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gd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gdt

博文

清扬:关于道地怀山药的几个问题

已有 3167 次阅读 2018-12-10 15:48 |个人分类:生态农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关于道地怀山药的几个问题


作者:清扬

 

 

【原编者按】近10年来,焦作市的铁棍山药(怀山药品种之一)声名鹊起。网上相关信息鱼龙混杂,引起外地一些消费者的困惑。笔者根据30年的怀药产区生活体验,与当地怀药国家非遗传承人等药农切磋,以及观察思考,现将“四大怀药”道地产地的一些基本信息,总结整理如下,供爱好者参考、探讨。

 

黄河出洛阳峡谷地带以后,在中游末端焦作市地域内,与太行山涌裂而出的济水、丹河、沁河交织泛滥,形成的东西纵横100公里的冲积平原,塑造了“四大怀药”的独特禀赋风貌。

焦作北靠太行山,南凭黄河,北高南低,呈山河环抱之势,先后有覃怀、河内、怀州、怀孟路、怀庆府等古称。

确切记载,“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怀牛膝),在焦作市具有2800余年的驯化栽培史。属于国家地理标识产品、原产地域产品。

 

一、道地溯源

 

古代的怀庆府辖区,包括焦作市的沁阳、博爱、武陟、温县、孟州、修武六县市,以及济源市、阳武县、原武县等地。

沁阳、博爱、武陟、温县、孟州种植怀山药历史悠久。历史早期,怀药属于太行山植物,后期人们驯化引种。隋唐后,怀药作为贵重药材逐渐向南部扩种,主产区位于沁河两岸与黄河北岸的广大冲积平原。沁河下游北侧的修武、东侧的武陟东南部,局部水位高,属于水稻耕作区。明清时期,四大怀药成为当地重要产业,药业发达,商帮林立。

改革开放以来,武陟和温县交界的大封镇、小董乡、西陶镇、武德镇、赵堡镇一带,是怀山药种植最集中、加工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近10多年来,主产县之一的温县政府重视农业,将怀药作为龙头产业推进。其他县则重视程度不够。

 

二、焦作道地成因

 

黄河离开洛阳后,在焦作孟州地界进入平原地带。

北边太行山,南为邙山、黄河,北高南低,带状分布。

作为黄河北岸最后的重要支流,太行山涌出的济水、丹河、沁河三条大河,南入黄河,形成了富饶的冲积平原。加之海拔落差,地下水渗延,其裹挟的丰富矿物质、微量元素,构建了当地土壤的特色。

当地北山南河的迎风坡、海拔、地下水位、纬度、光热,河阳兼山阳的地貌等,近3000年的驯化栽植,历史地形成了当地的怀药禀赋风貌。

 

三、土壤构成与差异

 

当地土壤系黄河、济水、沁河、丹河交织泛滥淤积形成。主要有三种土壤:沙土、两合土(沙土与壤土的混合土)、壤土(垆土)。

历史上,沁河等水系、清风岭、黄河塑造了当地丰富的土壤类型

夏秋季节,黄河泛滥时,因流速与密度差异,细沙沉积,粗沙上浮。当地俗话:“快沙慢胶泥”。洪水退却后高处则为沙土分布,低洼河沟地带往往富集黄河的胶泥土(垆土的早期形态)。

沁河以北地带,属于沁河泛滥区。以沁河裹挟太行山的风化岩石类型的棕黄色沉积壤土(俗称的垆土)为主。

沁河与清风岭之间,属于黄河、沁河、济水(济水消失,丹河入沁河)交汇泛滥区。沁河壤土,与黄河沙土、胶泥土交汇,根据含沙量、泛滥流向不同,三种土壤类型呈不规则分布。以两合土、垆土类型为主,沙土次之。

清风岭与黄河之间,属于黄河、沁河、济水泛滥区。黄河北岸清风岭,系秦岭余脉,绵延100公里,穿越沿黄的孟州、温县、武陟三县南部。济水、沁河的众多支流冲破清风岭屏障,南入黄河,互相泛滥淤积的土壤,以两合土、沙土为主,垆土程度次之。

农耕塑造了土壤。在黄沁河泛滥区,在横断面可以看到,因周期性泛滥,胶泥土与沙土层常上下叠加分布。胶泥土耕种一些年后,随农家肥的介入,地表40公分的耕作层因耕犁翻动,与沙土混合,岩石般的层状瓦解,成为垆土地或两合土。

垆土与沙土颜色存在差异。沙土表层疏松,色浅。垆土黏度大,色重。两合土颜色呈不同程度的棕黄色,透气性好,更适宜庄稼生长。

当地垆土的两个来源与差异。沁河裹挟来的太行山的壤土,与黄河泛滥留下的胶泥土,系垆土两大来源。

不同点:沁河流程短,基本是太行山岩石风化物的壤土,在黄河没有的“染指”的区域,垆土分布广泛;黄河的胶泥土经过长距离流动,颗粒更细,呈层状分布,黏性强如岩石。黄河泛滥后时,河汊低洼处常留下厚厚的胶泥土。

相同点:沁河的壤土与黄河的胶泥土,有机质少,黏度大,多年耕作后成为肥沃的垆土。

垆土铁棍山药、沙土铁棍山药的名词,是近10多年来,随铁棍山药宣传,而伴生的概念。三种土壤,怀地黄、怀山药均难以重茬。目前,关于三种土壤怀山药的有价值的差异研究,尚未发现。

作为药材而言,道地“四大怀药”的价值,关键在于当地土壤天然混存的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而不是沙土、两合土、垆土的土壤本身。于此而言,当地泛滥淤积后的处女地长出的怀地黄、怀山药形神具备,蕴涵了怀药应有的药性禀赋。那些为了商业利益,依凭过度施用肥料,如商品有机肥增加产量,让怀山药变得肥硕,均违背了药食同源的初衷。

历史的看,当地太行山出来的几条大河不再泛滥,缺乏新的土壤淤积。这是怀药发展的根本性制约。

 

四、怀地黄与怀山药的特殊性

 

怀地黄与怀山药具有土壤排斥性。这两种药材栽植后,同一地块多年内不能再次种植,形成近几十年来当地主产区的变化。例如,今天的主产村镇,往往过去不是主产区域;如今不是主产村镇的,却是历史上的核心产区。

历史上,黄河、沁河周期性的泛滥淤积,是打破当地此两类怀药不能重茬魔咒的基础。

 

五、生产方式变化

 

历史上,怀药是霜降后,在山坡、河流边采集。后期驯化后,作为经济作物逐渐扩种。

旧社会,农户缺乏肥料施用。

新中国成立后,集体经济时期,怀药对肥料依赖也很少。

改革开放前期,怀药规模有所扩大,仍属家庭手工劳动为主,规模有限。主要是以农家肥为底肥,施用有限的化肥。农户观念相对传统。

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来,市场经济、工业化农业迅猛发展,农村生活结构变迁,怀药进入工业化农业时代。

如今,普通种植户,施用花生饼肥、复合肥。随观念进步,使用商品有机肥、生物农药的逐渐增多。因缺乏专业指导,随意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的尚比较普遍。

极少数个体经营者,尝试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等肥料,尝试解决重茬问题(往往是外来经营者或科研机构)。

上游制药企业的无序竞争,多元化的观念、工业化思维、追逐商业利益的浮躁炒作,使怀药地标性产品,像其他地方特产一样,在表面的繁荣下面,药材的生态、健康、地道性,传统耕作制度等,均陷入尴尬境地。

 

六、怀山药与铁棍山药的关系

 

“怀山药”与“淮山药”概念问题。国内山药种植广泛,作为传统产地而言,历史上不存在所谓的“淮山药”。过去因文化程度低,人们错误将“怀山药”的“怀”误为“淮”,以讹传讹,以致于许多中医都接受了这个常识性的错误概念。

铁棍山药概念。铁棍山药是怀山药的品种之一。过去因产量低,属于非主流品种,20世纪90年代末,几近绝种。进入新世纪以来,市场商业炒作,“铁棍山药”品种上升为主流。铁棍山药特点有三:一是相对纤细,二是密度相对较大,三是常伴随紫红锈迹颜色。

紫红斑问题。铁棍山药的紫皮,当地俗称红斑、铁锈。有土壤、品种因素,例如垆土田,因为土壤颜色褚红、黑紫,山药表皮颜色红斑较多;沙土因颜色浅黄、浅红、浅白而紫红斑较少。有的地块,沙土、垆土层上下叠加分布,红斑及表皮颜色呈现相对应特点。

 

七、生长周期

 

生长周期约210—220天。春季地温升至15度时,怀山药开始栽植。10月23日霜降后开始采挖。因气候变化,11月上旬逐渐停止生长。

种苗一般是三种。一般用上年度的芦头;芦头不宜连续使用。通过山药蛋育苗,培育新的种苗。第三种是山药折断做种苗,发芽常晚10天左右。每年通过更新部分种苗,延续品种活力。

目前,铁棍山药栽植地域扩大,如山东、山西、河北、北京分布广泛。北京无霜期较原产地少一个月左右。河北次之。

 

八、怀山药耕作变迁

 

21世纪以来,怀山药依靠重体力劳动的方式出现变化。主要是栽植、采挖时,介入了松土机械(深达1.5米左右)。变化有二:一是降低了采挖劳动强度;二是山药长得深长。

有的地块首次种植怀山药,因下端胶泥层尚未耕耘翻动过,山药难以逾越穿透,容易形成一个球状顶端,或者分叉形状。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博士)

 

本文转自怀州生态农场公众号。原文的图片与视频略,有需要的朋友,请查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STqrFxx8WYBkXcMD8vvPxQ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27592-1150857.html

上一篇:生态生产者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下一篇:子午流注养生时辰表
收藏 IP: 124.237.59.*| 热度|

2 郑永军 范振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