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阅读申请指南的重要性——(2022年面上基金申请有感)
今年面上基金申报的题目还是延续去年没中的内容,只是题目直接改为“生态学典范分析解释变量相对重要性的研究”,去掉前面的限定词,然后根据去年的评审专家意见重新整了整。在四类问题中,还是继续选D类属性“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尽管很多人认为这类属性不要轻易用,但我个人觉得选哪个属性要实事求是根据研究内容来选,我这个研究的确是最符合D类,是真正的统计与生态的结合。本子给几个好友看过,得到意见一致认为是希望不大,因为在生态学科很少见过资助此类内容,可能去数理学部申请更合适。说实在的,朋友直言不讳的意见让我的心凉了一截,以我并没有数学或统计学专业科班背景去报数理学部的项目是不现实的。我也花点时间大概查看生态学科以往的资助的项目,发现的确是从来没资助过类似的研究。也搜索国内几个可能跟做生态统计相关的学者获得批基金情况,发现他们获批的都是生态科学问题导向的项目,基本上没获得过纯生态统计方法学的项目。查完之后,我心里更没底了,一直在反思我的题目是否合适呢?我真要挑战一下吗?可是,如果我不申请这个题目,那能申请什么呢?这五六年来,我一直研究这个内容啊,如果找个以实验或大数据分析导向的生态学问题申报,我可能再次把生态统计当成副业来做了,这并不是我期望的状态!
当我左右为难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应该找一下基金委的2022年申报指南看看,难道真的不支持我这类研究吗? 在申报指南中,生态学(C03)里面有一段话让我重新找到了希望,这段话是这样写的:“从2021年度申请情况来看,分支学科发展不平衡:生态系统生态学、土壤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等领域申请的项目较多,而理论生态学和方法、可持续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分支学科申请较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个人觉得趋同化的学术生态造成的。大部分人涌入那些容易出成果的热点研究领域,采用相似的研究技术和路线,沿着成功人士的研究方向进行同质化的研究。而理论生态学与方法的研究难度比较大,很难出成果,曲高和寡,所以从事这个学科分支的研究人变得很少,不见此类资助的项目也是情有可原,并不是不资助类似的项目。因此我也添加了几分自信,毫不犹豫地提交了本子。本子最终获批,还是给我极大的鼓舞,感谢专家和基金委给我的资助,我可以理解为是同行对我这几年的坚持选择保持自己兴趣做研究的鼓励。
我这个面上项目的获得资助,是不是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国内有志于从事方法学研究的学者多少带来的点希望?我的体会就是,大家还是努力保持自己的兴趣,不要盲目跟踪热点,想想你们小同行有多少,你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有多少,申请基金也讲究策略,好好研读申请指南还是一种大家容易忽略的策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