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alscienc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oralscience

博文

功利与道义,真能分得清? 精选

已有 7854 次阅读 2021-12-15 23:5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道德,是人类的一个普遍而独特的现象,对社会和个体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从研究的角度讲,道德,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一些重要的哲学家论述过道德,并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以边沁(Jeremy Bentham, 1748-1832)为代表而提出的功利论,一种是以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为代表而提出的道义论。

功利论[1]Utilitarianism)以后果为中心,又称后果论(Consequentialism),认为人们的道德责任(moral duty)是使好的后果最大化、坏的后果最小化,也就是说,能够带来更大好处的事情都是可以做的。作为对照,道义论(Deontology)以行为为中心,认为人们的道德责任是由道德法则(moral law)赋予的,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应当符合道德法则,不符合道德法则的事情不能做。

当前的道德判断研究,尤其是采用道德两难任务的研究,常常从功利论和道义论来描述判断结果。例如,对于著名的电车问题和天桥问题,人们分别倾向于做出功利论的道德判断和道义论的道德判断。

所谓电车问题是:设想你是一辆有轨电车的司机,电车正高速运行,刹车突然失灵了。这时,前方轨道上有5名工人正在施工,在电车与5名工人之间,有一条岔道,岔道上有1名工人。如果电车向前行驶,就将撞死那5名工人。拯救5名工人的唯一办法,是按动按钮,把电车改到岔道上,这将撞死1名工人。你会按动按钮改变车道吗?

所谓天桥问题是:设想一辆有轨电车正高速运行,刹车突然失灵了。这时,前方轨道上有5名工人正在施工,在电车与5名工人之间,有一座天桥,你正站在天桥上。如果电车向前行驶,就将撞死那5名工人。拯救5名工人的唯一办法,是你把天桥上1名身躯庞大的人推下去,挡住电车,这个人将被撞死。你会推下这人阻挡电车吗?

当然,无论是电车问题还是天桥问题,都有很多版本或变式,考察的具体内容也有较大差异。不过,总体而言,结果类似,对于电车问题,更多的被试选择改变车道,也就是说,会为了拯救5个人而选择牺牲1个人;对于天桥问题,更多的被试选择不推下那个人,也就是说,不会为了拯救5个人而选择牺牲1个人。

天桥问题是为了对抗电车问题而提出的,旨在说明人们的选择并不都是功利论的,即获得更大的好的后果,相反,人们还要遵守道德法则,即做出道义论的选择。研究者也提出了各种理论,来解释人们面对电车问题和天桥问题时的反应。例如,电车问题和天桥问题貌似相同,都是牺牲1人拯救5人,但是,具体场景颇为不同,在天桥问题中,1个人的死,与被试的行为直接相关;在电车问题中,1个人的死,与被试的行为间接相关,即,存在亲手与非亲手的差异。人们需要亲手做出致人死亡的行为时,倾向于进行道义论反应,人们不需要亲手做出致人死亡的行为时,倾向于进行功利论反应。

然而,很容易设计实验,得出否定这种解释的结论。例如,在电车问题中,如果把岔道上的1个人设定为被试的亲人,那么,被试的反应将更可能是道义论的,即不会为了拯救5个人而牺牲1个人,却不太可能是功利论的。同样地,在天桥问题中,如果把轨道上的5个人设定为被试的亲人,那么,被试的反应将更可能是功利论的,即会为了拯救5个人而牺牲1个人,却不太可能是道义论的。

且慢,这里改编的电车问题和天桥问题,由于添加了一个因素,即情境中的1个人或5个人被设定为被试的亲人,从而,已经把功利和道义变得难以分清了——特别是在改编过的天桥问题中,拯救亲人其实已经属于道义,而不仅仅属于功利。所以,在这种情境中,被试选择做出牺牲1个人而拯救5个人的反应,从传统的分析角度来看,是功利论的,实际上,从被试的角度分析,又是道义论的。

显然,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情境,许多时候比电车问题和天桥问题及其变式更为复杂,有各种各样的其他因素,从而,很难从功利和道义两个方面说清楚的。

总之,在哲学上,道德的功利论和道义论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它们的显赫地位无可撼动。不过,在道德心理学上,特别是道德判断研究中,功利论和道义论可能难以有效解释、预测和控制道德判断乃至道德行为,那么,其他理论,比如,道德账户理论,有望也必将应运而生,发扬光大。

注释

[1] 关于Utilitarianism,通常译为“功利主义”,与之对应的Deontology,通常译为“道义论”。这本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对于Consequentialism,一般译为“后果论”,较少译为“后果主义”,从而,把Utilitarianism译为“功利论”显得也是没错的,甚至与Deontology译为“道义论”更相匹配,因此,这里译为“功利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19783-1316761.html

上一篇:道德真奇妙,账户来分晓
下一篇:当初身便死,真伪复谁知?
收藏 IP: 116.1.48.*| 热度|

13 杨正瓴 王平平 李世斌 侯丹 何应林 杨卫东 张晓良 李学宽 马鸣 张鹰 李毅伟 李东风 杜占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