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一些专家(比如,本科生、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往往强调:“研究要有创新,不能只是低水平重复。”不难设想,如果一项研究得到“低水平重复”的评价,那么,其研究者的直接反应将是愤怒,感到受了很大的羞辱,继而想要辩驳。其实,低水平重复的研究还不是最糟的情况,因为还有负水平重复的研究。
怎么能把一项心理学研究评价为负水平重复的呢?这对研究者是否太刻薄了?显然,这里的目的并不是要对研究者刻薄,而是希望研究者在做研究时能够真正思考,特别地,能够合理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研究,切实提高研究素养和研究水平。
毫无疑问,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价一项心理学研究。这里,使用本人提出的创新性与推进性二维框架(见图1)来评价研究,不求精确,意在便利。同时,此处所说的心理学研究是符合一定规范的,比如,必须有参考文献,不包括那些自行其是的研究。
一项心理学研究,无论课题的最初来源是文献还是现实,都需要制定研究方案。自然地,制定研究方案就涉及文献研读、文献梳理,也就是说,必然涉及文献。虽然,一项心理学研究的报告会列出很多参考文献,但是,从现实性来说,与该项研究关系密切或直接相关的文献,则屈指可数。这样的文献,即为该项研究的主文献。
一般而言,主文献应当是相应研究领域最新最好的研究报告,或者,是相应研究主题最新最好的研究报告,至少是相应领域或相应主题较新较好的研究报告。否则,研究者就不便论证自己研究的意义或价值。实际上,研究者往往要阐述自己研究的前沿性和/或先进性,以此体现研究的意义或价值。
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在最新最好文献的基础上,做出了更新更好的成果。同时,客观地讲,更多的心理学研究者,比如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仅做不出更新更好的成果,而且也做不出原来文献那样的成果。这涉及很多因素,例如,那些最新最好的研究报告,是相应领域重要团队的研究成果,是他们长年累月的研究精华,尤其是,那样的团队在经验、经费、技术、设备等方面处于极大的优势地位,其他研究者难以企及。
因此,更多的心理学研究,比如,大量心理学学位论文所包含的研究,其实是以最新最好的文献或较新较好的文献为基础,变通地做出来的。限于各种条件或出于各种原因,一些心理学研究不仅在创新性上难有作为,而且在推进性上表现不佳。
如果把一项研究的主文献置于图1的原点O处,研究者从创新性维度拿自己的研究与主文献相比,如果觉得自己的研究与主文献相当,就在O处做个标记;如果觉得自己的研究比主文献更好,则根据好的程度在纵轴正值一方的合适之处做个标记;如果觉得自己的研究不如主文献好,则根据不如的程度在纵轴负值一方的合适之处做个标记。
图1 评价研究的两个维度及质量判定
同样地,研究者在推进性维度拿自己的研究与主文献相比,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自变量类型和/或取值范围、因变量度量指标、中介变量和/或调节变量的选取等方面的改变、探索情况,综合考虑,在横轴上标出对应的位置。
由纵轴与横轴上做出的标记位置,描出自己的研究在坐标系中的点。据此,评判自己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大致来说,如果代表自己研究质量的点落入第一象限,那么,说明研究是好的,并且,该点离原点越远,说明研究越好;如果该点落入第二象限,那么,说明研究较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如果该点落入第四象限,那么,说明研究尚可,具有一定的推进性;如果该点落入第三象限,那么,说明研究是差的,并且,该点离原点越远,说明研究越差。
例如,关于动机的心理学研究,前沿的理论是将动机分为掌握目标与表现目标,涉及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成人和未成年的学生。如果一项研究把研究对象扩展到学龄前儿童,并且划分出第三类动机——自乐目标,那么,这项研究可落入第一象限。毕竟,婴幼儿会做出一些活动,即使周围没有别人,他们也会快乐地做出这些活动。做出活动是需要动机的。然而,这样的动机,与掌握目标和表现目标均没有关系,是一种独立的动机,可以称为自乐目标。
倘若一名心理学研究者以掌握目标与表现目标理论方面的研究为主文献,实际开展研究时,以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那么,这样的研究就得落入第三象限。虽然,现在仍然承认关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理论,但是,该项研究依据的是掌握目标与表现目标理论,从而,在理论上落后于主文献,创新性维度的得分只能是负值。由于关于动机的研究,即使专门考察中学生,或者,更具体、更局限地,专门考察初中生,也会包括初中3个年级的学生,现在,该项研究只考察初中二年级,从而,它在推进性维度的得分也只能是负值。
由上述两个例子,不难想像落入第二、第四象限的研究情况,这里不再赘述。图1也表明,负水平重复的研究是存在的。
依据这样的框架,不仅可以评判一项心理学研究的质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把这样的评判工作往前移,贯彻到研究选题和开题之中——选题怎么样,框架判周详,此时,创新性与推进性评定的是研究方案和预期结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