] 刘次沅. 从天再旦到武王伐纣——西周天文年代问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6.
[4] 朱凤瀚,张荣明编. 西周诸王年代研究.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8.
《简本》成果已为第六版《辞海》采用,欠妥之处颇多[2]。另列出今本《竹书纪年》及近世六家之说以作参考[3,4],其中白川静为日本人,倪德卫为美国人;古本《竹书纪年》有“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及“自武王至幽王二百五十七年”[4]。
1 藏日本出光美术馆的静方鼎“隹十月甲子(1),王在宗周,令师中(罒/水)静省南国,……;八月初吉庚申(57),……至,告于成周;月既望丁丑(14),王在成周大室,令静曰,……”,这应该是两年间的事情,断代工程 [0] 排在BC978、977 是准确的,冬至日在正月即建子。在文[3]的月朔表上略作标示如下,公历为儒略历,冬至在12月29、30日。
庄白一号窖藏出土的折尊、觥、方彝,铭文“隹五月,王在(广干)……,戊子(25)……隹王十又九祀”,因有同出史墙盘的铭文,折器在昭王世没有疑问;但BC977 之五月没有戊子(25),而次年BC976 建子,戊子在朔后四日。静方鼎的时间是昭王十七、八年,而不是断代工程确定的十八、九年。
文献有昭王十六年、十九年南征,相关铜器很多,只是缺少年代;如中方鼎十又三月庚寅(27)、遣尊和遣卣十又三月辛卯(28),似可排入昭王十六年[5],该年同样建子而年底有闰。此外,文[5] 称盠驹尊十又三月甲申(21) 之三月两字为合文,并非十二月,同为昭王十六年;此说想来正确——甲申为朔后十六日。
[5] 何景成. 盠驹尊与昭王南征——兼论相关铜器的年代. 东南文化, 2008,(4):51-55
上述铜器七个日期排入连续的四年,昭王十六年和十九年底置闰,皆为建子。请注意,月朔表BC 976 最后有连续四个大月30天,西周想来不会如此——或许有连续三个大月,即昭王时代的月首与实朔或胐日的最大偏移可达两天。静方鼎“八月初吉庚申(57),月既望丁丑(14)”是实朔戊午(55)后两日和十九日,或许其时初吉就是胐日,而既望是月圆而未亏。铭文月相是依据日期的推测,与实际天象未必就能精确相合——月亮并不总是举头可见。
昭王十六~十九年为BC979~976只是猜测,并非数学证明。月朔表有5年、10年、31年的近似周期,但现在是连续四年的七个日期,“八月初吉庚申(57),月既望丁丑(14)”跨越十八天,回旋余地已经很小,还有闰月及建正的要求呢。此外,古本《竹书纪年》有“周昭王十六年,伐荆楚,涉汉,遇大凶。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稚兔皆震,丧六师于汉。周昭王末年,夜有五色光贯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而BC976年5月31日中午有荆楚地区可见的日全食,或许就是“天大曀”[4],即该年为十九年。
昭王元年为BC 994 年,共二十二年。
2 穆王至幽王时段的金文历谱如下,有“年月日铜器”83件,四要素俱全者74 件;断代工程该时段使用的铜器为61件。月相词语初吉、既生霸、既望和既死霸以A、B、C和D 表示,其含义依据张培瑜先生、陈久金先生:既生霸在前半月,既望在月圆至未明显亏缺,其后是既死霸。初吉最初或许是胐日,其后转为“最初的吉日”。克钟“十又六年九月初吉庚寅(27)”和克盨“十又八年二月初吉庚寅 (27)”,以及两件师兑簋,如果属于同一王世且铭文无误,则意味着“初吉”分居前后的半月。
表中给出铜器王年对应的主体儒略年、该年的建正以及月份的朔日干支;部分年份给出正月朔日的儒略历日期,若建子则冬至日在其后,而建丑则在其前。各年的建正都在月朔表标出(略去不贴),置闰都是合理的。似乎闰月设置存在“使正月之首日靠近冬至”的趋势。
青铜器的分期断代比较复杂,如“五年和六年琱生簋铭文中的召伯虎,或以为即《诗·江汉》中的召虎,因而推定两簋为宣王时器。但从器形和纹饰考察,它们不能晚至宣王时期,宜定为西周中期器”[6]。故而部分铜器给出多个合历王年,以蓝色粗体标出较有把握的判断。
如前篇博文所说,笔者相信三位专家所指四件伪器,故而没有排谱。此外No.65的 (余册大)簋“为近年国家博物馆入藏器”,笔者尚未见器物照片和铭文拓片,也不知道其形体尺寸;文[7] 称其属穆王世,“唯廿年又四年才(在)八月既望丁巳,为二十三日,只能大致可以认为还在既望范围内”。排入上谱穆王世为十三日、宣王世为十五日,后者可合既望。
[6] 王世民, 陈公柔,张长寿. 西周研究, 文物出版社, 1999.
[7] 朱凤瀚. 关于西周金文历日的新资料.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4,(6):11-24
[8] 朱凤瀚.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年来征集的西周有铭青铜器续考. 中国书法. 2021,(2):56-83
3 对历谱的详细说明容稍后给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