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接受过情况调查,填写各种各样的调查材料。许多时候,人们把测验、问卷、量表当成可以替换使用的术语。粗略地讲,可以把这类测量看成是由一套精心设计的项目构成的,从而能够进行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分析。不过,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讲,它们其实属于不同类型的心理测量工具,在建构和使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心理测验是编制最为严格的测量工具。一般来说,一个心理测验就是一系列的问题,它们测量个体的某种心理能力,例如,智力。智力测验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内等人在19世纪末首先编制的,后来传到美国乃至全世界。当然,今天的智力测验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许多人对心理学感兴趣,可能正是受到智力测验的影响,毕竟,一种测验能够得到一个儿童能力的指数,这种思想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现在,更可能用一套测验来评估个体的多种能力,比如测量阅读、拼写、计算及多种认知能力。有的智力测验是为了避免传统智力测验的一些问题,例如,Raven推理测验,就是为了避免文化差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智力测验,在被教育心理学机构采用前需要进行标准化。标准化涉及一系列的工作,需要用不同年龄组的大型代表性样本进行测验,通常要经过多次测验。这样的测验得有极好的信度与效度,在它们能够发布之前通常需要多次改进。
当然,在较为局限的水平,一个测验可能是为一项具体研究而设计的,例如,一项计算机控制的反应时任务。这样的测验很少进行智力测验那样的统计分析,如果它们不打算用于其他情境,在文章中甚至连信度统计量也不报告。
心理测验是要得到一个单一分数的,这个分数可被看作一种心理能力的某种定义性测量。根据测验的性质,这个分数可以是不同反应的均值,也可能是正确反应的总和。心理学研究者通常预期这样的测验是单因素解的,易言之,大部分方差能够由一个单一结构或因素来解释——这个结构或因素是测验中大多数或全部项目的基础。
其次,问卷是应用最广的测量工具。像心理测验一样,问卷可以是严密结构化的工具,例如,人格问卷;也可以是作为调查一部分的非结构化的研究工具。对于第一种情况,问卷为了发行,也需要像智力测验那样程度的信度与效度。对于第二种情况,问卷可能只是一系列的问题,用以引出一系列的反应,没有整体的内部一致性。例如,问题1要求被试写出自己的年龄和性别,问题2要求被试在代表自己薪金水平的框里打勾。这两个题目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它们不过是用于数据分析的独立的测量。无论如何,全部项目还是被视作一个单一的工具。
可以把问卷设计成用不同反应类型来做答的样子。究竟设计成哪种反应类型,这取决于研究者的需要。对于像艾森克人格问卷这样的测验,编制者感兴趣的是,以双极人格维度为基础比较个体,简单的“是/否”反应就可以了。这就能使研究者收集到每一个体在每一维度上的得分。另一种问卷可能希望把被试分成不同的组,那么就要呈现较多的选项。一个非结构化的问卷可能产生混合的数据类型,有些问题询问类别信息,有些问题询问等距数据,等。
问卷通常分为封闭反应的测量和开放反应的测量。对于开放反应的测量,允许被试给出精细的答案,可以是罗列答案,也可以是写成短文。显然,这样的项目得到的是质化资料,需要质化分析技术来处理。
最后,量表是用量尺评定的测量工具。由于智力测验和其他心理测验通常也被称为量表,这里所说的量表是指要求在量尺上反应的测验。典型的量表项目是陈述句,要求被试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在一个量尺上标出同意的水平。量表与问卷及心理测验不同,因为它们高度依赖于内部一致性。
从理论上讲,一个问卷或测验可以只有一个项目构成。例如,如果研究者想鉴别那些存在成为诵读困难风险的儿童,一个单一的题项把这样的儿童从其他儿童中区分的概率是100%,那么,这个单一的题项就能构成研究者的测验。不再需要其他题项了,除非这个题项仅在一系列的问题中出现时才“顶用”。
然而,编制量表的目标倾向于比大多数测验的要更广,试图更深地探索一个问题。这种类型的最早心理量表涉及的是测量态度。心理学家瑟斯顿等设计了一系列量表,收集一些陈述句表达对一个特定问题的看法(例如,某种刑罚)。然后,一个法院的全体陪审员在1-11的量尺上评定每句陈述,表明自己对每个陈述句的赞成或不赞成程度。每个陈述句都得到一个量表值,它是全体陪审员给出的评定的中数。那么,就选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陈述句,作为最终的量表题项,再要求被试用“是/否”方式对这些题项进行赞同或不赞同的反应。一个被试的最后得分是其赞同的题项的量表值的中数。
随后,态度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形式的巧妙的度量技术,特别是今天广为使用的利克特量表,即要求被试在一个连续体上进行选择。也就是,呈现一些精选的陈述句,要求被试对每个句子在一个量尺上标出其同意或不同意的位置。
总之,测验、问卷、量表都是心理学研究进行相关甚至实验时收集数据的测量工具,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对于合理、恰当地使用,是有积极意义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