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奕安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iyian 关于未来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技术方案,能源,量子力学,人工智能,等

博文

“核雾霾”之争透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已有 6734 次阅读 2016-3-2 18:36 |个人分类:个人看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核辐射, 核雾霾

 在网上流传甚广的的核雾霾言论,称雾霾与燃煤中的铀放射性有关,引起很大关注。该说法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推测的成分更多,自然受到了多名专家的反驳[1, 2]。但看了专家的反驳文章中提供的数据之后,却不经意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那就是,近几年中国的本底辐射增加很快,不可忽视。

 世界平均本底辐射的强度为2.4毫西弗/年。根据潘自强院士等人的数据[1, 3]1999年,中国背景辐射还是2.26毫西弗/年,但在近几年,已经增加到了3.1。十几年内增加了0.84。这一增量影响的是全民,因此,不是一个小数字。作为比较,涉核产业工作人员5年内不能超过100毫西弗,公众一年额外接受的剂量不能超过5毫西弗,这是局部短期少量人员的标准。如果对环境产生影响,影响的范围广大,任何工业活动产生的核污染不能超过1毫西弗。可是十几年内,中国全国的背景辐射增加了0.8毫西弗,因此,这是一个惊人的增量。

 根据每接受1000毫西弗辐射剂量,癌症可能性增加5.5%计算,0.8毫西弗背景辐射增量造成癌症可能性的增加量为(平均寿命算80岁):0.8*80/1000 * 5.5 = 0.37%。也就是每个人一生中患癌症的可能性增加0.37%14亿人中将多出500万癌症病人,分散到每一年就是6万人。因为这一本底辐射的增加,中国每年将多出6万癌症病人。

 那么增加的辐射是什么呢?怎么来的?从上面中国近几年的背景放射性来源[1]可以看出,氡,钍系,其它,加在一起有2.06,超过本底辐射总量的三分之二。比较一下日本的本底辐射构成,可以发现,中国多出来的部分主要是氡和钍系的放射性。这些是中国本来就有的吗?但为什么90年代本底辐射只有2.26呢?与世界平均数相差不远。一般来自宇宙射线的部分(与纬度和海拔有关),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自然条件下,氡只是在很少的地方富集,不会是全域内的。那么多出来的这些氡是从哪来的呢?

根据地壳内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性质,我们知道,氡来源于土壤中铀和钍的放射性衰变。氡的半衰期很短,如果不被扰动,氡会在地层中衰变掉。衰变能的很少一部分贡献到地层γ辐射中,大部分变成更低能的X射线和热,被土壤吸收,对人体伤害很小。但是一旦从土壤、岩石等中逃逸出来,游离到大气中,就会被人呼吸到肺中,形成内照射。同样一个氡原子核的衰变,内照射对人体的有效伤害,是体外衰变转化成γ射线再辐射到人体上造成伤害的数万倍。因为本来衰变α粒子在物质中减速耗散的能量全被人体吸收了。并且,吸收同样能量的辐射,α粒子的有效伤害能力是伽马射线的20倍。

那么多出来的这些氡是那些人类活动放出来的呢?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知道,所有大规模动土的活动,都可以导致氡游离到大气中,包括:

  1. 采矿,特别是露天开采。含选矿。

  2. 石油、天然气开采。

  3. 大规模土建施工,造新城,修公路铁路,挖隧道。

  4. 采煤,烧煤。煤中也有铀和钍。

  5. 露地农业,主要是翻地。

  6. 基础建材行业。水泥行业,大量采石。采砂,采土,采石。

很遗憾,上述活动是工业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大规模工业化,必然导致本底辐射增加。

其实美国也一样,大量采矿,大量烧煤,大量使用农业机械翻地。因此美国的本底辐射也很高,氡的贡献一项就超过所有本底的三分之二。中国、日本、美国本底放射性辐射的对照见表1

 

1,中国,日本,美国本底放射性构成比较

辐射种类

中国

日本

美国

宇宙射线

0.36

0.3

0.33

1.56

0.4

2.28

陆地γ射线

0.54

0.4

0.21

钍系

0.185



体内钾40

0.17

0.4

0.28

其它

0.315



共计

3.13

1.5

3.1

         由于中国每年采煤烧煤近40亿吨,加上露天开采表层剥离等,对大气中氡增量的贡献显然不会小。因此,核雾霾说还是有一些正确成分,那就是,烧煤能够增加环境中的放射性辐射水平。

 

[1] "核雾染"不可信,潘自强,如http://www.cepnews.com.cn/news/500405

[2] 雾霾是由煤中的铀造成的吗?代世峰等,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45385-946712.html

[3] Dose Level Analysis of OccupationalExposure in China,  Zhang Liangan等,http://www.iaea.org/inis/collection/NCLCollectionStore/_Public/43/003/43003917.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8546-960014.html

上一篇:辐射对人体危害究竟有多大?
下一篇:关于核废料和乏燃料后处理的一些问题
收藏 IP: 124.205.77.*| 热度|

4 谢平 蔡小宁 姬扬 techn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9: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