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发展新概念,创新性自现 精选

已有 7127 次阅读 2022-5-3 23: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把“创新性”定义为一项研究高于已有研究的程度,主要指理论的创造与创新程度,那么,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理论层面。也就是说,科学研究的创新,应当从理论层面入手。显然,这样的创新是研究所需和/或现实所需——大量社会实践需要理论指导。

虽然,有些人对理论的理解显得随意,例如,在一项研究中提出一个或几个理论;但是,更多人对理论的理解过于神秘,例如,认为只有那些天才人物才能提出理论。实际上,科学研究中的理论是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陈述,其中至少包括一个不能直接观察但对解释变量之间关系所必须的概念(McBurney, 1990)。因此,一方面,任何研究者均可能提出理论;另一方面,判定一项研究是否提出了理论,得看它是否创造或改造了概念,或者说,是否发展了新概念。

理论中包括的概念,是理论性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称为理论概念(theoretical concept)。对心理学研究来说,任何一个理论概念,都是研究者为解释行为和意识规律而进行的创造或创新,都是对相应领域或主题的独特贡献。例如,Thorndike1898)创造了“尝试错误”“效果律”这样的概念,用来解释学习规律,提出了尝试错误学习理论;Skinner1938)把“效果律”改造成“强化”概念,提出“操作反应”概念,用来解释学习规律,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由此可见,提出或形成理论的具体作法是创造或改造理论概念。创造概念,是研究者提出已有文献尚不存在的理论概念,比如,尝试错误、操作反应。改造概念,是研究者根据需要扩展或细化已有文献中现成的理论概念,比如,强化。

心理学研究,已经不再试图提出像尝试错误学习理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这类解释人类行为基本规律的大型理论,而是提出具体领域或主题的小型理论,比如,Haidt2001)的社会直觉模型、Gray, Waytz, & Young2012)的道德双方理论,分别改造了直觉、双方(行动方与受害方)这样的概念,用来解释道德判断的规律。

上述所及均为国外的心理学研究,虽然都是理论创新的典范,不过,却让人觉得不易观摩。下面再举一个本人研究的例子,尽管水平有限,然而,创新性则是易于体会的。

2002年开始,我国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心理学研究者主要考察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随后,这个领域的研究不断增多,所得结论也大同小异,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从而,值得特别关注。相应地,提出的改进策略也非常相似。

我在查阅这类文献时,觉得已有研究未能真正触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深处,于是进行了自己的分析和探索。其实,可以从最基本的事实入手,看看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究竟存在什么差异,这一差异的本质又是什么。显然,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二者的家庭结构不同,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不完整非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完整。因此,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是其家庭结构造成的。同时,很多留守儿童并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是不可忽视的事实。据此推测,面对类似的留守状态,留守儿童的个人感受极为不同,正是他们不同的主观感受,造成了他们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人类社会中,家庭对个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环境,父母对个体的影响比兄弟姐妹对个体的影响要大得多。同时,家庭结构不是父母教养成功的决定因素,家庭功能、家庭气氛、社会支持、家庭资源、亲子关系,才是家庭成功的先决条件(Patterson, Farr, & Hastings, 2015)。其中,家庭的社会支持主要体现为家庭地位,家庭资源主要体现为家庭经济。

毋庸置疑,不同个体对相同家庭的认识、理解和感受很可能是不同的个体对自己家庭的认识、理解和感受,是个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即家庭自我概念(James, 1890是一个动态稳定的表征系统,由一系列家庭自我表征构成。这些家庭自我表征,也就是家庭自我概念的子成分。由Patterson, Farr, & Hastings2007)的观点,可以把家庭自我概念表征为家庭功能自我概念、家庭气氛自我概念、家庭地位自我概念、家庭经济自我概念、亲子关系自我概念。

从而,我改造(其实是细化)了James1890)提出的家庭自我概念,用来解释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理论层面的研究,发展了有关概念,创新性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Gray, K., Waytz, A., & Young, L. (2012). The moral dyad: A fundamental template unifying moral judgment. Psychological Inquiry, 23(2), 206-215.

Haidt, J. (2001). The emotional dog and its rational tail: A social intuitionist approach to moral judgment. Psychological Review, 108, 814-834.

James, W. (1890). The Principle of Psychology. New York, NY: Holt.

McBurney, D. H. (1990).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2nd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Patterson, C. J., Farr, R. H., & Hastings, P. D. (2015).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diversity. In J. E. Grusec, & P. D. Hastings (Eds.). Handbook of Socializ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2nd ed.) (pp.202-227). New York, NY: Guilford.

Skinner, B. F. (1938).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 An Experimental Analysis.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Thorndike, E. L. (1898). Animal intelligence: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associate processes in animals. Psychological Review Monograph Supplement, 2(4), 1-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36873.html

上一篇:研究怎么样,框架判周详
下一篇:标志难做到,考虑成阶梯
收藏 IP: 116.1.48.*| 热度|

23 宋玉 李世斌 杨韩 侯丹 王平平 杨正瓴 姚伟 张晓良 陈新平 王安良 赵凤光 黄永义 周忠浩 孙颉 朱林 张学文 张鹰 杜占池 马德义 胡泽春 农绍庄 苏德辰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