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趣事——十五的花灯、烟花和火把
过去农村过年,最热闹的,一是初一,二是十五。十五,有的地方叫元宵节。
小时候在老家过十五,除了各家各户都要千方百计做点好吃的之外,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三件最快乐的事。一是扎花灯,二是放烟花,三是耍火把。
所谓扎花灯,就是在十五前孩子们在大人的指导下,或是自己的创意,用铁丝、竹片、彩纸、浆糊等物做成一个灯笼,形态各异,最多的是球形,也有的扎成方体形、多角形,或各种动物的形状。其中,有一个叫李景光的大龄同学,聪明绝顶,还扎成了“走马灯”。到十五的晚上,在里面点上蜡烛,火红通亮,或挂在门前,或提着到街上去玩。有的买不起或不舍得用蜡烛,就到杀猪的地方,捡来被甩掉的猪蹄壳,装上猪油,按上捻子,点燃后,照样光彩明亮。夜幕降临,扎有花灯的男孩、女孩,提着自己的花灯,凑到一起,比赛谁的灯漂亮、亮堂,相互指指点点,说说笑笑,十分好玩。
所谓烟花,是用一种柔软、易燃的棉纸,卷上土制火药和盐末,细若麦秆,长约25公分,点燃后,噼里啪啦,火花飞溅。我们老家的土话叫“提景儿”。只是这种烟花工艺虽简单,但没有特殊的机具,很难自制,要到集市上去买。十五时,凡有小孩的家庭,多少都要买一点。孩子们提着它,点燃后,在街上乱跑,高兴极了。
而对于大点的男孩子来说,最富刺激性的就莫过于耍火把了。
所谓火把,是把高粱秸秆压扁后,用细绳捆扎起来,里面包上一些易燃的柴草,长约1米多,粗细以用双手握住合适为宜。十五的晚上,全村的男孩子们持着火把,齐集于村头,将火把点燃,一边挥舞着火把,一边高声的喊着口号,唱着歌谣,向着邻村方向进发。这时,邻村也会有同样的火把队出来应战,双方吵着、闹着相对而行,比谁的火把多,燃得旺。当双方距离很近时,就各自摆开阵势,相互较劲,用语言和动作相互挑衅,以至于有时会闹到双方举着火把相互对攻起来。只是一旦发生这种紧急状况,就会有人回村报信,大人们就会急忙赶到现场,加以制止,以免酿成大祸。然后双方休兵罢战,各自都认为占了上风,唱着跳着,凯旋而回。据老人们讲,这是我们那里的一个传统。历史上确有两个村之间因此而发生有大人参加的打斗的情况。我猜想这是古时不同部落和或氏族为争夺生存空间或资源而相互械斗的遗迹。只是这种情况到我们那时候,没有真正发生过,不然损失就大了。
总之,过去农村的十五,孩子们比现在好玩多了。现在的农村,十五的晚上,大家都躲在家里喝酒、打牌、看电视,街上一片寂静,孩子们几乎什么欢乐也没有了。这是否也是现代文明的一种缺憾呢?
祝各位网友元宵节快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7: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